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一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大一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管理学要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2、管理的四层内涵:1、管理就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就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4、协调就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3、管理的职能(1)决策: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

(2)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与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职员的职责与上下左右的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3)领导:就就是管理者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与自身拥有的权利去指挥、影响与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一种具有很强艺术性的管理活动。

(4)控制: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就是控制的标准。

(5)创新:就就是使组织的工作不断地有所改进,有所革新。

4、管理的两重性(1)自然属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就是一种客观存在。

(2)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制度5、管理角色学派代表人物:亨利·明茨伯格6、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7、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与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额精神能力。

8、管理者面临的挑战(1)信息网络化(2)经济全球化(3)知识资源化(4)管理人本化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科学管理思想代表人物: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与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p54观点、评价)主要思想: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求工人与雇主双方进行一次彻底的心理变革管理的制度:1、劳动方法的标准化2、工时研究与工作定额3、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管理职能与工作职能分离6、实行“例外原则”(1)对泰勒制的评价:(1)创立了一套具体的以科学管理代替旧的经验管理的方法(2)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时期的发展需要(3)将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

(4)把人瞧作就是纯粹的“经济人”,忽视成员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理论思想: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经营、财务、安全、会计、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条原则:1、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命令 5、统一领导 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 7、人员的报酬要公平 8、集权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保持稳定13、主动性 14、集体精神(2)对法约尔的评价:在管理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提出了新的观点。

组织管理理论被誉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弥补了泰勒的不足。

2、、行为管理思想(1)人群关系论:美国的埃尔顿·梅奥的霍桑实验。

梅奥——“霍桑试验”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经。

试验:1、照明强度2、福利条件3、访问交谈4、工作室小组实验观点:、霍桑实验说明了:(1)工人就是“社会人”而不就是“经济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与提高工人士气就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一个人的需要取决于她已经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2)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五层需要:生理,安全,感情,尊重,自我实现(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1)保健因素: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2)激励因素: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工作性质与内容方面)(4)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X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本性就是坏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对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她们努力地去完成工作目标。

——经济人Y理论的主要观点:人都就是积极向上的,她们对工作的喜欢取决于她们把工作瞧成就是一种满足还就是一种惩罚。

人们在通常情况下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制造性。

——自动人/自我实现人(5)格尔斯与莫尔斯的超Y理论乔伊·洛尔斯(权变理论) ——复杂人(6)威廉·大内的Z理论威廉·大内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就是一致的5、双因素理论(1)保健因素:只能起保持人的积极性与维持工作现状的因素。

(2)激励因素:能够促使人们在工作中产生满意感的因素,就是与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激励感联系在一起的。

6、决策理论学派(1)管理就就是决策。

(2)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1、管理的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1)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2)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3)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与手段3、系统原理(1)系统:就是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3)要点:整体性原理(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最优)、动态性原理(稳定就是相对的、运动就是绝对的)、开放性原理(系统与外界不断交流,才能维持其生存)、环境适应性原理(系统与外界发生联系)综合性(系统产生与形成成与综合,并由此使自己具有整体性性质)4、人本原理(1)人就是企业的主体(2)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员工参与(3)管理的核心在于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4)管理就是为人服务的(5)小结: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就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5、责任原理(1)明确职责的方法:职责界限要清楚,职责中应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职责要走落实到人。

(2)职责的保证:公正的奖惩要以准确的考核为前提,奖励有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及时而公正的惩罚也就是必不可少的。

第六章管理决策1、决策的定义决策时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决策的原则遵循满意原则而不就是最优原则,即只能就是有限、理性的决策。

2、决策的依据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要尽可能的收集相关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

但在收集信息就是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3、决策的类型:(1)按时限划分: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2)按决策的对象: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3)按决策的主体: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4)按决策的起点: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5)按决策涉及的问题: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6)按环境因素可控性: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4、决策的特点目的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5、决策的过程(1)发现问题(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 依据决策标准分配权重(5)评估备选方案(6)作出决定(7)选择实施战略(8)监督与评估8、决策的影响因素(1)环境(2)过去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伦理(5)组织文化(6)时间6、决策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p238具体内容)(一)头脑风暴法:方法: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四项原则:1、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将相互讨论限制在最低限度内2、建议越多越好,在此阶段,参与者不要考虑自己建议的质量,想到什么就应该所什么3、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开思路,想法越新颖越好4、可以补充与完善已有的建议以使得它更具有说服力特点:创造性思维。

适用于:创造性意见、收集新设想。

时间1~2小时;参加者5~6人为宜。

(二)名义小组技术方法:召集一些有知识的人,把要解决的问题的关键内容告诉她们,并请她们独立思考,要求每个人把自己的备选方案与意见写下来,然后按顺序陈述意见,再对所有方案进行投票。

管理者最后仍有权决定就是接受还就是拒绝这一方案(三)德尔菲技术运用该技术的关键:1、选择好专家,这主要取决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与机会的性质2、决定适当的专家人数,一般10~50人较好3、拟定好意见征询表2、有关活动方向(经营单位组合分析--P240、政策指导矩阵--P242)3、有关活动方案:确定型决策方法:1、线性规划2、量本利分析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非正确型决策方法:1、小中取大法2、大中取大法 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计划的编制过程: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重要地前提条件 5、拟定与选择可行性行动地计划 6、制定主要计划 7、制定派生计划 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计划实施:(一)目标管理:目标的性质:1、层次性2、网络性3、多样性4、可考核性5、可实现性6、富有挑战性7、伴随信息反馈性目标管理的过程:1、制定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4、成果评价5、实行奖惩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目标管理过程:1、建立目标体系2、明确责任3、组织实施4、考核与反馈】优点:1、一切工作以目标为中心,避免了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与形式主义2、提高了组织整体工作的协调一致性3、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士气4、便于实施有效的控制局限性:1管理者对目标管理的含义与运用方法缺乏深刻认识2、制定符合实践的目标存在多种障碍3、目标管理中使用的目标都就是短期目标4、缺乏灵活性、(二)滚动计划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与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滚动计划法可以避免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原则就是近细远粗。

评价:缺点:工作量大优点: 1、提高了计划的准确性 2、使长中短计划相互衔接,保持一致3、保证了计划的弹性,提高组织的应变力(三)网络计划法(注意:P283图)网络图的绘制规则:1、不能出现循环路线2、事项结点从小到大顺序统一编号3、两相邻结点之间只能有一条箭线4、只能有一个始点事项与一个终点事项5、箭线两头必须结点第九章组织设计1、组织设计的概念任何一个组织,不论其最终使命就是什么,都需要把组织总体的任务分配给各个成员、各个部门去承担,建立起它们之间相互分工而又相互协作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