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税收筹划的绩效分析

企业税收筹划的绩效分析

企业税收筹划的绩效分析
摘要:企业通过税收筹划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是一种合法行为。

税收筹划必须以“绩效”为导向,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入手,通过建立诚信纳税体系、提高税收筹划水平、健全税收征管监督机制、优化税收筹划环境,共同促进企业税收筹划健康发展。

本文从绩效视角入手,分析企业在不同情况下的博弈行为,提出相应的税收筹划策略。

关键词:绩效博弈论税收筹划
一、企业税收筹划的绩效要求
税收筹划的目的是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税收筹划达到减轻税负,继而增加绩效。

然而,与其他经济业务活动一样,税收筹划在可能获得税收经济收益的同时也需要付出必要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税收筹划成本。

税收筹划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

直接成本是企业为取得税收筹划经济收益而发生的直接费用;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采用特定的税收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
的潜在经济收益;风险成本是指税收筹划方案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使筹划目标落空,以及筹划方式选择不妥导致要承担法律责任所造成的损失。

直接成本可以通过成本经济收益比较而得出,是一种显性成本,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在筹划方案中予以考虑。

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是企业税收筹划策略选择所带来的损失,是税收筹划行为有效性和效率性的反映。

税收筹划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要求经济收益大于成本,获得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绩效目标。

所谓“绩效”,是指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取得相应结果的有效性和效率。

“绩”是指企业税收筹划所要达到的目标,“效”是指企业税收筹划完成目标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税收筹划的绩效,涉及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具有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而长期效益具有较长的时间滞后性和不可估量性,其具体收益的确认难以量化,具体而言,税收筹划绩效包括企业获取的直接或间接税收经济收益、因诚信纳税提升的企业信誉、实施税收筹划获得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等有形和无形的经济收益。

二、企业税收筹划的绩效分析
税收环境是企业税收筹划的外部条件,但是,由于企业的人、财、物、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企业关于环境变化的信息是不完全的。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必须考虑外部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影响,而企业对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变化是不可能完全把控的,由此形成了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博弈。

在税收征纳的过程中,企业与税务机关两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是税务机关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通过自由判断、自主选择而做出一定行政行为的权力,对企业税收筹划行为进行认定,并通过稽查和处罚等方式,以保证国家税收得到最大限度的征收,但税务机关无法完全掌握企业的纳税信息。

二是企业作为纳税主体,完全了解自己的应纳税情况以及实际纳税情况,但
企业无法准确预测税务机关对企业税收筹划行为的认定结果。

由此,企业与税务机关追求的最大利益相互违背,两者形成了税收征纳双方的非合作博弈关系。

(一)企业与环境博弈的税收筹划绩效。

假设局中人为企业和外部环境。

博弈双方的策略:外部环境为变化或不变化;企业为筹划或不筹划。

由于机会成本不是企业实际支付的成本,此模型不予考虑,假设:c1表示税收筹划的直接成本;c2表示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成本;r表示税收筹划的经济收益;企业节税利益的矩阵如下:矩阵中所列数字是企业在对应的策略组合下所能得到的经济收益。

由于企业所获得的信息不完全,所以企业不能确定外部环境是否变化,设企业假定外部环境变化的概率为p,可求出这个混合策略博弈的结果。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期望经济收益:e1=p(-c1-c2)+(1-p)(r-c1);企业不进行税收筹划的期望经济收益:e2=0。

只有当e1>0,即p<(r-c1)/(c2+r)时,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才是最优策略,节税经济收益函数为u=r-c1。

在企业与环境博弈中,开展税收筹划获得的节税额即为绩效。

(二)企业与税务机关博弈的税收筹划绩效。

假设局中人为企业和税务机关,作为“经济人”,企业为实现税收负担最小化的纯策略是合法的税收筹划和偷逃税,税务机关的纯策略是检查与不检查。

假设企业的两种策略都能使企业获得的节税额为r;企业税收筹划的成本为c;企业偷逃税被查处的罚款为m;税务机关检查成
本为f。

从以下模型可以看出,当企业选择合法税收筹划时,税务机关的最优选择是不检查;当企业偷逃税时,税务机关检查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税务机关的最优选择是检查;当税务机关检查时,企业的最优策略是合法税收筹划;当税务机关不检查时,企业偷逃税能获得更多经济收益,企业的最优策略是偷逃税。

由此可见,企业作为“经济人”在与税务机关博弈中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

但是,现实社会中,企业作为“复杂人”,不只是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还要追求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企业以“绩效”为导向开展税收筹划,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合法税收筹划带来的良好信誉和长远利益。

因此,在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博弈中,企业总是选择合法税收筹划,当企业与税务机关的两个纯策略都以正概率形成均衡时,就构成了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假设税务机关检查的概率为s,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合法的概率为t,下面分析在不同情况下,企业的税收筹划策略。

税收筹划是企业的合法行为,但税收筹划的“合法性”需要通过税务机关认可,而在这一认可过程中存在着税务机关行政执法的偏差,税务机关有可能被企业的合法筹划行为,认定为偷税或恶意避税等非法行为加以处罚。

1.在企业不确定税务机关是否检查的情况下,企业的期望经济收益:eu1=[(r-c)t-m(1-t)]s+(r-c)(1-s)=(-r-m+c)(1-t)s+r-c。

只有eu1≥0,即s(1-t)≤(r-c)/(r+m-c),在税务机
关检查的情况下,且企业的筹划行为被认定为非法的概率小于
(r-c)/(r+m-c)s时,企业才有进行税收筹划的经济动机。

2.在税务机关检查的情况下,企业的期望经济收益:eu2=(r-c)t-m(1-t)=-m+(r+m-c)t。

当eu2<0,即t<m/(r+m-c)时,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经济收益小于企业不开展税收筹划的经济收益,企业选择不进行税收筹划;当eu2≥0,即t≥m/(r+m-c)时,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经济收益大于企业不开展税收筹划的经济收益,企业选择税收筹划。

3.在税务机关不检查的情况下,企业的期望经济收益:eu3=r,此时,企业理性地选择不进行税收筹划。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当税务机关认定企业税收筹划行为合法的概率t≥m/(r+m-c),且税务机关检查概率s≥(c-r)/(r+m-c)(1-t)时,企业才会理性地选择税收筹划策略。

三、结论与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只有当外部环境变化的概率p<(r-c1)/(c2+r)时,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才是最优策略。

否则,企业税收筹划的成本过高,会抑制企业税收筹划的发展。

二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当税务机关检查概率越大,且企业的筹划行为被认定为非法的概率越小时,企业才有进行税收筹划的经济动机。

税务机关认定企业合法税收筹划的概率越高,越能鼓励与促进企业的合法税收筹划的发展。

企业应从自身
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入手,优化税收筹划环境,共同促进企业税收筹划健康发展。

(一)正确认识税收筹划,建立诚信纳税体系。

诚信纳税是现代经济社会对所有经济主体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实现依法纳税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企业在纳税过程中要做到依法纳税、诚实守信,把应该缴的税款不折不扣地上缴;另一方面,税务机关要依法治税,为纳税人诚信纳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只有建立起诚实的信用体系,税收筹划才能健康发展。

(二)增强绩效意识,提高税收筹划水平。

一是企业在税务筹划中要从企业整体价值战略高度出发,综合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和新知识,理性地选择最优策略,实现“税企双赢”的绩效目标。

二是企业不仅要掌控企业自身的全部信息,还要搜集外部环境特别是政府关于税收筹划的政策法规信息,使企业能理性、科学地预测外部环境的变动趋势,提高对环境的把控能力,将税收筹划风险降到最低。

(三)加强税务队伍建设,健全税收征管监督机制。

一方面必须加强税务队伍建设,提高税务稽查人员的整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减少执法偏差,科学合理认定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要健全税务机关的监督机制,加大税务检查的处罚力度,实行有效监管,促进企业税收筹划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冯·诺依曼,奥斯卡·摩根斯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m].上海:生活·图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
3.张少春.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王晓芳.基于博弈视角下的企业税收筹划[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5):106-1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