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述摘要:综合运输系统包括水路运输系统、公路运输系统、铁路运输系统、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管道运输系统等,。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加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建设任务的艰巨性,系统自身的规律性、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以及综合运输发展中的有机衔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结合过程中的最佳优化和综合交通网络和枢纽理论指导等,都急需系统开发、建立和完善因为综合运输体系对经济、国家、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五种运输方式;现状;问题;发展The Introduc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system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ntains the waterway transport system,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rail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air transport system, pipeline transport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not only is a theoretical issue, but also a practical problem.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significant of the economy, the state, society and political aspects.Keywords: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five mode of transportation;status; question; development0引言发展综合交通、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领域中几代学者和实践者们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输布局是否合理,运输能力的大小都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水平。
完善交通运输系统的学科理论和建立系统的综合交通学科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综合运输系统概述系统组成以国家综合交通系统体系所提供的公共交通网络及设施和运载工具为依托,现代联合运输工程管理技术为基础,以便捷、安全、高效和经济为目的,组织实现客货运输过程的运输工程管理系统称为综合运输系统。
结构图如图1:综合运输系统运输代理企业交通方式的运输系统铁路运输系统公路运输系统航空运输系统水路运输系统管道运输系统运输承包公司仓储公司旅行社旅行社联运公司邮政包裹服务图1 综合运输系统图构成要素现代化的综合运输必须具备运载工具、通路、场站、动力、通信、经营机构等要素的配合,运输经营成功与否,服务质量能否令人满意,也取决于构成要素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以及彼此能否密切配合。
运载工具。
运载工具的功能在于容纳与保护被运送的人和货。
理想的运载工具应具备结构简单、安全、轻巧、易于操纵管理、造价低、宽敞舒适、耐用、少故障易维修、容量大、振动小、耗用能源少、污染少等特性。
通路。
通路是指交通运输网络中,连接运输始发地、到达地,供运输工具安全、便捷运行的线路。
良好的通路应具备安全可靠、建造及维护费用低、便于迅速通性及运转、不受自然气候及地理条件影响、使用寿命长、距离短等特性。
场站。
场站是指交通运输工具出发、经过和到达的地点,为运输工具到发停留,客货集散装卸,售票待运服务,运输工具维修、管理、驾驶及鼓舞人员休息,以及运输过程中转连接等场所。
理想的场站应具备地位适中、设备优良齐全、交通便利、自然气候条件良好、场地宽广等条件。
动力。
良好的动力设备应具备构造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维修容易、成本低、能源取得方便价廉、能源使用效率高等件。
通信。
通信设备的功能在于营运管理人员能及时迅速掌握运输服务的进展情况,遇有突发事件是能迅速处理,以确保运输持续与安全,提高运输服务质量与运输效率。
良好的运输设备应具备优良、迅速、操作简便、维修容易等条件。
经营管理人员与运营机构。
运载工具、通路、场站、动力和通信都是综合运输的硬件要素。
实际上,具备了这些设施,还无法从事运输服务,更不足以成功地与运行运输业务。
一切管理事务的原动力和中心都在于人。
所以人是综合运输的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只有具有不同技能、不同功能飞人员的参与以及使用才能推动经营运输事业,提供运输服务。
五大运输系统2.1.水路运输系统水路运输的投资省、运输能力大、占地少、干线运输成本和能耗最低。
在有条件的地方,水路运输应成为大宗和散装货物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也可以承担沿海内河的客运任务。
其发展及特性如下:发展历程。
是指利用船舶航行于水域,完成旅客与货物的运送的经济活动。
人类使用船舶作为运输工具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悠久。
从远古的独木舟到现代的运输船舶,大体经历了4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
水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性。
水路运输在所有运输方式中式最为便宜的运输工具,但运输速度最慢,其系统技术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运输能力大、能源消耗低、单位运输成本低、续航能力大、劳动生产率高以及受气候和商港限制且可及性低、航速低。
水路运输的经营特性。
水路运输(指海运)的经营,由于具有国际性,易受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及外汇的影响,远较其他运输方式的经营困难。
其经营特性如下:投资额巨大且回收期长;国际化经营且竞争激烈;兴衰循环,运费收入不稳;舱位无法储存;要尊重国际法律。
2.2.铁路运输系统纵观铁路的发展与人类的科技文明,可以发现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一方面,由于铁路的铺设使得人类可以开发更多的资源,再利用这些开发出来的资源丰富人类的生活,致使科学技术更加发展;另一方面,也由于科技的发展而改善了铁路运输的技术层次,是铁路在行车控制与能源利用效率方面都能更加趋于完善。
然而,自19世纪末,小汽车开始逐渐普及以后,使得铁路在营运上受到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也促使铁路在营运与管理技术方面加以改善。
我国的铁路运输发展由于受到清政府的闭关政策的影响在发展时间上落后西方国家甚久,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建设有了统筹的规划和统一的标准,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展时期。
铁路运输的特征如下: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
铁路运输近200年的历史,从其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铁路运输系统的建设有其时代意义以及历史背景,铁路运输所具有的一些特征,是其他现代运输工具无法取代的。
它适应性强、运输能力大、安全性好、列车运行速度较高、能耗少、环境污染程度小、运输成本较低、资本密集且固定资产庞大、设备庞大不易维修且战时容易招致破坏、有效使用土地等。
铁路运输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特征。
这包括:车路一体;以列车为客、货运输的基本输送单元;铁路具有优越的外部导引技术;铁路运输设备不能转移;营运缺乏弹性等。
铁路运输系统的基本设施。
包括:铁路车站、铁路线路与信号、机车及车辆设备、铁路行车制度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2.3.公路运输系统公路运输投资省、建设周期短、机动灵活,可以对城乡广大地区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它是短途客货运输的中坚力量。
随着公路状况的改善,汽车技术的发展,公路运输在工农业产品以及短距离客运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公路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公路建设进入逐步现代化的时期,其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6年);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1977年后)。
公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
包括:技术经营性能指标好;货损货差小,安全性、舒适性不断提高;送达快;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单位运输成本较高,且污染环境等。
公路运输的生产组织。
经营管理特征。
包括:车路分离;富于活动性;可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服务;经营简易等。
公路运输系统的基本设施。
包括:公路、交通控制设施、普通道路控制系统、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系统、汽车、汽车站等。
2.4.航空运输系统航空运输是指使用航空器运送人员、行李、货物、邮件的一种运输方式。
航空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
航空运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如今航空运输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行业。
我国筹办名用航空运输始于1918年,航空事业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30年里发展缓慢,成立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民航已经拥有大中小各种类型的飞机配套的机群。
航空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
航空运输之所以在短短半个多世纪内得到快速的发展与其自身的特征密不可分。
它具有:高科技性;高速性;高度的机动灵活性;安全可靠性和舒适性;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回收快;运输成本高等。
航空运输的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特征。
包括:飞行距离远;飞机与机场分离;适用广泛;具有环球性与国际性。
2.5管道运输系统管道运输时使用管道输送流体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所输送的货物主要是油品(原油和成品油)、天然气(包括油田伴生气)、煤浆及其他矿浆。
管道运输的发展过程。
我国是最早使用管子输送流体的国家,就是使用打通的竹子。
经过不断的努力发展,截至2002年,我国已经建成输油、气干线管道3.67万km.。
管道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
包括:运量大;占用地少;投资少,自动化水平高,运营费用低;耗能低、损耗少,安全可靠,运输费用低等。
管道运输的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特征。
包括:生产与运输一体化;上门服务;便于管理;作业自动化;运营灵活性较差等。
我国现代综合运输发展的新格局3.1.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综合运输体系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
交通运输设施和装备成倍成长,运输能力得以加强;技术状况明显改善,运输服务质量大大提高;客货运输量大幅度增长,运输效率和运输效益显著提高,建立和发展结构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技术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目前,我国综合交通体系的运网规模已经达到354.17万km(见表1)。
铁路已经覆盖所有省、市、自治区,“八纵八横”的铁路网基本形成;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分别占全国乡(镇)和行政村的99.3%和91.8%,“五纵七横”的国道主干线已建成一半以上;民航已初步建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枢纽机场,省会和主要城市为干线机场,干、支机场相配合的机场布局基本形成连接各省、市、自治区主要城市的国内航线网,以及通达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国际航线网;水运方面已形成了以长江、珠江、淮河和京杭大运河、黑龙江、松花江等水系为骨架的内河航道网,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港口群体为主体的沿海航运网,以及通达世界各主要港口的远洋运输航线网;基本建成东部地区的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的管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