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总体小康想全面小康过度的阶段,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改革攻坚阶段,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因此,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是非常必要的。

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社会等各领域内的改革,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和原则,总揽全局,使所做的一切,都能为社会的进步国家变强大做出贡献
关键词:发展、改革、稳定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三者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1、改革、发展、稳定的作用
1、1发展是目的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在处理三者相互关系问题时首先要树立的观念。

发展首先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

说“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因为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只有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持续不断发展,才能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

发展是目的,我们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求得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江泽民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

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局面;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况,就必须坚持发展。

2、2改革是动力
要发展就必须改革。

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

只有广泛而深入的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

改革是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

一方面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3、3稳定是前提
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

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稳定不变。

江泽民提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思想。

这是指导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方针。

按照这一方针就要把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稳定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的水平,实现稳定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综合国力,在于提高全社会的民
主法制程度。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

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稳定是前提,是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如果政治不稳定,那么就无法进行改革,就不能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那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会落空。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 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同时,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

第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把握好“度”。

首先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

改革不是小打小闹,不是修修补补,而是“一种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更要看到我们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其次要把握好发展的速度。

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追赶型的。

时不我待,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再次要把握好社会的可承受程度。

因此,我们的改革必须保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30多年来,中国改革遵循从易到难、从农村到城市、从外围到核心、从增量到存量的顺序不断推进。

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社会稳定,是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

因此,胡锦涛总书记特别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


第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把握好以发展来统领改革和稳定的方法。

首先,发展之所以具有统领作用,是由发展在三者中的地位和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从内在逻辑来看,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发展是目的。

发展的目的性,就决定了发展对改革的方向和稳定的追求都具有导向作用。

因此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经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要求。

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要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还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的科学发展,才能兼顾到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到不同阶层的利益,照顾到各方面的关切。

其次,发挥发展的统领作用,就是指所有的改革都要有利于发展,所有的维稳措施都要着眼于发展。

稳定是动态的稳定,只有着眼于发展的维稳,才能实现真正的稳定。

再次,发挥发展的统领作用,就是指所有改革中出现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问题,最终都要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通过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加大对相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发挥发展的统领作用,也要求丰富发展的内涵。

以发展来统领改革和发展,必然对发展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发挥科学发展的统领作用,才能正确引领各项改革,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

稳定压倒一切。

保持社会稳定,是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也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

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搞改革搞建设,没有稳定断不可行。

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稳定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

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当前,只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协调不同阶层的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所以,
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总之,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不仅仅是个现实问题, 而且是个战略问题、全局问题,它贯穿于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中国要想实现伟大复兴,中华民族要想始终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就必须在今后的道路上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全局上,从总体上把握住方向和战略。

也要从整体上把握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要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61页。

[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61页。

[4]《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邓小平著,第284,313,286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