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香剂
的,但容易使初学者产生一个错觉:将香精沾在辨香纸上后,
先闻到的是“头香”香料的香气,次闻到的是“体香”香料
的香气,最后闻到的是“基香”香料的香气。而事实是,有
的香料香气自始至终贯穿其中,例如广藿香油的香气,它从 “头香”开始即已能明显闻出来,即使加入量不大也是如此。
❖ 二氢茉莉酮酸甲酯问世后,在开头的短时间内未引起足够的重 视,因为它的香气并不强烈,但留香持久,调香师自然而然把 它放在“基香香料”里。在那个时候,调香师的注意力集中在 那些香气强度(香比强值)大而价格又相对较廉的合成香料, 例如二氢月桂烯醇就完全符合这个要求。有一段时间甚至刮起 “二氢月桂烯醇热”,几乎每个调香师都试着用二氢月桂烯醇 配出自己喜欢的独特的新香精,从众多的“国际香型”香精都 含有多量二氢月桂烯醇可以看出当时的情景。事实上,二氢月 桂烯醇留香时间很短,比芳樟醇还差,按朴却的分类法,应被 列为“头香”香料。二氢茉莉酮酸甲酯以其“后发制人”的特 色逐渐受到调香师们的喜爱。人们发现,这个新香料即使少量 加入到一般的日用香精中,也能使头香圆和,清甜;而当它大 量存在于香精中时,仍没有“喧宾夺主”的“企图”,它的香 气好像永远只是起“次要地位”似的,但却能使几乎任何一个 香精的香气由于它的存在而保持自始至终变化不太大。自从合 成香料问世至今一百多年来,极少有一种香料能以单一成分即 可被调香师视为“完整香精”的,二氢茉莉酮酸甲酯做到了。 有人称20世纪80年代为“二氢茉莉酮酸甲酯时代”,一点也不 夸张。在食品香料中,香兰素无疑是最出色的,有的食品只用 单一的香兰素加香即可获得成功。因为香兰素也有这种“自始 至终”保持一种香气的特点。但在日化香精配方中,香兰素的 许多缺点(溶解度不佳、易变色等)显露出来,影响了它的用 途。
谢 谢!
定香剂
林翔云
定香剂亦称保香剂。它的作用是使香精中各种香料成分挥 发均匀,防止快速蒸发,使香精香气更加持久。适于做定香 剂的香料非常多香精中香气较持久、挥发较缓慢的香料。一 般分子量较大,是香精的重要组分。如安息香、檀香油、麝
香等。
❖ 在香料分类法中,朴却(Poucher)的分类法是备受调香师 推崇的。朴却依据各种香料在辨香纸上挥发留香的时间长短
合成香料定香剂
❖ 此类定香剂品种很多,包括合成麝香,某些 结晶高沸点香料化合物和多元酸、酯类等。
❖ 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在一个香精体系中, 高沸点物质可以令头香香料在一段时间内的 挥发量减少,如果该物质本身没有香气,则 没有留香或定香作用;有香气的高沸点物质 则有一定的留香或定香作用;高沸点且香比 强值大的香料留香或定香作用最强。
兰素作为香荚兰豆香气直接用于食品中也屡见不鲜。食品香
精配方更是经常看到只用“头香”和“体香”香料的例子,
“基香”香料有时只是“点缀”一下,加入“基香”香料的 目的经常也不只是为了“留香”而已。
❖ 在调香实践中,“定香剂”的作用是经常引起 讨论的话题。初学者往往简单地以为分子量大的、 沸点高的化合物就是“定香剂”,其实不然。邻苯 二甲酸二乙酯和白矿油沸点都比较高,但没有定香 作用。许多人认为定香作用是“由于‘定香剂’的 加入,使得原来比较活泼、易于挥发的香料分子受 到‘束缚’,整体的挥发性降低,造成留香时间延 长。”实践证明这个解释是有问题的。一个公认的 “定香剂”——降龙涎香醚(俗称“404定香剂”) 在许多香精中只要加入一点点(0.1%甚至更低)就
日化香精配制时常用的定香剂
❖ 茉莉浸膏及净油、玫瑰浸膏及净油、墨红浸膏及净油、桂花 浸膏及净油、树兰浸膏及净油、赖百当浸膏及净油、芳樟叶 浸膏及净油、檀香油、甘松油、广藿香油、香根油、橙花叔 醇、植醇、二苯甲酮、二氢茉莉酮酸甲酯、丙位十一内酯、 丙位癸内酯、丙位壬内酯、香豆素、香兰素、洋茉莉醛、新 洋茉莉醛、合成橡苔、桂醇、檀香醇、黑檀醇、特木倍醇、 甲基紫罗兰酮、甲基柏木酮、龙涎酮、龙涎醚、降龙涎醚、 邻氨基苯甲酸芳樟酯、羟基香茅醛、兔耳草醛、铃兰醛、新 铃兰醛、柑青醛、甲基柑青醛、茉莉素、橙花素、铃兰素、 佳乐麝香、吐纳麝香、麝香105、麝香T、十五内酯、异长叶 烷酮、甲基柏木醚、异丁香酚、桂酸乙酯、安息香膏、苯甲 酸苄酯、苯甲酸苯乙酯、苯乙酸苯乙酯、苯乙酸、苯乙酸玫 瑰酯、结晶玫瑰、联苯、苄基异丁香酚、乙位萘乙醚、柏木 油、水杨酸苄酯、水杨酸芳樟酯等。
动物性天然香料定香剂
❖ 麝香、灵猫香、海狸香、龙涎香等动物性天 然香料,都是最好的定香剂。它们不但能使 香精香气留香持久,还能使香精的香气变得 更加柔和圆熟,特别是将它们用于高级香水 中,可使香水香气具有某种“生气”,更加 温暖而富有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植物性天然香料定香剂
❖ 凡是沸点比较高,挥发度较低的天然料都可 以做定香剂。常用的精油、浸膏类定香剂有 岩兰草油、广藿香油、檀香油、鸢尾油、岩 蔷薇浸膏、橡苔浸膏。常用的树脂、天然香 膏类定香剂有安息香香树脂。
将香料分为头香、体香和基香三大类,并且在各种香精配方
中列出分属于这三大类的常用香料,例如他列出了“玫瑰香 精”中常用香料名,其中“油类”有:头香——苦杏仁油、 香柠檬油、柠檬油、肉豆蔻油、罗勒油、玫瑰草油等;体 香——愈创木油、鸢尾净油、防臭木油、丁香油、香叶油、 玫瑰精油、依兰油等;基香——灵猫香净油,广藿香油、岩 兰草油、檀香油等。这个分类法直到现在还是很有实际意义
❖ 像香兰素、二氢茉莉酮酸甲酯、广藿香油这 样的香料,只将它当做“基香”香料使用显 然是有问题的。而像龙涎香醚、降龙涎香醚、 突厥酮之类“高级香料”能以少量甚至极少 量进入一个香精令其自始至终贯穿一股香气 (所谓“龙涎香效应”等)则更暴露朴却分 类法的缺陷。
❖ 一个理想的香料,应如二氢茉莉酮酸甲酯一 样,既可作“头香”、“体香”,又可作 “基香”香料使用。自然界这样的例子不少, 如檀香醇、广藿香醇、香根醇、茉莉酮酸甲 酯、苯甲酸叶酯、麝香酮、灵猫酮等,调香 师长期以来虽然都将它们的“母体”——檀 香油、广藿香油、香根油、茉莉浸膏、麝香、 灵猫香膏用作“基香”香料,但从未忽视它 们在“头香”、“体香”方面的“表现”。
❖ 所谓“定香剂”,是一些沸点较高、蒸气压 较低、在极低的浓度下仍有香气的化合物。 按此解释,苯甲酸苄酯、水杨酸苄酯、二氢 茉莉酮酸甲酯、龙涎酮、降龙涎香醚、苯乙 酸及其酯类、各种合成麝香、合成檀香803、 松香酸甲酯、柏木油、各种花草浸膏和大多 数食用油脂等等可作“定香剂”,而邻苯二 甲酸二乙酯和白矿油等就不能作为“定香剂” 使用。
❖ 同样将香料分为三大类,阿尔姆(Ellmes)强调了头香体香 香料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对基香香料的重视。卡勒(J Carles)正好相反,他认为一个香精(香水)的主要香气特 征取决于基香,将“体香”香料叫做“修饰剂”,“头香”
香料几乎被忽略不计。这些观点似乎都有失偏颇,但在调香 实践中有时却是正确的。如前所述,单一个香料——二氢茉 莉酮酸甲酯就可视为一个美妙的兰蕙香精而直接应用,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