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小板无效输注处理

血小板无效输注处理



辐照血小板的其他功能
• 血液辐照技术由于能使淋巴细胞灭活, 停止增殖,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 骨髓移植后患者、免疫力低下患者(新 生儿,老人,化疗病人)的输血,亲属 间输血,以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 主病(TA-GVHD)的生特别。
辐照血的缺点
• 值得注意的是,辐照可使红细胞制品K+含量 迅速升高,游离K+在辐照后的一周内迅速升 高,明显高于不辐照组,脆性试验也表明辐照 红细胞抵抗低渗能力低于不辐照组,表明辐照 对红细胞膜有一定的损伤。尽管损伤是照射瞬 间产生的,但随着储存时间延长会加重损伤。 并显示出一定的剂量关系。因此对不能耐受较 高K+的新生儿、早产儿、肾功能不全患者及 需要快速大量输血的患者等,应注意高K+的 问题,辐照后应立即输用,不能用储存的辐照 血。美国FDA血制品建议委员会推荐照射后红 细胞保存期不能超过28天(我国)。
白细胞滤过的其他作用
• 2.巨细胞病毒(CMV)、人类嗜T淋巴 细胞性白血病I型病毒(HTLV-Ⅰ)和克 雅氏病(CJD)病毒与白细胞呈高亲和 性,去除白细胞可防止这些病毒的传播。 我国是CMV高发地,使用CMV血清学 阴性供者成分血及白细胞滤过是预防输 血传播CMV主要方法 。
白细胞滤过的其他作用
辐照血小板
• 血小板经过一定剂量的放射线( γ或χ射 线)照射后输注给患者。它能快速穿透 有核细胞,直接损伤细胞核的DNA,造 成淋巴细胞丧失有丝分裂的活性、停止 增殖。能灭活淋巴细胞,也可抑制细胞 抗原性(但不能完全去除),而降低同 种免疫性。 • 能保持其它细胞的功能和活力。
辐照血小板的其他功能
可以尝试的其他方法
• 除外非免疫因素。 • 严重同种免疫输注无效的其他措施方法 包括:如大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大量丙球可暂时性封闭抗体,减少免疫 性因素所致血小板的无效输入。 剂量:0.4g/kg,连用5天,再输血小板 • 脾切除手术及血浆置换。 • 严格血小板输注的指征。
问题:
• 1、血小板输注剂量是如何计算的? • 2、无效输注的原因? • 3、防治血小板无效输注常用的方法?
白细胞滤过的其他作用
• 1.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 :发生的主要 原因是输入的供者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与受血 者发生了同种免疫反应,产生了白细胞抗体而 导致发热等症状。此类输血反应与输血次数和 受血者的性别(女性多于男性)和有无过敏体 质(过敏体质多于非过敏体质)有密切关系。 国外调查认为,一次输入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 含量少于5×108,即去除90%的白细胞,就 能有效地防止非溶性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国 外许多医院对于既往有2次以上输血发热反应 的患者常规使用去除白细胞血液制品。
难治病例
• 有些病人发生HLA / HPA同种免疫反应,又 找不到合适供血者,对他们的处理是很困难的。 没有证据表明输注不相合的血小板给发生同种 免疫反应的病人对病人有好处,这种输注不会 增加血小板计数,而且应当停止预防性血小板 输注。 如果发生出血,输注随机献血者或最匹配 献血者的血小板(尽管不完全相合)可能会缓 解出血严重程度,虽然这时需要更大剂量的血 小板。
免疫因素
• 主要的免疫原因是HLA-Ⅰ类同种免疫反应。占血小 板相关抗体的79.9%。 • 血小板表面具有ABO、Le、Ii等红细胞抗原和HLAⅠ类抗原,而HLA-Ⅰ类抗原是血小板表面的固有成分, 其Ⅰ类抗原中的A抗原和B抗原起主要作用。引起 PTR的最常见免疫性因素是HLA-Ⅰ类抗原。在临床 工作中,血小板输注一般不进行血小板配型,因此, 供血者和受血者体内HLA不合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所以当再次输注血小板时,机体会因同种免疫而引起 血小板破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血小板悬液中混合的 白细胞表面含有大量HLA-Ⅰ类抗原和参加初次免疫应 答的HLA-Ⅱ类抗原。故当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小板后, HLA抗体与输注的血小板结合,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系 统破坏和快速清除,导致PTR。
白细胞滤过的其他作用
• 但是单纯去除白细胞,并不能完全 避免 发热反应的发生。因为在血液保存过程 中白细胞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如IL-1、 IL-6、IL-8、TNF、组织胺等物质被不 断释放到血浆中,这些物质也与非溶血 性发热反应的发生明显相关,滤器无法 清除。如果在血液贮存前去除白细胞, 可明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
输注后1小时 CCI〈 7500/μL • 12小时 CCI〈 6000/μL • 24小时 CCI〈 4500/μL 连续3次,可判断为血小板无效输注。 • 评估门诊病人的输注小板效果,可以在输注 血小板后10分钟计数,所得结果和输注血小 板后1小时计数是一样的.
• 由于每袋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数量并不知道,只 知道每袋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数量按规定应》 2.5X1011/袋,所以公式在日常医疗实践中难以 准确计算。因此只要输注后无法使血小板计数 达到预定值,即可认为此次输血小板效果不佳. • 有些病人可能有一次输血小板效果不好,而以 后几次效果不错。只有在2次及2次以上输血小 板效果都不好,才能诊断为血小板输注无效。
白细胞过滤
• 白细胞过滤的原理是通过机械的阻滞作 用以及依赖白细胞的黏附特性使血液通 过特殊材料制成的滤膜后将白细胞黏附 在其上。优质的白细胞过滤器,可以使 每单位血液中残留白细胞数低于106 个, 红细胞回收率>90%,血小板回收率 ≥85%。由于5×106白细胞可以引起白 细胞抗体的产生,因此血液经白细胞过滤 后可以使白细胞抗体产生的几率大大降 低。
血小板回收百分率(R) • PR% =( 输注后血小板计数 - 输注前血小板计数 )
×全血容量× 100%/输注血小板数
• 全血容量=体表面积(m2)×2.5 • 若输注血小板24小时后,PR%〈20%,可 判断为血小板无效输注
输注效果评估公式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μ L×体 表面积(m2)/(输注血小板数×1011)
如何选择血小板
• 随机(去除白细胞)血小板 如产生临床输注无效
检测HLA抗体,输HLA配合的PLT(特配),并评估效果
如果检测到HPA抗体
HLA配合的血小板仍输注 无效 非免疫因素
HLA配合的供者的HPA HLA和HPA配合性的 血小板 定型
尚不能完全避免无效输注发生
• LCA敏感性较差,不能查出所有HLA抗体。 • HPA抗体目前尚不能检测。 • 有少数患者在既没有检测到HLA也没有HPA抗体的 情况下,输注了匹配的血小板后仍然没有计数的提升。 这种情况可能是非免疫因素影响了输入的血小板的作 用,也有可能存在有至今未明确的抗体而引起输注无 效。 • 对于已经发生HLA抗体的无效输注患者,仍应坚持 白细胞滤过。避免更多、不同的HLA抗体的产生。
• 3.预防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一 般认为输注血液中残留的白细胞数低于 107, 可使发生输血后GVHD的危害大为 降低。白细胞滤器可减少白细胞的输注, 故可以降低发生的危险。但不能认为它 可完全预防TA-GVHD,已经有输注经 滤器减少白细胞后的血液发生TAGVHD的报道。
白细胞滤过
• 注意应用过程中不能冲管。
• GVHD:由于异体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淋巴及 NK等细胞,它们可以发动针对受体靶器官 的免疫反应,导致GVHD的发生。 发生条件: 1.输入的淋巴细胞有活性,可以增殖。血液 越新鲜,危险度越高。尤其是采集3天内的 血液(2周)。 2.受血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不能分辨外来的 淋巴细胞。 3.供血人的HLA与受血者很相似(亲属)。 能顺利进入体内而不被驱逐。
免疫因素
• ABO血型不合。 红细胞血型抗原也存在血小板表面, 以ABO抗原最为重要。血小板输注效果除 了与HLA匹配度有关,还与ABO相容性有 关。 • 血小板自身抗体。 • 药物相关的血小板抗体 。
相关检查
• 淋巴细胞毒试验(lymphocyte cytotoxicity test,LCT)——筛检HLA-Ⅰ类 抗体 。 • 一般使用18~60株不等的型特异性已知的细 胞,谱细胞供者提供的淋巴细胞被保存在液氮 中并仅在试验使用当天才被融化,这些淋巴细 胞要具有以下特点:(1)必须包含大多数 WHO命名的抗原特异性的HLA-Ⅰ类抗原;(2) 谱细胞必须能够鉴定血小板输注患者中出现频 率高的HLA抗体并确定其特异性(主要是抗A2,也有抗-A9,-B12或-B5)。
血小板无效输注
定义
患者在连续2次输注ABO血型相合且足够 剂量的血小板悬液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 即血小板计数(PLT)未见显著升高、有 时反而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 很短;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和血小板 恢复百分率(PPR)不能达标;临床出血 倾向未见减轻等。从而未能防治由于血小 板数量不足或功能缺陷导致的出血。
血小板无效输注
• 多次输入血小板后,由于产生了免疫相关及非免疫 相关因素的影响,致使血小板输注无效,出血趋势 不减轻,甚至加重出血。发生率30~70%,此外 还可引起发热反应或输血性紫癜。 • 输注剂量= 需要提高的PLT数(109/L)X血容量(L) 校正值(0.67)
血容量=体表面积X2.5
输注效果评估公式
非免疫因素
• (4)抗菌素的应用:二性霉素B、万古 霉素、环丙沙星等 • (5)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全身照射、 GVHD、静脉闭塞病(VOD)、CsA的 应用、HLA抗体的产生 • (6)其他:成人〉儿童、女性〉男性
免疫因素
• 占17.5%。 • 血小板相关抗体常出现在血小板输注6次以 上的患者中,有报道称反复大量的输注血小 板可导致50%左右患者产生同种免疫抗体, 相当于红细胞同种抗体产生频率的几十倍。
无效输注的原因
• 免疫因素 • 非免疫因素
非免疫因素
• 非免疫相关病因
占67.5% • (1 )发热及败血症:感染可使血小板生 存期缩短 ,G¯ 败血症患者的血小板无效 输注发生率为57.5% • (2 )脾脏肿大:患者比正常人破坏可增 加30%。 • (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大量血小 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