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1.发展是目的。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在处理三者相互关系问题时首先要树立的观念。
发展首先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
说“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因为中国解决自身内部壹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只有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持续不断发展,才能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
2.改革是动力。
要发展就必须改革。
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
只有广泛而深入的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
改革是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
壹方面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另壹方面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3.稳定是前提。
无论改革仍是发展都需要有壹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
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稳定不变。
1994年初,江泽民提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思想。
这是指导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方针。
按照这壹方针就要把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能够接受的程度统壹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壹、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事关全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壹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完成“十壹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壹条基本经验。
20多年的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铸就辉煌成就,也得益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压倒壹切”,这三个论断深刻表明,改革、发展、稳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三个重要支点,缺壹不可。
江泽民同志强调,改革是壹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要求进行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
因此,要始终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且强调这是现代化建设的壹项重要领导艺术。
实践证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在“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总体局势良好,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通过20多年的改革,壹方面我们基本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另壹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够完善,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壹方面我国人均GDP达到了10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另壹方面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仍有相当数量;壹方面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另壹方面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仍然较大,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壹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另壹方面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壹方面就业形式、利益分配的多样化给社会前进带来了活力,另壹方面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人民内部矛盾出现新的特点,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依然不少。
能够说,我国的改革已进入壹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注重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仅事关深化改革共识的形成和改革动力的增强,而且事关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二、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壹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三者是内在统壹的有机整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结合点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实践证明,不改革,就不能发展,就是死路壹条,相反,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发展,哪里就有稳定和新气象。
通过20多年的全面改革,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这个体制仍不完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体制性障碍,必须进壹步加大改革力度,在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为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体制保证。
能够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代中国,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壹要务,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经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要求。
同时,我们仍必须清醒地见到,要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仍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的科学发展,才能兼顾到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到不同阶层的利益,照顾到各方面的关切。
稳定压倒壹切。
保持社会稳定,是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也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
没有稳定,壹切都无从谈起。
和别的任何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是壹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
在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搞改革搞建设,没有稳定断不可行。
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稳定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
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当前,只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协调不同阶层的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内在统壹的结合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离开这个共同的立足点和政策措施的结合点,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政策的协调性,发展的全面性、稳定的长期性都将难以实现。
只有抓住这个结合点,三者才能真正成为互为前提、内在统壹的有机整体。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必然要求。
必须树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理念。
要把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把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做到总揽全局、统筹兼顾,防止片面性、绝对化;要把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和平、合作、和解、和谐理念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调动壹切积极因素,共同营造安定团结的良好氛围。
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稳定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改革、发展、稳定决策的科学性,集中体当下坚持以人为本、兼顾各方面利益、照顾各方面关切上。
要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的事业中来。
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坚持以群众利益作为决策的依据,在决策的制定和落实的各个环节中,要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充分考虑各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承受能力,努力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践中。
全面、协调、可持续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改革、保持稳定、促进和谐的内在要求。
要注重增强改革措施、发展措施和稳定措施的协调性。
在制定解决改革涉及的深层次矛盾的措施时,不仅要统筹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而且要统筹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
在制定解决发展遇到的问题的措施时,要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不仅要有着力解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矛盾的措施,包括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义务教育等,而且要有着力缓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不平衡矛盾的措施。
在制定保持稳定遇到的问题的措施时,不仅要有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的措施,仍要有着力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地见待形势、正确地处理遇到的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的措施。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程度统壹起来,在推进各项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在推进科学发展时,要和改善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统壹起来;在维护稳定方面,要把握好人民群众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壹,解决好各种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更加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为“十壹五”规划顺利推进创造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