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营销策略

图书营销策略


18
案例讲解
高职大学生群体图书卖点 • 大一: • 新生入学,大学期间的心理适应、人际相处、学 习目标定位、素质与能力的提高等等是热点; • 大二: • 专业学习和能力锻炼的图书是热点;专业方向拓 展的图书是卖点;校园活动的图书是季节性卖点 (如大学校园的主持人大赛,演讲类的是卖点)。 • 大三: • 就业与求职的图书是热点;
3
精装本书目的基本元素:要求笔记
第一元素列(必要元素): • 标明出版商、供应商、各地经销商的简介、联系地址、电 话、传真、网址、电子邮箱、联系人、开户行与帐号等等。 第二元素列(必要元素): • 每个图书系列的内容介绍,以及每本书的书号、代码、书 名、版别、出版日期、单价、折扣、开本、包册、订数几 栏,其中最近新书一般都配有一个封面照片和样张,内容 介绍一般会体现简中有繁、略中有详,重点突出等特点。 第三元素列(补充元素): • 订货合同,标明供货商和代理商双方应该遵守的职责和义 务等等约定内容。
11
书目营销存在的问题
3、书会展示 • 从书目的摆放以及现场发放来看,书目随意散放 在前台,对于那些走上前来有意咨询的人也不主 动去过问和介绍,这样一来,即便是制作得再出 色的书目,其吸引力也会大打折扣;更为重要的 是,很多商机也会随之溜走,这样的因小失大, 对于出版社来讲,实在是很不划算。
12
四、书目案例分析
性的书市、图书订货会、图书博览会期间等等。
22
• • • •
新书发布会:“天时、地利、人和”
(2)地利。 • A城市选择: • 有的出版社同样以作者为出发点,选在作者的出 生城市作为发布会地点,这样做确实能在一定程 度上促进发布会的新闻效应,但也会带来诸多的 具体操作上的困难,需要综合的考虑。 • B举办场所选择:
• 3人为一组,提交电子书目,届时有老师集中上传 到12级QQ群。
13
第二节 新书投放
一、宣传要早 • 从传播学角度讲,一般受众都有一种好奇心理,所以新书 必须在上市前做好宣传工作,吸引读者注意; • 更为重要的是,图书的销量也在这种情形下有了一个相对 看好的前景,也就不愁订货商、经销商不会主动找上门了。
7
书目的作用
最后,书目是出版社的“聚宝盆”。 • 制作精美的书目,能为出版社挣足面子、积累人 缘,那么带来效益就成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 了,订货商对于那些第一眼看上去就被吸引、细 细品来又符合口味的图书自然是爱不释手,因而 也就肯花钱来订书。
8
三、书目营销存在的问题
• 书目的整体水平仍与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 仅仅体现于排版、印刷等表面现象之上,它在更 深层次上反映了国内大多数出
3、卖点定位 • 每一本新书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宣传策划人员 的任务就是要发现这些特点,并把它们转化为宣 传的“卖点”。
• 如:有的新书打“作者”牌,利用作者的名人效应大肆宣 传,对作者的生平、不平凡的经历做广泛的宣传,当读者 开始对作者提起高度关注的时候,他的新书自然就容易热 销; • 莫言新作:见文档《莫言新作》
19
新书投放
三、形式要新 • “时间”出新,各大传统节日、西洋节日都成了宣传利用 的工具。出爱情题材的新书,情人节是宣传的最佳时机; 写给小朋友的图书,儿童节自然成了宣传的最佳档期。 • 手段出新,通过互联网组织读者与作者的在线交流,既增 进感情,又得到广泛的宣传效果。 • “活动”出新,举办大型的主题活动,或是联合相关企业 商家搞回报读者的促销活动,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6
定位要准
2、价格定位
• 价格定位是以读者定位为前提的。
• 卖给经济尚不独立的年轻人的新书,低廉超值的价格可以 成为非常吸引人的宣传卖点。 • 农家书屋: • 针对中国广阔的农村市场,推出了价格只有几元的一些科 普读物,深受那些渴望得到科技知识又囊中羞涩的农民朋 友的欢迎,虽然单本的赢利不多,但其可观的销量仍能保 障出版社一定的利润,更为关键的是它为出版社创造了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并在广大群众中积累了美誉 度。
24
新书发布会:“天时、地利、人和”
(3)人和:必须要照顾到三部分人。 • 第一部分就是作者以及邀请到的与会专家。出版社事先要 将自己的开会构想以及进程与作者及嘉宾进行交流,诚恳 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以争取到作者与嘉宾的配合,这样 做的同时也给了作者和嘉宾充分的发言准备,在举办当天 可以应对自如。 • 第二部分就是经销商,对于自己有意合作的经销商一定要 事先发出邀请函,必须保证邀请的全面,不要因为一时疏 忽而落下了某一家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 第三部分就是媒体记者,为了保证新书的宣传效果,这一 环节需要格外细心。会前就要为记者准备好发布会的完整 资料,包括背景介绍、与会人员介绍、会议程序、发言稿 等等,同时,为了联络感情、争得媒体好感,还要准备一 些独具特色的小礼品或纪念品,合理安排记者的采访时间, 尽量满足记者提出的一些采访要求。
21
新书发布会:“天时、地利、人和”
• (1)天时。 发布会首先要选对时机,尽量使发布会的时间 具备一些特定的意义,或切合某种特殊背景,以 便能引起社会的充分关注,也给媒体留以可以炒 作的新闻点。 如: 新书作者的生日或是出版社重要纪念日, 选在新书所涉及内容正是社会当前讨论焦点之时 选在媒体对出版业关注较为集中的时段,例如全国
26
第三节 读者俱乐部营销
• 一、“俱乐部营销”含义 • 是一种在商界被普遍采用的营销模式,它通过发 展大量会员来宣传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销售, 欧美最早将这种营销模式应用于出版界,创办了 以图书为经营核心的“读者俱乐部”,并且,作 为现代的一种重要的图书销售渠道与经营模式, 读者俱乐部正日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对于读者俱乐部,有人将它定义成是“出版社、 书店、经销商等,以邮购为基础,吸收爱书人士 组成的一个长期性出版品消费团体。”它在出版 社、经销商与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 创新的关键还在于策划人员能依托自身资源,充分开阔思 路,以“求新”作为宣传的着力点,带动新书的销售。
20
新书投放
四、新书发布会造势 • 作好了充分的前期宣传准备,新书就可以在人 们的期待中闪亮登场了,为了给这一登场制造足 够的轰动效应,出版社会给一些重点推荐的新书 召开发布会,为新书取得热销的前景进一步造势。 这样一来,新书发布会就成了上承前期宣传,下 接新书上市的中间环节。发布会做得好,会进一 步增进前期宣传的效果,为新书的热销再添一个 砝码;反之,则会给前期宣传效果打了折扣,影 响新书销售。因而,这样一个看似规模不大的会 议,还必须引起社内人员的高度重视,作好充分 的准备。
15
新书投放
二、定位要准 1、读者群定位
• 适合青年人看的新书,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流行 期刊作为宣传载体,因为青年人是这些时尚媒体 的忠实拥护者,利用它们推广新书,再配以动感、 现代的广告宣传语,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年轻 人的关注; • 定位在中年白领阶层的商务图书,就最好选择专 业的财经杂志、报纸作为突破口,聘请专家为图 书做深度的评价,赢得他们的信赖。
25
新书投放
五、后续服务追踪 • 新书上市后,必须做好后续服务工作: (1)对于经销商,要及时了解销售情况,及时增补或调换货 源,保障经销商的顺利销售。还可以根据各地经销商的具 体情况,与他们联手搞一些促销活动,配合他们的销售。 对于经销商提出的建议要及时反馈,尽量为他们的销售排 除困难,提供便利。 (2)对于读者,要及时处理读者的来电、来信,对读者提出 的批评建议或是赞扬夸奖都要给予相应的回复,表示感谢。 同时,可以配合图书销售过程,组织一些回报读者的优惠 活动,获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3)对于自己,要善于及时总结,经销商以及读者反馈回来 的信息对于出版社来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出版社要善于 总结这笔财富为我所用,为以后的新书推广积累经验。
第五章 图书营销策略
(含实训作业)
第五章 图书营销策略
• 书目营销 • 新书投放 • 读者俱乐部营销
2
第一节 书目营销
一、书目的基本元素: 1.分类: • 书目载体:有纸介质书目和电子书目两种。 • 书目内容:一般按传统的品种分类,或是将所有图书分为 最近新书、热销图书、常备图书分类。 • 书目包装:纸质书目有简装本和精装本两种。 2.特点: • 纸质书目的特点:便于携带、阅读、使用方便,在实际营销 工作中广泛使用,效果很好。一般的订货会洽谈以纸质书目 为主。 • 电子书目的特点:是内容详实,色彩丰富,容量大,传递速 度快,不受时空限制,一般与纸质书目配套。如果出版商、 经销商、客户读者三者之间无法直接见面洽谈,采用电子书 目交流为多。
9
书目营销存在的问题
1、外在表现 • 大多数出版社还是采用几张彩页加一叠白纸的简 单形式。翻开来看,一成不变的表格仍占据了人 们的大部分视线,版面设计较为单一,看起来枯 燥乏味。
10
书目营销存在的问题
2、内容设置 • 最基本的图书资讯表述不清,有的没有出版日期, 有的不注明开本,这些都给图书订货商带来不便。 • 深层次的资讯少,有关图书的作者、主要内容的介 绍以及权威评价明显不足,而这些方面恰恰是订货 商进一步深度了解图书的主要依据。 • 图书书目基本信息模糊不全、深度信息极度匮乏。 • 如:书目标注“估价”,风险性就较大;
(电子书目展示与点评)
• 北京考易书目 • 冶金版:高职教材目录 作业一:纸质书目点评 • 1.每人一份纸质书目 • 2.分析特点(优点、存在不足) • 3.修改建议 作业二:收集10本优秀图书推荐给2012级新生,并 制作书目广告 (基本要求:每一本的推荐理由;书目全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版别、定价、内容简介;供应商名称、地址、联系人与电话、优惠;营销有效期)
14
深度分析
• 动作早,不是图书上市越早越好; • 如果此类图书市场上是一个空白点,大众又有强 烈的需求,既使是粗制滥造,市场也会畅销,因 为没有比较,好坏不好辨别。如06、07中国股市 狂涨,有关股票投资和操作的图书,销量大增。 最早上市的就很畅销。但到08年,就成为死书。 • 如果市场同质化的图书已经过剩,那么,比的就 是内容和品质,出版的迟早,反而不是根本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