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在教学设计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一、二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课题名称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三、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它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四、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七、教学反思
1、这节课可说是上得非常活跃。因为事先预习的比较充分,不同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回答问题。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六、教学板书
课题三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取氧气:
1.原料:空气
2..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分离液态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2、加热氯酸钾 氯酸钾 加热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2、本堂课虽然讨论热烈,但也因此整体纪律很好,学生一开始就融入到问题的讨论中了。
3、本堂课中的学生动手实验基本上做到人人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尽管实验过程中有些问题,但是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本堂课内容一般,由于学生实验时间过长问题,有些讨论的地方并没有预设的深入。其中需要完善的还有一些细节问题。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透明液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