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车装配标准.

电动车装配标准.


1.3.6 电动机的额定转速:指电动机在蓄电池的 标定电压和设置的标定电流下电动机达到的转速。
1.3.7 电动机的类别
( 1)按照电动机的通电型式区分,可以分为有 刷电动机和无刷电动机。 (2)从电动机机械传动方式上是否为齿轮传动 区分,可以分为有齿和无齿二类。 (3)从电动机的转速区分,可分为高速电动机 与低速电动机。一般来说,高速电动机带有减速 装置。低速电动机则为直接驱动轮毂。
1.3.2 电动机的最大输入功率:为电动车电动机 设置的最大电流与蓄电池标定电压的乘积。它表 示了电动机在标定电源条件下可以输入的最大能 量。 1.3.3 电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指电动机在标定 电压和设置的标定电流情况下,可以达到的实际 连续输出功率。也就是平常讲的电动机功率。一 般要求不大于240W。 1.3.4 电动机最大输出扭矩:为电动机在额定输 入电压下,可以达到的最高输出扭矩。 1.3.5 电动机的额定扭矩:为电动机在标定电压 和电流下可以连续输出的扭矩。
1.3.15 最高速度:电动车在标准行驶状况下,可 以达到的骑行最高速度。国家标准要 求为20公里。 厂家可以根据电动车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1.3.16 制动性能:电动车以最高车速在一级以上 公路骑行时,在道路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实行刹 车操作,制动距离应该小于4m。湿态道路的制动 距离不大于15m。 1.3.17 蓄电池的充电时间:指蓄电池正常放电达 到欠压数值,按照蓄电池的标准充电 要求充电,至蓄电池标称容量的100%时,所需要 时间的总和。
( 1)全电动自行车:可以脚踏骑行,也可 以纯电力驱动。电力驱动无须借助人力,利用 手把控制速度。实现速度由零至最高车速之间 的无级任意变速。
(2)智能助动型电动自行车:智能助动型 自行车靠人力为主,电力为辅,为真正的助动 车。具有与自行车相似的操作方式,可以人力 骑行,也可以电力助动。但没有单纯的电力驱 动。车辆在骑行中,利用传感器来检测接受外 力的作用,通过控制系统做出响应,进行电力 助动。实际是由人力骑行力的大小来控制电流 供应大小,实现人力与电力1:1的组合。人力 越大,电力供应也就越大。当速度达到24km/h 时电力停止供应。与纯电力驱动相比,同样容 量的电池行驶里程可提高一倍。可称其为“1: 1助力功能”。其脚踏力矩和速度的检测以及 电动机的控制,由控制器来解决。
(1)从电动机的结构和驱动形式上区分,又 分为轮毂式电动机和非轮毂式电动机。 a.其中轮毂式电动机是最常用的。电动机旋 转时车轮即随之转动。它的转速与车轮的轮径 配合,使电动车的行驶达到要求的速度。所以, 不同的轮径,需要配置不同转速的电动机。轮 毂式电动机根据其有无电刷,亦分为有刷和无 刷二种。 b.非轮毂式电动机存在多种类型。有侧挂 式电动机、中置式电动机、摩擦式电动机,等 等。一般地,此类电动机的机电转换效率要比 轮毂式电动机低。
1.3.11 欠压保护:是保护蓄电池的一种方法。 当蓄电池电压因为放电降低以后,如果 继续 放电, 由于蓄电池的内阻增大,会因放电过量造成蓄电 池发热,易于至损。所以蓄电池电压降低到一定 程度,就需要由控制器自动停止蓄电池给电机供 电。 1.3.12 过流保护:这也是保护蓄电池的一种方法。 由控制器限制蓄电池的最大放电电流,以保证蓄 电池不至因为放电电流过大造成损坏。 1.3.13 中心距:为电动车前后车轮轮轴中心之间 的距离。它间接地表示出了电动车的大小。 1.3.14 百公里耗电:为电动车在标准行驶状况下, 骑行至100公里(Km)时的总耗电量。此数值一般 是计算出来的。应该不大于1.2kW· h。ຫໍສະໝຸດ 1.2电动车的类型
1.2.1 从蓄电池的安装位置区分,有:前置式; 中置式;后置式。 1.2.2 从电动机的安装位置区分,有:前置式; 中置式;后置式。 1.2.3 从电动机驱动位置上分类,有:中轴驱 动,后轮驱动。 ( 1 )中轴链轮传动型电动自行车:车架中 轴处经特殊设计安放电动机,通过减速机构带 动中轴,再由中轴通过链条带动后轮。
1.3.8 蓄电池型式:分为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 镍氢电池;鋰离子电池;胶体电池;等等。其中 铅酸蓄电池是目前最为成熟、常用的蓄电池。镍 镉电池具有记忆效应,电池电量必须完全放尽才 能充电,目前很少使用。 1.3.10 蓄电池的标称电压:指蓄电池按照每格2 伏(V)的国家标准,串联起来的计算电压。电动 车的单体蓄电池一般为3格和6格二种。标称电压 是6伏(V)与12伏(V)。常用的是6格,12伏 (V)。根据电动机的电压要求,使用时将几块单 体蓄电池串联起来。
(2)后轮驱动式电动车现在多数为轮毂驱 动型。电动机安装在车轮的轮毂里,轮毂由辐 条(辐板)与车圈连接,直接带动车轮转动。 设计 合理、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与其他传 动形式相比,能耗低、效率高。 1.2.4 从电动机传动方式上分类,有:轮毂驱 动;链条传动;齿轮传动;摩擦传动;轴传动。 1.2.5 从外形和结构上分,有摩托化电动车和 自行车化电动车。 1.2.6 从控制角度上区分,有电动和智能助动 型。
北京新日制造有限公司
电动车装配通则(试行)
技术研发中心 技术资源部
1.电动车性能篇
1.1 为了保证公司电动车产 品的装配质量,特制定本通则。
1.1.1 本通则适用于电动车的通用装配和操作。 对于具体不同的车型,需要根据该款式的装配 要求,结合本通则执行。 1.1.2 电动自行车的概念:国家标准GB 17761 -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的定义为: 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二个车轮,能够 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者电助动功能的特种自 行车。
1.3 电动车的常用参数与术语
1.3.1 续行里程:新电池充满电时,电动车在 标准行驶状况下(骑行者的重量配置至 75 公斤; 环境温度为- 5℃~ 30℃之间,且天气无雨雪, 风速不大于每秒 3 米;于平坦的沥青或者混凝 土路面上),以最高车速电动行驶骑行,到控 制器欠压保护出现反应,停止供电时为止(蓄 电池电压降低至小于每单节蓄电池 10.5V 时控 制器予以断电)。在上述条件下,得到的骑行 里程称为电动自行车的续行里程。应该不小于 25k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