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环境影响评价师导则与标准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不包括()。
A、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B、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C、人群健康风险评价技术导则D、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参考答案】B解析:3.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构成由总纲、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构成。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和其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遵循总纲确定的原则和相关要求。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包括污染源源强核算准则和火电、造纸、水泥、钢铁等行业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指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土壤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指环境风险评价、人群健康风险评价、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固体废物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刚指水利水电,采掘、交通、海洋工程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不包括()。
A、建设项目特点B、相关法律法规C、项目建设周期D、环境功能区划【参考答案】C解析:3.6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按建设项目的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划分芥环境要素.各专题评价工作等级。
具体由环境要素或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
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内容不包括()。
A、区域环境特征B、工艺环境友好性D、工艺过程主要产污节点D、末端治理措施协同性【参考答案】A解析:4.2.1污染影响因素分析遵循淸洁生产的理念,从工艺的环境友好性、工艺过程的主要产污节点以及末端治理措施的协同性等方面,选择可能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情景中,属于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重点预测的情景是()。
A、非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B、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C、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D、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解析:6.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6.3.1应重点预测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等情况的环境影响。
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验证内容不包括()。
A、拟采取措施的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B、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C、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D、拟采取措施的清洁生产水平【参考答案】D解析:7.1明确提出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拟采取的具体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等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论证拟采取搰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改菩和排污许可要求的可行性、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6、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半径一般不应小于 2.5km,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复杂地形是指()的地形。
A、距污染源中心 2.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B、距污染源中心 2.5km内的地形高度(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C、距污染源中心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D、距污染源中心5km内的地形高度(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参考答案】C解析:3.7简单地形距污染源屮心点5km内的地形髙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髙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见图1.7、某建设项目用地长800m、宽500m,经计算该项目污染物排放占标率Pmax为87%,对应的D10%为 2.0km,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参考答案】B解析:表1评价工作等级8、某市拟建长80km高速公路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
A、道路中心两侧200m的范围B、道路中心两侧500m的范围C、道路中心两侧 2.5km的范围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参考答案】A解析:5.4.3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进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屮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9、某改扩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可不包括()。
A、项目现有污染源调查B、项目新增污染源调查C、项目削减污染源调查D、评价范围内与该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替代污染源调查【参考答案】D解析:6.1.1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项目等污染源。
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6.1.2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10、某改扩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内无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的污染源,拟在1月份对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制度和监测布点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监测点对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至少应取得5天有效数据,特征污染物监测可减少监测点位,不得减少监测天数B、各监测点对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至少应取得5天有效数据,特征污染物监测可减少监测点位和监测天数C、各监测点对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至少应取得7天有效数据,特征污染物监测可减少监测点位,不得减少监测天数D、各监测点对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至少应取得7天有效数据,特征污染物监测可减少监测点位和监测天数【参考答案】D解析:7.3.22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
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
1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不包括A、温度B、湿度C、风速D、风频【参考答案】B解析:8.4.1.2-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査项目: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
1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在评价范围基础上对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范围调整时,考虑的因素可不包括()。
A、污染源的排放高度B、环境影响预测因子C、评价区域的主导风向D、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参考答案】B解析:9.3.预测范围9.3.1预测范围应捜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地形和周围环境空气敏感区的位罝等,并进行适当调整。
13、某建设项目拟新建2条生产线,淘汰现有1条已停产生产线,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进行了现状监测,评价范围内有同类在建项目,并制定有评价区域污染削减方案,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可表达为()。
A、新建生产线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B、新建生产线污染源预测值-淘汰生产线计算值+现状监测值C、新建生产线污染源预测值+同类在建项目污染源计算值-区域污染削减方案计算值+现状监测值D、新建生产线污染源预测值-淘汰生产线计算值+同类在建项目污染源计算值-区域污染削减方案计算值+现状监测值【参考答案】D1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适用于计算海陆风气象条件下环境影响日平均质量浓度的预测模式为()A、估算模式B、AERMOD模式C、ADMS模式D、CALPUFF模式【参考答案】D解析:4.22.3.1CALPUFF是一个烟团扩散模型系统,可模拟三维流场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时污染物的输送、转化和清除过程。
CALPUFF适用于从50km到几百千米的模拟范围,包括次层网格尺度的地形处理,如复杂地形的影响:还包括长距离模拟的计算功能,如污染物的干、湿沉降、化学转化,以及颗粒物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
15、某建设项目同一单元内有两个仅排放同一种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的防护距离设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对两个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计算,分别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B、分别对两个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计算,按最大值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C、将两个无组织排放源合并为一个面源进行计算,再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D、分别对两个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计算,按各自计算值之和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参考答案】C解析:10.1.3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16、某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低于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B、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分析C、需说明所排放污染物的类型D、需说明所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参考答案】B解析:低于第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需按照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有关规定,简要说明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等.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
17、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确定河流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范围可不考虑()。
A、河流规模B、污染物类别C、污水排放量D、河流水质要求【参考答案】B解析:6-1.1.环境现状的调査范围,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
在此区域内进行的调査,能全面说明与地面水环境和联系的环境基本状况,并能充分满足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
6-1.2.在确定某项具体工程的地面水环境调査范围时,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后可能的达标范围,参考表4、表5、表6.并考虑评价等级的高低(评价等级时可取调査范围略大,反之可略小)后决定。
18、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现有点污染源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现场实测为主B、以现场调查为主,辅以现场实测C、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D、评价时间不足时,可不进行调查【参考答案】B解析:5.3-1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原则5.3.1-1应尽量向有关的水文测量和水质监测等部门收集现有资料,当上述资料不足时.应进行一定的水文调査与水文测量,特别需耍进行与水质调査同步的水文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