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 (1)

卖火柴的小女孩 (1)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体会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景象。

2、领悟并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情导入
1、给同学们推荐首老师特别喜欢的歌曲——(播放歌曲《火柴天堂》及《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顺势导语:一首悲情的《火柴天堂》,把我们带到一个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大年夜,来到一个可怜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身边,她的命运将何去何从?下面让我们走进童话的世界,品味幸福,收获感动。

2、《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作者是—安徒生(板书)----可上课前写上
过度:昨天让同学们预习了,下面我们展示下预习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情况(课件)
1、字音-生读,师点评,齐读。

2、复述故事情节。

三、不幸
接着生复述故事,引导学生细化对课本的了解:(学生一般回答的很简练)“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大年夜的故事.”—点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原因)
同学们概括的很好,很简练,但你是否对文章有过深入的思考?你读的仔细不仔细?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课件)
1、怎样的一个小女孩?-乖巧、赤着脚、又冷又饿、美丽、贫穷…--可怜
2、这么美丽的小女孩,她在干什么?
3、为什么卖火柴?而且在大年夜,她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不敢回家?
四、幸福
过度:美丽的小女孩,赤着脚,在寒冷的大街上,祈求卖出哪怕一根火柴。

可现实很残酷,她有没有卖出去?她一根也没卖出去。

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

好可怜啊!
但安徒生爷爷却说小女孩是在“幸福”中死去的,是不是?在哪段写到了?-------齐读后两段
美丽的小女孩,嘴上带着微笑,死了,为什么带着微笑?......其实,作者告诉我们了:她看到了很多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很幸福!什么幸福?她怎么获得的幸福?--------下面我们重点感受下小女孩的幸福
----这一部分是同学们疑问最多的,我整理在了大屏幕上,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讨论下这些问题,
看看你能不能帮助其他人解答?时间5分钟,各个小组推举一名发言人和一名朗读者。

(最好站起来,课前分好组,选好组长)----3分钟即可
过度: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么获得幸福的?---划火柴
一共几次擦然火柴啊?---5次。

好,我们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总结她的每次幸福:
第----次擦亮火柴,小女孩看到了----,不再---,小女孩此刻是幸福的,因为她得到了----
1、我们先看第一次,
第--次擦亮火柴,小女孩看到了大火炉,不再寒冷,小女孩此刻是幸福的,因为她得到了温暖。

火柴对于小女孩来说是很珍贵的,哪怕一根,可小女孩敢擦然一根,为什么?---冷“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不是冷,是很冷!有一个字和一个词表现了他是鼓足了很大勇气和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划亮了第一根火柴,那个字和词?------敢和终于,这两个字词要重读。

为什么擦燃火柴时她首先想到大火炉?为什么一根小火柴渺小的光芒在小女孩那却变成了熊熊火苗?---太冷
谁能读出她的冷?---生读。

师指导:幻想读的越温暖,越能表现寒冷。

另外注意感叹词和标点,揣摩语气来读。

2、过度:可是她刚把脚伸出去,火炉不见了,火柴灭了。

于是她又擦亮了---第二根,小女孩看到了烤鹅,不再饥饿,小女孩此刻是幸福的,因为她得到了食物。

---生齐答
在第二根火柴光里,发生了奇妙的一幕,发生了什么?谁来读读?“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一系列的滑稽动作)好可爱的鹅啊!好饿的小女孩啊!但是会有主动送上嘴的烤鹅吗?--不会(生),这样的事只能发生在--幻想中…
3、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于是,她又划亮了第三根火柴,小女孩看到了圣诞树,不再痛苦,小女孩此刻是幸福的,因为她得到了快乐。

但快乐是短暂的,火柴很快灭了,
4、她又擦然了第四根火柴,看到了最爱她的奶奶,不再孤独,小女孩此刻最是幸福的,因为她得到了关爱。

见到奶奶,小女孩心情怎样?--内心非常的激动、高兴、不舍!谁来读读?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5、第四根还没灭,小女孩就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为什么?留住奶奶,为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她只划了一根火柴;而为了奶奶,小女孩擦然了所有,看来此时此刻的小女孩最需要的是---奶奶是—爱!是啊,爱是不幸的人最渴求的,爱是最温暖人心的!
苦难的生活,人心的冷漠,给予了小女孩的只有难以承受的饥饿、寒冷与痛苦。

从此她解脱了,不用再承受这些了,让我们齐读这一段,为小女孩找到幸福而高兴!
总结: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课文,寻找“幸福”,一起体验了小女孩无比快乐与幸福的幻境。

童话大师是最高明的,他一方面直接写出小女孩的可怜,一方面却用一次次幻想来描写小女孩生前曾经得到的幸福,这种写法我们把它叫做虚实结合。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饥饿、孤单伴随着她,没人愿意和她玩,没人疼她,就连她唯一的爸爸都只把她当成挣钱的工具,没卖掉火柴、挣到钱就不许回家。

现实中只能这样痛苦的活着,只有在火柴光里才能获得片刻的幸福,在幻想中微笑。

这更令我们感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不幸,社会的冷酷,这就是虚实结合的艺术感染力。

五、写出你的感受---随笔练笔
过度:品味幸福收获感动。

凄美的故事有没有触动你,撩拨你的心弦,如果有,拿起笔,写出你的感受、心情……或祝福、或感动、或控诉、或呼吁、或一句话、或一封信、或一首诗、背景音乐放大,3分钟(看情况而定)交代好此起彼伏、紧凑。

六、结束语: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爱一定是幸福的,因为那是温暖花开的天堂!
一根火柴,一个梦想,每次点燃,微微光芒,看到希望,看到梦想。

记着同学们,不管在什么时候,不要害怕,不要慌张,都要保留一根火柴的希望!
参考:
点燃火柴幻境说明小女孩-现实她渴望
第一次火炉寒冷(温暖)
第二次烤鹅饥饿(食物)
第三次圣诞树痛苦(快乐)
第四次奶奶孤独(关爱)
第五次和奶奶飞走(幸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