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2)第二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3)第三章施工准备 (4)第四章施工方法 (7)第五章桩基检测及验收 (15)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15)第七章工期进度保证措施 (18)第八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9)第九章安全应急预案 (22)第十章应急物资及装备 (26)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建筑面积:约95497.46m2,地下车库约38160.00m2,地上57337.46m2。
2)建筑层数:地下四层;地上最高三十一层。
3)结构类型:部分框支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4)建筑功能:住宅为主,公共为辅。
5)建设地点: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武装部以东,十九小学以西,苏铁大道城市主干道以北,重啤集团安置房以南,占地面积18.15亩。
用地南面为21m宽的苏铁大道,北侧临15米的城市规划道路。
场地西北角有高压架空走廊,周围环境良好,交通条件优越。
6)本工程建筑设计标高±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1190.80,室内外高差0.3米---1.05米之间。
2、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勘资料,地基岩土昔格达泥岩夹粉砂岩及砂岩组成。
3、基础设计情况1#、2#、3#、4#、5#楼基础设计为旋挖钻机成孔灌注桩,桩径主要为700㎜的圆桩,桩侧阻力标准值qsik=110kpa,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3800kpa。
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桩深在13-30米之间。
强度等级及保护层厚度:桩芯为C40,承台和承台梁C40;桩身保护层厚度为50mm。
第二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编制说明本方案是根据施工图纸及地勘报告,用于指导孔桩成孔验收、桩芯钢筋绑扎、浇筑桩芯混凝土等施工管理,确保优质、快捷、安全、文明地完成施工任务。
2、编制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2)标准、规范(3)图纸与图集第三章施工准备1、现场准备(1)地面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施工所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施工现场的场地已经过夯实或碾压。
(3)根据图纸及有关要求,制作好钢筋笼。
(4)根据放出的轴线及桩位点,抄上水平标高木撅,并经过签字。
(5)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做好技术交底。
(6)分段制作好钢筋笼,以5-8m为宜(7)施工前做成孔实验,数量不少于3根。
2、材料准备:(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有厂家资质、出场证明、产品合格证、开盘鉴定及复试报告。
(2)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3)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确定。
(4)垫块:用1:3水泥砂浆埋22#火烧丝预制成或用塑料卡。
(5)火烧丝:规格20-22#铁丝烧成。
34、质量要求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标准第四章施工方法一、施工工艺流程二、测量控制(1)开孔前,桩位应定位准确,在桩位外设置定位龙门桩,且通过甲方、监理验收合格签字。
(2)桩位轴线采取在地面设十字控制网和基准点。
钻机就位时,必须平正、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垂直度偏差严格控制在1%范围内。
龙门桩布置见下图:三、成孔1、在钻进过程中,采用连续性筒式取土钻进成孔。
2、钻机就位:通过自身履带爬行至需钻桩位,由机械自身电脑控制进行钻机桅杆与机身水平和垂直调整。
3、埋设护筒:钻机就位后,在测量和施工人员的指导下,钻尖对准桩位中心,钻机旋挖至一定深度取出土后下放护筒。
一般护筒埋深2m左右,根据现场情况护筒应高出地面20cm左右为宜。
4、复测、校正桩位与护筒中心偏差:护筒埋设好后,由测量人员和监理代表进行桩位和垂直度复核校正。
桩径偏差≤50mm,垂直度偏差小于1%。
5、本道工序完成后申报开孔通知单并进行钻进成孔。
6、钻进过程中,随时监控现场孔内水位,依据现场情况选用干土直接取土和泥浆护壁成孔工艺。
7、桩进入持力层的判别持力层判别是钻孔桩成败的关键,现场施工必须给与足够的重视。
可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持力层的深度,结合现场取样进行综合判定。
1)参照钻进速度与难度等综合确定,土层、强风化在不需要加压情况下使用筒状取土钻头即可钻进,且每小时进尺超过8m;中风化在加压(50Bar)情况下使用短螺钻头钻进,且每小时进尺不超过3m;中风化岩内强风化夹层厚度超过30mm时,操作手可根据进尺明显变化作出判断,作为入岩深度确定依据。
本工程桩端持力层为昔格达泥岩夹粉砂岩及砂岩。
2)参照已完成桩孔的地质情况。
3)依据桩底沉渣,通过沉渣是否已经满足设计要求判定是否进入持力层。
8、扩大头施工经相关单位确认验孔,提出挖斗,安装相应扩大头尺寸的钻头,利用钻杆深度控制扩大头起始扩孔位置扩底,直至孔底端部扩大头全部伸开,在扩20分钟。
确保扩大头高度达到1.5m的设计要求。
第一根桩先在地面作试验并有卷扬机定位,由机长及管理人员检查,扩底扩好后提出扩头。
9、清孔旋挖成孔工作结束后,应对孔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孔位、孔深、孔径、孔垂直度)合格后方能进行清孔。
钻进至设计孔深后,将钻斗留在原处机械旋转数圈,将孔底虚土尽量装入斗内,起钻后仍需对孔底虚土进行清理,则应采用污水泵进行浊水循环,确保沉渣厚度≤50mm。
四、钢筋笼制作与安放(1)钢筋笼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制作加工。
如下图所示:钢筋的品种、型号及尺寸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制作偏差符合下列规定: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钢筋笼直径:±10mm;钢筋笼长度:±50mm;主筋弯曲度:≤1%;钢筋笼弯曲度:≤1%钢筋笼焊接要求:分段制作的钢筋笼,钢筋接长采用焊接,接头位置错开,且在45d范围内接头不得超过钢筋数量的50%,螺旋箍筋与主筋采用点焊,以增加钢筋笼的强度,根据规范要求,单面搭接12d,双面搭接6d。
扎口焊接时,上下主筋位置对正,保持钢筋笼上下轴线一致;焊缝厚度h≥0.3d,宽度b≥0.7d。
(2)钢筋笼保护层要求:钢筋笼入孔时应对准孔位轻放慢慢入孔,钢筋笼入孔后应徐徐下放,不得左右转动,严禁高起猛落强行下放。
焊接部位表面污垢应先行清除。
钢筋笼下放孔内符合要求后,可将主筋点焊于孔口护筒上或用铁丝牢固绑扎于孔口,以使钢筋笼定位和防止窜动。
五、混凝土灌注:1、钢筋笼安放完成及时进行混凝土灌注,减少成孔的停置时间;2、导管为直径250mm钢管,分节长度为4米,配置1~2m短节,底节长6~7m,导管接头为橡胶密封圈丝扣连接,导管内壁圆顺、并根据不同孔深编号及自下而上标示尺度,导管在吊入孔内时,用导管夹具将其位置固定在孔中心,防止卡挂钢筋骨架。
3、下灌注导管后,二次清孔,确保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规范要求。
1)对灌注导管要检查其圆满度,垂直度及其连接密封性,按期对导管进行水封试验。
2)下入孔内导管的底部距孔底300-500mm,并做好记录。
3)隔水塞用和导管口径相符的皮球,灌注应连续进行。
4)在灌注过程中技术人员随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开始浇灌时应保证足够的初灌量,保证埋深0.8~1.5m,应随时调整导管埋深,当混凝土上升到底口4m 以上时,再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于钢筋笼骨架底部2m 以上,可以恢复灌注速度,保持正常的埋管深度,保证导管埋置深度在其它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3m(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段有足够的压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控制在3~6m左右,灌注接近桩顶时,要保持足够的导管高度,采用接入短导管等措施,桩顶加灌混凝土0.5米以上。
拆除导管之前测量混凝土面高程,以保证灌注混凝土的浇筑高程。
5)导管提升应保持居中,防止挂碰钢筋笼,拆下的导管要及时冲清干净。
6)接近桩顶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高度减少,压力降低,管外泥浆稠度比重增加,出现灌注困难,应提高漏斗高度。
7)为确保桩头部位混凝土的密实度,在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有吊车提起导管上下活动让其产生振捣作用并且缓缓拔出导管,使桩头部位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促使桩头部位混凝土的质量更好,并做好灌注记录。
混凝土灌注完成时,适时拨出护筒,并做好孔口防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8)、浇筑混凝土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数量留置混凝土试件,测定28d 强度。
六、施工注意事项A、钻孔前调整旋挖钻机钻杆保持垂直、确保位置正确,防止因钻杆晃动引起桩位偏移。
B、初始钻进表土层保证钻杆垂直,缓慢进尺,减少钻杆晃动,钻孔过程中,采取措施(护筒埋设时高出地面50cm并围堰)防止下雨天雨水流入孔内。
C、钻孔施工连续进行,如因故停机时及时提钻,防止长时间停钻出现塌孔埋钻,钻孔完毕及时浇筑混凝土,若不能及时浇筑间歇时间较长时,钻孔的孔口加盖板罩,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再次开钻前检查孔深是否出现塌孔。
D、钻机在连续施工钻进过程中,时常观察钻进地质情况,进入砂层、砾石层时,要严格控制钻进速度,必须低速慢进,防止塌孔。
E、孔底清理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及时灌注混凝土,在混凝土灌注前对运至现场的商品混凝土进行塌落度检测,检验出厂随车资料并核定立方量,合格后进行灌注。
七、成品保护及成孔防护1、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变形。
吊入钻孔时,要有保护垫块、或垫管和垫板。
2、钢筋笼在吊放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
灌注混凝土时,要采取固定措施固定其位置。
3、灌注桩进行基础开挖时,要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移位和倾斜。
并检查每根桩的纵横水平偏差。
4、成孔内放入钢筋笼后,要在4h内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过程中,要有不使钢筋笼上浮和防止泥浆污染的措施。
5、运输钢筋笼以及浇筑混凝土时,均要注意保护好现场的轴线桩、高程桩。
6、桩头外留的主筋插铁要妥善保护,不得任意弯折或压断。
7、桩头混凝土强度,在没有达到5MP时,不得碾压,以防桩头损坏。
8、经过检查后,要填好成孔施工记录。
然后盖好孔口盖板及孔边防护,盖板上严禁行车或走人。
最后移走钻机到下一桩位。
9、钢筋笼吊装安放过程中不要离桩孔距离过高以防脱落。
10、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电箱电缆要注意架空或埋地防护以防漏电、触电。
11、成孔后的桩不得重型机械碾压以防坍塌。
第五章桩基检测及验收1、支护灌注桩施工完毕28天,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要求进行检测。
2、工程桩施工完毕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按《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进行低应变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
3、桩基施工完毕后及时请设计、建设、监理单位绘制竣工图,作好桩位平面复核,整理好竣工资料,并请质量监督部门及时搞好桩的竣工验收,以便及时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4、桩基竣工验收应该提交以下竣工资料:桩位测量放线图、工程地质勘察、材料试验记录与合格证、施工日志、桩施工隐蔽记录、桩位竣工平面布置图、桩的静荷载试验资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同时提交桩基工程验收记录档案表及桩基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