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编辑加工整理的内容和基本原则
编辑加工整理的内容和基本原则
可改可不改的不改
1.文字:教辅类图书不同于文艺、社科等类图书,它 对文字的要求是文通字顺,无病句、无错字、无歧 义、无逻辑混乱现象;若文字没有“硬伤”,则不 2.文风:尽量尊重、保持作者的语言风格,只将错字、 病句、有歧义和逻辑混乱之处(即“硬伤”)加以修 改即可,不要按照编辑自己的语言习惯修改作者的 3.体例、版式:以已做的书稿体例、版式设计为依据, 将其中不一致之处进行统一即可,切勿按照编辑个 人的喜好和意愿对书稿的体例、版式重新设计或做
书稿内容与教材、考试说明(考试大纲)
1. (1)目录与其所配的最新版本教材的目录必须一致。 (2)书稿中对知识的讲解和试题的设置必须与其所配的 教材的具体内容保持一致。 (3) (4)书稿中若引用教材原文,应与教材认真核对,保证 字句、标点都与教材完全一致。 2.备考类书稿的内容,尤其是题型、难度、分值设置 等要与所在地当年的考试说明(考试大纲)保持一致。
2.经过核对,确定与来源不符的引文、数据、人物等, 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遇到此类问题,一定要改过来,因为这些属于一 般的常识性错误,如果加工编辑的知识水平低下或工 作时漫不经心,极易留下笑柄。在书稿的加工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作者的笔误,如“1928-1897(应为 1828-1897)”;“可能到2000年(书稿加工时已是2005 年)”;“《千金复方》(应为《千金要方》)”等。 3.经过查对,在同一书稿中统一所有的名词、术语、计 量单位、符号、代号、序号等。 各行各业所用的名词和术语都是有规定的,是符 合本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的。要使用名词审定委员会的 标准名词,要依照国家标准予以执行。如毫米汞柱要 改成帕或千帕,马力要改成瓦,电流改成电流强度等。
体例、版式统一性原则 编辑在对书稿的体例、版式进行编辑加 工时,要遵循统一性的原则,即一部书的 体例、版式要统一,一套书的体例、版式 也要统一;有些较难统一之处,至少要做 到局部统一。若非差错,编辑在对书稿的 体例和版式进行统一时应遵循“以少就多” 的原则,即只改动书稿中少数与整体体例
注意:书稿经过加工后,比作者的原稿明 显变好,否则,就没有改的必要,可改可 不改的地方,一般不属于错误的范畴,如 果加工编辑一味地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去 加以改正,往往会适得其反。对于自己不 懂或不太清楚的问题,要向作者提出,由 作者去修改。
改则有据
编辑在对书稿内容进行修改时,务必做 到下笔有据,所据确凿,特别是对答案、数据、 观点和阐述概念的文字进行修改时,一定要有 充分的依据、十分的把握,杜绝“对改错”或 “错改错”
润色提高是对原稿进行增删、修饰, 这里包括强化主题、调整结构、理清层次、 梳理文字、删消赘文、弥补缺漏等内容。 通过润色提高,可以改善图书的整体质量 层次,同时也体现了编校者的实际业务水
规范统一
规范统一指按照国家的规定统一有关 用法,统一要求,统一同一部稿件中的人 名、地名、书名、事物名、相关的材料和 数据以及体例、格式等。此部分真实反映 了编校者的工作态度和专业基本功水平。
6.与正文不相符的图、表、名词、序号。 这种情况在理工类图书中很多,在加工此类书 稿时经常会碰到。要注意图、表与正文的对应关系, 一定要按照先正文,后图、表的顺序进行稿件的编 排。 7.离题、出题、罗嗦的句子和段落必须剔除,没有实 质性内容的大话、套话也要剔除。 有的作者在写作时,由于思路太过分散,常常 会出现以上所提到的问题,这时,作为加工编辑要 “大刀阔斧”,以保持整部书稿鲜明的主题。 8.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标点符号的差错。 进行编辑加工的首要任务就是消灭差错,对书 稿中的错别字、自造字、停止使用的简体字,以及 在写作过程中的笔误、疏漏,要及时改正,句子的 表达要符合修辞的规律和逻辑,标点符号的使用要 正确。
其他工作
加工整理工作还包括核对目录与正文、 引文核查、查对资料、校订译文、推敲标
二、编辑加工整理的基本原则
所谓书稿加工编辑,是相对策划组稿编辑而 言的,他的工作就是对出版单位决定出版的 稿件,从整体到细部进行全面检查、修改、 删节、补充和润色整理,力求精益求精,全 面优化,进一步提高稿件文字、内容的质量, 达到“齐、清、定”的出版要求。因此,书 稿加工编辑在对书稿的加工过程中要把握住 编辑删改添加的分寸,这关系到图书的质量。 在书稿加工中一般要坚持“可改则改,不可 改则不改,可改可不改则不改”的原则,这 样才能使书稿加工编辑的职责既做到位又不 越位。下面就这个原则作一初步的分析与探 讨。
编辑加工整理的 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编辑加工整理的内容
消灭差错
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常识性和文 字、语法、修辞、逻辑、标点符号等方面的差错要一 一改正。 凡涉及国家主权、民族政策、宗教及重大历史问 题、事件的提法时,要认真查明出处,并对照相应官 注意消除常识性错误,如人名、地名、年代等方 面的讹误。严格执行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对图书中 禁忌提法的最新要求。
可改则改
1.经过查实,属于政治性、科学性、技术性、学术性的 错误。 (1) 稿件中的政治性问题在加工时应特别引起注意,如 果放过了政治性的差错,会对图书本身的质量产生不 好的影响,甚至影响它的销售,所以绝不能掉以轻心。 (2) 要善于提出和发现稿件中的科学性的错误。书稿上 的科学性错误表现为:概念、定义、原理的表达不清 楚和不准确,前后矛盾;名词术语不规范,前后不一 致;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等。 (3) 对书稿中的外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 插图的缩放、公式的排法等要一一标注清楚。
4.稿件的层次结构零乱,违反逻辑规律。 编辑加工的第一步是对整本书稿进行浏览,这 样做的目的是对全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避免加工 时的盲目性。有的书稿的结构层次较混乱,这时就 应该和作者商量重新调整,方便读者阅读的连贯性。 如在加工公司××书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这是 一本以专题来阐述热点类的图书,由于约稿作者不 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的,所以整本书的每个专题虽然 标题不一样,但是材料内容有雷同或交叉重复的现 象,于是就建议策划组稿编辑与作者协商,重新考 虑调整每个专题的内容。 5.图、表上已经明确给出的材料,正文中又重复出现。 图、表上已经给出的材料,在正文中重复出现, 显得很罗嗦、拖沓,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将正 文中重复的表述删除。
凡涉及国家领导人图像及事件要慎重处理,无 把握时请领导审核;内容涉及地图标志的要使用 最新说法,使用国家最新通过的《使用国界标 准》。 加工整理中除纠正上述差错外的大量工作是改 正错别字和对用错标点符号的更正以及把不通语
加工整理中对资料性文字的使用,注意凡部分 摘取应注明“部分”字样。“现在”的时间会使 原文事件的关系及人物人称关系、试题的答案改 变的,要清晰注明资料出处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