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穴位贴敷(材料相关)

穴位贴敷(材料相关)

穴位贴敷
【目的】
穴位贴敷是将药物贴敷于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行气消痞扶正强身,其剂型有膏贴、饼贴、药膜贴等
【适应证】
1双支沟、双涌泉(药:吴茱萸):滋阴降火、开窍宁神,用于治疗失眠、眩晕、呕吐、咳嗽、咽喉肿痛,神经性耳聋、腹痛、泄泻,症2、天突穴、膻中,双定喘(药:止咳贴):呼吸困难、咳嗽、呃逆、喘咳病
3神阙、气海、双天枢(药:大黄):治疗消化不良、便秘、腹胀、恶心等症状
【禁忌症】
1 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
2 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
2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
3严重的荨麻疹患者。

【流程】
一、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及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
3贴敷部位皮肤情况
二、物品准备:治疗盘、纸胶或绷带、遵医嘱配置的药物、棉球、灭菌注射用水,必要时备屏风
三、基本操作
1洗手、带口罩,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注意保暖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根据贴敷穴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穴位处皮肤,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用棉球清洁皮肤
3遵医嘱取穴,将药物贴敷予穴位上,避免药物溢出污染衣物及床单位,可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适宜
4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有无过敏症状,有无皮肤红肿、出疹、溃烂,贴敷是否牢靠等。

5协助衣着,安排舒适卧位
6整理物品,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换用其他方式固定。

2敷药后避免过多出汗,贴敷时间一般4-6h,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以随时揭去药膏,如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不必过多担心,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请教医生
3第2次涂药前,需用消毒干棉球蘸上温开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
轻轻揩去第1次所涂敷的药物,擦干后再涂上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4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豆类及豆制品、粘滞性食物及温热易发食物(如羊肉、虾等)5贴敷当天避免贪凉,不要过度吹电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以利于药物吸收。

否则,体内阴寒发不出去,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6注意室内通风,注意防暑。

适当活动
【取穴】
天突穴:任督脉,可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任脉,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双定喘:经外奇穴的背部穴,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取大椎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涌泉:(肾经)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双支沟:(三焦经)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即:腕背横纹上三寸,尺桡骨间处。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脐中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双天枢:足阳明胃经,肚脐眼旁开两寸的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