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监测项目
测量方法和量测仪 测试精


备注
1 洞内、外观察 现场观察、数码相 机
2
衬砌前净空变 化
收敛计、全站仪 0.1mm
3
拱顶下沉
水准仪、钢挂尺、 全站仪
1mm
一般进行水平收 敛量测
4
地表沉降
水准仪、铟钢尺、 全站仪
1mm
隧道浅埋段 必测(H0≤2b)
5
二次衬砌后净 空变化
收敛计、全站仪
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二.编制原则
1.高效、适用原则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内容,是监视围岩 和支护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是判断设计、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主要依 据,是监视施工是否安全可靠的眼睛。为了更精确更迅速的了解围岩的 动态变化,判定其稳定性,从而保证施工安全。
本方案的高效运行,能确保预报质量并有效的指导施工,适合本 工程所有隧道。
部一条水平测线
(3)必测项目的检测频率应符合下表要求
监控量测各断面量测频率应符合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
率表的要求;
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表
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监控量测频率
(0~1)B
2次/d
(1~2)B
1次/d
(2-5)B
1次/2-3d
>5B
.监控量测点布置及方法
根据设计提供地勘资料,本标段隧道监控量测过程中要把地表沉降 观测和围岩收敛变形观测作为重点,其它选测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选测, 以满足指导施工为准。
测点安装保证在开挖后12小时内和下一环开挖前读数。监控量测点 保证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当量测值频率变化不大时,适当 降低量测频率;各项监控测量作业均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2~3周。
(2)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0.01mm
选测项目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它要
求选择监测。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表
序号
检测项目
常用仪器
测试精度 备注
1
围岩压力
压力盒
0.001MPa
2
钢架受力
钢筋计、应变计 0.1MPa
3
喷混凝土受力
混凝土应变计
10µε
4
二次衬砌内力
混凝土应变计、钢 筋计
0.1MPa
管理等级
Uo﹥60mm
考虑采取特殊措施
Ⅲ级围岩变形管理等级对策表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Uo﹤25mm
可正常施工

25mm≤Uo≤500mm
应加强支护

Uo﹥50mm
注:Uo—实测位移值。
(5)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
考虑采取特殊措施
a.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
应加强初期支护。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钓鱼台1号、2号、3号隧道监控量测。
四.工程概况
1.隧道概况
本标段共有左右线隧道6座,总 长398+408+460+564+865+975=3670Km。隧道全部位于围场县境内,地貌 形态为低山区,地形比较简单,两侧洞口处为坡积地貌,两侧洞口坡度 较缓,为5至15度,隧道区基岩出露情况较差,隧道区地层大部分区域 为第4系坡积粉质粘土、碎石,火山角砾岩。
(1)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组长:王正启 副组长:孔德 组员:曹平昌 程萌 监控量测负责人:王永潮
序号 1 2 3 4 5
隧道名称
责任划分表 监控量测负责人
职责
负责组织现场 进行
监测、资料整 理、数
据分析,及时
6
对出现的各异
常情况向隧
7
道主管工程
8
师、项目总工
9
进行汇报
10
(2)主要设备
隧道监控量测的主要测量设备配置情况见下表。
(1)浅埋、偏压地段地表沉降量测 a.洞口段、洞顶浅埋地段开挖前垂直隧道纵轴线横向埋设地表监 控量测桩及水准基准点,第一个监测断面布置在明暗洞交界里程往洞内 方向2m处,其余断面间隔见(地表沉降观测横断面纵向间距表),布置 尽量与洞内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断面布置一致(也可根据情况调 整)。每个地表下沉量测断面测点横向间距为2~5m(横断面布点应结 合地形),横向布点埋设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内、同一量测断面布置11 个测点,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布置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按D= H0+B计算,式中D为开挖影响范围,B为隧道开挖宽度,H0为隧道埋深。 (见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 b.隧道开挖时及时根据量测数据绘制地表下沉位移-时间的关系 曲线,绘制地表下沉位移值-距开挖面距离的关系曲线,地表沉降量测 用精密水准仪观测。 c.观测元件说明:桩体选择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 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
主要测量设备配置表
编号
名称
测试精度
主要特点
1
收敛仪
0.1 mm 可靠、方便、精度高
2
电子水准仪
0.3mm/Km 可靠、方便、稳定
3
全站仪
2秒
可靠、方便、稳定
4
50米钢卷尺
1mm
可靠、方便、稳定
2.监控量测程序和项目
(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必测项目在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时必须监测。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
序 号
程中应保护反射片不被破坏,以确保量测精度。全断面开挖每一断面布
设测点三个,位于隧道拱顶与两侧拱腰位置。台阶法开挖每台阶一条测
线,拱顶一个测点。
(2)观测方法
采用自由测站法进行洞室变形观测。量测时,先将仪器架设至任意
与测点通视位置,然后设定仪器参数。每测站观测6 测回。为减小测试
误差,可对同一断面进行左右测站测试。数据记录在仪器自带的PC 卡
4.监控量测手段
本标段主要采用精密水准仪、收敛仪、全站仪等先进测量设备对 隧道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断面变化等监控项目进行量测。
五.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1.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
为了确保隧道监控量测能顺利、有序开展,及时准确指导施工,项 目部各队均设一个监控量测作业班,配备了一定的监控量测设备,并成 立监控量测领导小组。
5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 间接触压力
压力盒
0.001MPa
6
锚杆杆体应力
钢筋计
0.1MPa
7
隧底隆起
水准仪、铟钢尺、 全站仪
1mm
8
围岩内部位移
多点位移计
0.1mm
9
爆破振动
振动传感器、记录 仪
临近建 筑物
10
孔隙水压力
水压计
11
水量
三角堰、流量计
(3)监控流程
监控流程见监控量测流程框图。
监控量测流程框图
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4m,桩周0.15m用C20混凝土浇筑固定,完 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d.在布置测点时应注意在位移量较大的地段将测点布置密一点。 e.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确保水准基点不 下沉。 e.地表量测与地下洞室各项监测同步进行。 f.监测精度:Δh=0.1mm。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编制原则 1 1.高效、适用原则 1 2.安全原则 1 3.符合本单位技术水平的原则 2 三.适用范围 2 四.工程概况 2 1.隧道概况 2 2.施工存在的风险 2 3.监控量测目的 2 4.监控量测手段 3 五.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3 1.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 3 2.监控量测程序和项目 4 3.监控量测点布置及方法 5 4.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9 六.无尺渐测现场应用 10 七.监控量测工作制度 11
管理等级 Ⅲ Ⅱ Ⅰ
注:Uo—实测位移值。
管理等级 Ⅲ
Ⅴ级围岩变形管理等级对策表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Uo﹤50mm
可正常施工
50mm≤Uo≤100mm
应加强支护
Uo﹥100mm
考虑采取特殊措施
Ⅳ级围岩变形管理等级对策表 管理位移
Uo﹤30mm
施工状态 可正常施工

30mm≤Uo≤60mm
应加强支护

注:Uo—实测位移值。
对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位移速度,再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
控量测频率表所确定频率监测。
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表
移动速度(mm/d)
监控量测频率
≧5
2次/d
1-5
1次/d
0.5-1
1次/2-3d
0.2-0.5
1次/3d
﹤0.2
1次/7d
4.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1)现场量测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测点埋设、日常量测和 数据处理,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施工异常情况,及 时调整监控量测计划。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
地表沉降观测横断面纵向间距表
埋深与开挖宽度(m)
纵向测点间距(m)
2B<H0<2.5B
20~50
B<H0≤2B
10~20
H0≤B
注: 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2)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围岩收敛)量测
5~10
a.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围岩收敛)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
(3)通过监控量测对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监控。 (4)通过监控量测进行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 工质量。 (5)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 (6)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 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 据和指导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