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监理[ ]施组/方案报审号)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审批表编号:协信哈罗教育产业园项目K28-1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编制日期:2018年06月26日目录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施工部署四、工期安排五、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六、旋挖桩施工应急预案七、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八、施工工期保证措施九、安全生产保证措施十、现场标化管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第一章编制依据1.全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四标段施工合同文件。
2.《全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四标段》施工图纸、设计交底纪要、设计变更3.《全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地勘资料4. 《全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地基基础会勘及桩基处理专题会议纪要要求。
5. 本工程涉及的施工技术、安全、文明、质量验收方面标准和建设部部颁发的规范、规程及法规文件等;6.我公司现有的综合施工能力及历年来承担相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第二章工程概况1.1工程项目位置及其基本特征本工程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部分A(一期)四标段,建设项目位置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鱼嘴组团4号地块。
根据招标文件,建设规模:建筑总面积约87000平方米,共由18栋独立厂房及配套建筑配套组成,为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及汽车整车研发、调试等一体的研发中心。
项目总投资约14000万元,计划工期为350日历。
餐厅1为56根φ1100桩,桩基础以中风化泥岩为持力层。
要求中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小于8.50MPa,中风化泥岩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15MPa。
餐厅2为23根φ1000桩,桩基础以中风化砂质泥岩为持力层。
要求中风化砂质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小于13.10MPa,中风化砂质泥岩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805MPa。
样车试制车间(8#)为16根φ800桩,桩基础以中风化砂质泥岩为持力层。
要求中风化砂质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小于13.10MPa,中风化砂质泥岩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805MPa。
振动噪声NVH试验楼(12#)φ1600 4根、φ1400 8根、φ1300 3根、φ1200 4根φ1100 6根,共33根桩;桩基础以中风化砂质泥岩为持力层。
要求中风化砂质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小于12.20MPa,中风化砂质泥岩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706MPa。
1.2地质概况根据现场踏勘及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全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一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拟建场地属剥蚀丘陵地貌,原始地形大部分属于两山丘间的鞍部地形,总体上北东至南西低,北西或南东角高。
近几年以来,场地及周边地区工程建设活动频繁,从而导致原始地貌已经被改变,原场区内的鱼塘、藕田等大部分低洼地段现已被工程开挖平场产生的弃土、弃渣等填平。
场地范围及其周边大部分区域已进行填挖平整,场地范围高程266.0~285.0m,现状地形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总体较平坦。
按拟建物周边环境设计高程平场后,场地地基主要由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基岩及中等风化泥岩、砂岩、砂质泥岩组成。
有关各层均匀性评价如下:素填土:分布于拟建场地中、南部范围内,一般厚度1.0~20.0m,最厚处可达24.40m(ZK346),厚度变化相对较大,密实度松散~稍密,均匀性差,力学性能差,物质组成及强度不均,分布均匀性差。
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伏于素填土层下,分布于拟建场地中南部较小范围内,一般厚度为1.0~7.0 m,最大揭露厚度为9.70m (ZK282),厚度变化较大,局部含粉砂、细砂较多,含量不均,分布均匀性差。
强风化基岩:风化强烈,风化裂隙发育~较发育,一般厚0.5~3.0m,最大厚度4.8m(ZK386),大部分地段因场地挖填平整,将缺失强风化带,因此本层也呈局部性分布,均匀性差。
中等风化基岩:主要为砂质泥岩、砂岩及泥岩,岩层产状较缓,倾角一般为8~12°。
中等风化砂质泥岩、砂岩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层位相对稳定,岩体分布稳定,其地基均匀性较好;中等风化泥岩分布于拟建场地局部地段,层位相对稳定,厚度变化局部较大,其地基均匀性较好。
勘察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可不考虑液化判别;勘察范围内未见滑坡、崩塌,地震时发生滑坡、崩塌的可能性小。
拟建场地影响范围内无其他建筑物,场地平整、基础施工开挖将产生弃土弃渣,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施工中产生的噪声、扬尘、废气等会对周边环境、工业园区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应树立严格的环保意识,工程设计、施工应充分考虑环保措施,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
根据重庆市勘测院实测的管网图,拟建厂房西侧有地下管网,场地平整开挖规模小,对其影响小,建议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安全措施。
按拟建物周边环境设计高程平场后,分布于拟建场地中、南部范围内,一般厚度1.0~20.0m,最厚处可达24.40m(ZK346),厚度变化相对较大,主要由粉质粘土、砂泥岩碎块及少量的细砂、粉砂等组成。
其物质来源为场地附近地形较高部位的挖方及邻近施工区弃渣,堆填方式为无序抛填,未经分层碾压夯实,访问回填年限1~2年,呈松散~稍密状,均匀性差,力学性能差,承载能力低,属不均均匀地基。
拟建场地勘察期间地下水贫乏,场地按设计地坪及建筑物设计标高平整后,大部分地区以不透水或弱透水基岩为主,仅在中南部小范围内见有素填土或粉质粘土,填土透水但底面外倾。
场区地形特点及地层结构不利于大量地下水存储,但在雨季,会由于大气降雨补给,可能赋存季节性地下水,且因局部排水不畅,致使水量较大。
季节性地下水如不能有效及时排出,可能因水压产生地下室底板、侧壁破坏,还可能造成基础桩孔孔壁坍塌、流土、流砂。
场地地表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未受污染且附近无污染源,根据相邻场地工程及地区经验,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该地段地层成桩可能性中等,施工条件好,对环境影响中等。
建议该地段桩长小于12m,可采用人工挖孔桩,但需请专家专项论证,方可实施,且需作好上部土层的护壁及井下通风工作;据场地岩土层厚度及所占比例表明,总体上成桩可能性一般。
桩长大于12m的地段,建议采用机械钻孔桩,但必须做好桩底沉渣清底工作,确保成桩质量。
机械成桩过程中将产生废渣、噪音,若成桩过程中采取泥浆护壁则可能产生废弃泥浆,会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对环境进行保护。
同时建议建设单位在雨季施工时设置相应的排水措施避免雨水在各废水处理池区域汇集。
采用钻孔嵌岩桩时,应采取必要的护壁措施及必要的抽水设备,保证施工安全;采用钻孔灌注桩时,应注意孔底沉渣的清除,保证成桩质量。
基坑开挖后,应及时浇筑封闭,以免降低泥岩承载力。
施工及使用期注意地基防水,确保基底中等风化泥岩不致遭水浸泡软化。
场内应修建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场内积水,对地基及基础造成不良影响。
加强桩端持力层的鉴定工作,加强桩底软弱层的检验工作。
场内局部区域素填土较厚,应对其进行压实处理,压实填土质量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压实填土的填料不得使用淤泥、耕植土、膨胀土以及有机物含量大于5%的土作填料,当填料内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宜大于200mm,填土应进行分层压实。
压实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宜采用击实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现场载荷试验确定。
1.3工程数量一览表工程数量一览表1.4施工条件工程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鱼嘴,交通便利,可由两江大道直接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用水、用电均已搭接完成,施工便道已修筑完成。
第三章施工部署一、总体布置根据地质报告、工期要求、场地施工条件,计划安排1台旋挖机,并配备电焊机、气焊设备及附属运输,排水、清障、夜间照明等设备。
项目班子由公司挑选具有丰富经验、有责任心的人员组成,钻机及相关配套设备到位,确保本工程顺利实施。
二、项目班子组织和管理1、项目班子组织本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公司选派精干人员组建工程项目部,在人、财、物上优先满足本工程的需要,根据工地需要随时调配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使项目班子高效、有序的开展全面工作,让工程从开工至完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下运行。
2、管理机构如下:主要人员一览表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第四章工期安排本工程设计有 112根旋挖桩,桩间间距6~9米,餐厅1为56根桩,桩间为9米,餐厅2为23根桩桩间距9米不考虑跳挖,从1轴线方向开始施工;振动噪声NVH试验楼33根桩,桩间距4.5~12米,间距6米内进行跳挖施工;样车试制车间16根桩,桩间距4米、5米、9米,间距6米内进行跳挖施工;桩成孔过程中及时用挖机将旋挖机挖出的土石方进行清理。
实际施工时分为四个片区,流水作业,保证工期。
实际施工时分为四个片区,流水作业,保证工期。
第五章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1. 旋挖钻施工原理及优势1.1旋挖钻施工原理旋挖钻成孔是通过底部带有活门的桶式回转破碎岩土,并直接将其装入钻斗内,然后再由钻机提升装置和伸缩钻杆将钻头提出孔外卸土,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取土卸土,直至钻至设计孔底标高。
1.2旋挖钻优势旋挖钻机具备以下优势:成孔速度快:与传统的循环钻机相比优势明显,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工程的进度。
环保特点突出:与传统的循环钻机相比,旋挖钻机更可适用于干成孔作业,不需使用泥浆护壁。
行走移位方便:旋挖钻机的履带机构可将钻机方便地移动到所要到达的位置,而不像传统循环钻机移位那么繁琐。
桩孔对位方便准确:这是传统循环钻机根本达不到的,在对位过程中操作手在驾驶室内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就可以精确地实现对位,使钻机达到最佳钻进状态,有效的保证了成孔的各项指标。
基于旋挖钻机施工效率高、速度快、施工精度高(全电脑控制)、履带式行走移位方便的特点,该工程桩孔的施钻可采用旋挖钻机。
2. 旋挖钻孔桩施工工艺图3、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⑴、开工前应具备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
⑵、施工现场环境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上地下管线(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危险建筑、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上的部分差别等的调查资料,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确保不影响现场的施工。
⑶、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所需材料的检验和配合比试验。
⑷、具有可操作性的桩基工程施工工艺的参考资料。
⑸、工程地质资料:作好全面的施工准备,施工前对工程的地质情况尤其是对粉沙土的特性进行必要的研究,对钻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突发事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案。
3.2机械设备准备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安排性能好的机械设备进场。
旋挖机进场后,立即进行调试、维护与保养,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3.3测量准备依据已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并能满足工程需要的测量控制网,组织测量人员对桩位进行精确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