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0*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学习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
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VCD《游子吟》。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学生听歌曲《游子吟》。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朝诗人孟郊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慈母的形象。

(板书慈母)当这两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脑中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3、从大家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慈母情,(板书:慈母情,故意少写一个“深”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梁晓声的母爱世界,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齐读课题。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不加这个“深”字行不行?
(3)有了这个“深”呢?
(4)看来同学们从一个“深”字里体会出不少东西,这很好。

在学习课文之前,对题目的理
解很重要,题目理解准确透彻了,课文的内容就读懂了一半。

那么,这份慈母情到底有多深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展示交流预习情况
1、小组展示生字掌握情况。

大家都预习了,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生字的掌握情况。

重点强调:“龟裂攥着数落”的读音。

2、出示课文内容填空。

生字掌握的不错,看大家对课文内容掌握的怎么样?谁会填?指名回答。

(1)“失魂落魄”什么意思?
(2)知道攥的意思吗?能做个动作吗?如果把它换个词呢?
(3)我们齐读1遍。

(4)你向自己的母亲要过钱吗?拿到钱后什么感受?你有过鼻子一酸的时候吗?但为什么文
章中的我会鼻子一酸呢?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会让自己的孩子鼻子一酸呢?
三、合作交流,学习课文。

1、出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
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运用了的描写方法。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瘦弱、善良、关爱、勤劳、慈祥、辛劳、贫苦、无私、伟大等词。

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让我们我们深深地
感受到这位母亲的贫苦、辛劳、慈祥与善良,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四、咬文嚼字,品中悟深情(点拨引导)
1、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更何况是文中的“我”。

请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体会。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震耳欲聋”什么意思?
(2)请同学们读出这样的声音。

生大声齐读。

(3)你有什么感觉?
(4)我们只听一会儿这样的声音,就很烦,想马上离开,可母亲能走吗,他在这里工作一天吗?一个月吗?一年吗?
(5)母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样震耳欲聋的环境里工作,可想而知有多辛苦。

母亲的工作环境不仅声音大,出示补充资料,师读。

(6)读到这里,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难受心酸伤心)
(7)带着这个感觉再读一读这个句子。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
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谁能发现这句话的特别之处?(有三个我的母亲)还有吗?你觉得一般情况下会怎么写?(把我的母亲放在前面)
(2)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突出了我的母亲,抒发了我强烈的感情,更加震撼)
(3)你们看过电影、电视里的慢镜头吗?那个句子给你慢镜头的感觉呢?齐读句子。

师: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背?
师:母亲的背为什么变得这样弯曲?
师:母亲转过身,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满是皱纹的、苍老的)母亲的脸为什么这样苍老?师:你还看到了一双什么样的眼睛?
师:母亲的眼睛为什么这样疲惫?
师:作为一名孩子,看到母亲如此辛劳的工作,他又怎么能不心酸呢?出示资料,师读
师:现在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你读出了对母亲的心疼。

师:我看到了你眼中的泪花,你读出了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敬。

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带
着你的感情。

齐读。

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出示句子生齐读
(2)立刻是什么意思?说一说立刻的近义词有哪些?
(3)梁晓声虽然是一位大作家,但我认为他这里写得不够好,用词太单调,我觉得这样写会更好,出示句子比较
“马上……赶紧……迅速……立刻……”
(4)哪句更好?为什么?
生:四个“立刻”体会到母亲的忙碌,写出了母亲工作的单调。

四个立刻让人感觉母亲
的工作很忙碌,为了赚更多的钱给孩子读书,她一刻都舍不得休息.
(5)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呢?
五、总结全文,升化感情。

1、母亲为了我们兄弟姐妹能吃饱饭,能上起学,就是这样争分夺秒地操劳着,这哪是在工作呀,这分明是在拼命呀!可是,当他听说我要钱买在别人看来是所谓的闲书时,她却将1元5角钱给了我。

2、同学们,一元五角,对你来说多吗?但这一元五角对当时我的一家意味着什么?我们来看
一下他们家当时的经济情况
3、可见,拿出这 1 元 5 角钱对我们家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

把这 1 元 5 角钱给了我,对于母亲来说,就意味着什么?:
(出示句子:母亲把将近两天的生活费给了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母亲要更加
____________ 地干活,要更加____________ 地生活。


4、这就是我可敬的母亲,她为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不知疲惫地操劳着,而对于我要钱买书又是多么的干脆,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
六、拓展延伸。

1、配乐。

就在那一刻,我觉得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攥着母亲的心血,我攥着母亲的爱,跑了出去——
我心中一遍遍对母亲说,此刻有无数的话要对母亲说,拿出笔来,写下你的感受,可
以写自责,可以写希望……但不要忘了妈妈这个字眼,在你内心独白里。

最少出现三次。

2、学生交流
3、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现在请同学们坐好,为你的母亲,为天下的母亲,献上
一曲《母亲》。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为了实
现教学目标,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内容,更要关注文章是怎样表达的。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应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练习这三项阅读教学策
略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调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
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文本、
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

整节课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关注文章内容和关注文章细节表达。

在“关注
文章内容”教学部分,我首先设计“课文围绕《青年近卫军》写了哪些事?”
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给学生搭起了一个整体框架印象。


着出示了检查预习,既可以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又包含生字词语教学,
其内容还是整篇文章的大意,再次强化了读者对文本的关注,更是为关注细节表达悄悄做了铺垫。

在理解词语上我力求方法多样,有抓关键词义,有联系生
活实际的,有通过做动作理解的,有换词比较的,应该是有效而扎实的。

在“关
注文章细节表达”教学部分,我主要抓住了四个语言训练点:母亲的工作环境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神态“我的母亲”、动作“四个立刻”和语言“挺高兴”。

先是引导学生找出令人感动的语句。

这些句子正是描写形象、表达生动的语句,我尝试着让学生反复推敲关键词,在现实与想象,内容与形
式之间不断走进去,进出来。

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对比朗读、带词入句等多种
朗读中读出深厚的慈母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这一环节
完成得比较好。

不足:
课堂中,个人认为教学流程是顺畅的,教学目标也达成了,至于在达成的
过程中过是否关注了全体学生,是否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是否调动了所有孩
子的参与热情,还值得商榷。

在教学情境设计上也较为贫乏,在入情入境的语
言描述中似乎还缺少点什么。

课堂中一味顺着学生,对时间把握的意识不太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