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面部血管瘤病

脑面部血管瘤病

脑面部血管瘤病1例报告
作者:杨金英1,张颖宏2
作者单位:1、吉林长春,总装备部装甲兵技术学院门诊部
2、吉林长春,解放军第208医院小儿科
【关键词】脑面部血管瘤病
1 病历摘要
患儿,女,22个月,因间断性出现右侧肢体抽动一年半就诊。

患儿于出生后近4个月时因间断性出现右侧肢体抽动,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一直服用丙戊酸钠糖浆治疗,但仍时有发作,近一年患儿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明显较同龄儿延迟,为进一步诊治来诊。

病程中患儿经常哭闹,精神欠佳,饮食正常,右侧肢体运动差,尿、便正常。

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否认有窒息史。

出生时左侧额面部就存在大片状红色斑状、血管痣。

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查体:一般状态可,神志清,营养发育中等,左侧额面部可见红色斑状血管痣,不隆起于皮肤,压之褪色。

身体其他部位皮肤无血管痣。

前囟平,无紧张,未见眼睑下垂,双侧鼻唇沟对称,颈无抵抗,心、肺、腹未见异常。

右侧肢体活动稍差,肌张力减弱,原始反射可引出。

头部MRI:左侧脑皮质异常钙化区。

脑电图:不正常脑电图。

诊断:脑面部血管瘤病。

2 讨论
脑面部血管瘤病,又称Sturge-Weber综合征,是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红色血管痣及同侧软脑膜血管瘤,常有癫痫发作、智力受损及血管瘤对侧肢体瘫[1]。

面部血管痣常出生时即可发现,以一侧为主,也可以双侧,有时躯干也可见到。

40%病人有青光眼,常与面部血管痣同侧。

青光眼可在出生时出现,也可在生后数年才被发现。

神经系统症状多于2~3岁时出现,但也可婴儿期发病。

一侧软脑膜血管瘤者72%出现惊厥,双侧半球受累的患儿中,93%出现惊厥。

偏瘫常常见于连续惊厥时。

本病约有一半病人智力受损。

智力损害的程度轻重不等,难控制的癫痫智力影响较大,偶发惊厥者对智力影响较小,双侧脑病变者更容易出现难治性癫痫及智力低下。

部分病例可出现行为异常,本病在头颅X 线平片上可见到轨道状的双条钙化线,但出现较晚。

CT及MRI可早期发现颅内钙化灶。

关于抽搐、偏瘫的原因尚不清楚,目前一般认为系异常脑血管血栓形成,或软脑膜血管瘤、钙化斑的机械性压迫,继发血液循环障碍所致。

临床一般采取对症治疗,主要是控制癫痫发作,对青光眼给予治疗。

有报道对顽固性、频发性惊厥发生者可采取手术切除颅内病灶的方法治疗,因此种方法可能导致发育障碍,风险较大,所以对该病手术指征尚有争议,但倾向于尽早手术。

(晋升网()是目前国内收录中文最多最权威医学杂志、医学杂志;网罗和甄选海量优秀医学论文,提供免费全文阅读。

网站可以实现文章内容的全文检索,可以提供医学论文的免费查询、阅读、下载以及提供最及时的医学信息,最丰富的医学文献,最权威的期刊杂志,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07-1908.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