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小学实验室管理的思考摘要:目前,在乡村中学的实验室管理中,因资金投入,实验教学的重视,实验技术人材的缺乏等问题。
常见的提供实验室管理,服务,设备还很简单,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就必须加强并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文章在列举当前乡村中学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充分开放实验室、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实验室管理制度、重视和加强实验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加强和改进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中学实验室管理问题对策前言实验室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室工作的好坏成为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有效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对于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现就如何对实验室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谈几点个人拙见以供同行探讨。
1当前农村中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1.1 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工作不够。
当前,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中小学实验条件的改善和实验教学的加强,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实验手段的应用,使得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对实验室这一块,还是很落后。
长期以来,为了减少办学经费的压力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实验教学,致使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有些学校领导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未能把实验室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忽视实验室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有的学校“达标”时就有了实验室,过后就挤占实验用房;有的学校用旧课桌改做实验台,很不规范,也不安全;有的实验室水、电不到位,消防设备简陋等。
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方面都与社会用工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严重地背离了素质教育的目标与方向。
1.2 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开放程度不够。
由于在经费方面考虑过多,致使开放实验内容单一,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占多数,实验内容。
在目前许多实验室教学当中,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还是占多数,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制定的框架中,只能按照设计好的模式步骤去实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现在的大多数实验室教学体现了专业性、实践性,但是缺少综合性与创新性。
往往某一实验室只针对单一的课程或专业开放,而各个实验室之间也缺乏联系,这就导致了综合性教学难以实现;实验课程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实验,学生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做实验,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且缺乏必要的课外开放时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兴趣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3 管理方法落后,与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机结合。
实验室的设备更新跟不上课程调整的速度。
实验室设备维护率低下,实验物品保管不到位的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也是实验室管理办法落后的后果之一。
首先,《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方法》、《实验室安全制度》、《事故责任与损坏、丢失赔偿制度》等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其次,实验室信息(包括仪器设备、教学实验、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等信息)具有数量大、分布广、变化较为频繁、交流需求迫切等特点,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办法一不能满足现代化实验室的要求。
目前许多实验室管理未能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未能实现计算机管理,实验设备也未能进行数字化备案。
这就导致实验室管理的总体效率低下,离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实验室的经费得不到保障,缺少在实验室建设和发展长远规划指导下的经费投入机制,使实验室的建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
实验仪器没有及时更新换代,从而导致实验仪器严重不足、老化和闲置等现象,致使新课程的实验内容无法开展。
1.4 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师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对实验室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却没能受到足够的关注,实验室管理人员大多都是上课教师兼职,实验人员不稳定,敬业精神欠佳,优质服务意识差。
还有出现专业不对口现象。
这就导致现在大多数实验室都缺乏专业的或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和设备维护。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对实验室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所导致的。
这样,许多仪器的定期维护和检查却是无法提供的,这就导致了实验室器材与设备的维护效率低下、损耗过快,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资源浪费。
同时,因为缺乏规范的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没有定时地清理相关仪器的数量,一些易耗的小物品有时会被一些学生顺手牵羊。
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实验室资源的浪费和丢失。
1.5 实验室管理监督工作开展不到位。
实验室的管理监督工作,是确保实验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实验室质量满足教学、科研要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管理的难点。
当前农村实验室管理面临着缺乏健全的实验室监管制度、监管工作不到位的现状。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许多实验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实验设备的维护与保管也不到位。
再加上学校领导不重视,只是把他们当一般的教辅人员,政策定向不准确。
所以这个队伍就比较难稳定,只有少部分人能长期坚持这个工作,有的只干了三、四年就想办法调离了,对于实验室队伍建设也很不利。
2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改革的建议2.1 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场所。
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必须转变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验教学的思想,加强认识,实现实验教学从重理论到素质技能型的根本转变。
如果我们的观念得不到转变,不仅影响到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非常不利的。
2.2 充分开放实验室,发挥实验室最大效益。
开放实验室是一种新颖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做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体会到单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
学生由课堂到实践,再回到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除了集中的实验课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到实验室预约,完成实验课堂上没有做成功的实验,也可以做学生自己设计并经过指导教师批准的课外实验。
教师要利用开放了的实验室和学生一起对实验仪器进行自制和改进,还可以指导一些学生开展科技制作和科技发明,使实验室成为名符其实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
这样既可以克服实验仪器数量不足或教师辅导力度不够的弊端,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提高了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效率。
2.3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过程性监督。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有了制度也要有人来监督实施,不然,制度也是一张空纸,有的实验室有制度但没有执行,所以一定要监督管理。
建立一套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使实验室管理科学、规范、高效地运行。
一是制定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各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二是按照实验大纲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实验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测评,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和思维创新能力;三是建立主管校领导的定期检查和指导制度,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四是健全《实验室工作规程》、《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学生实验守则》、《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严格执行。
2.4 网络信息化,实现无纸化信息管理。
随着办公室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我们应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探索信息技术与实验室管理体系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将实验教学卡片、实验教学物资借用登记表、实验室工作日志、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及保养记录、仪器设备维修记录、安全卫生检查记录、实验室教学记录、实验室开放记录、维修记录等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的海量存储解决过去实验室纸质档案的存放问题,实验室无纸化信息管理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科学、方便、规范。
2.5 重视和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室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影响育人的效果,同时肩负着准备学生实验、维护保养实验仪器、管理实验室、制定购置计划和疑难技术的操作与指导等工作,其重要作用是理论教师无法达到的。
一个好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长期实验工作的积累,他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水平。
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建设,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作风良好、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和深造。
在当前学校专业调整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客观上要求及时更新实验室的相关仪器设备,而实验室管理人员又是实验室日常管理的主体。
有计划地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学历,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实验室工作才能有所创新;二是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和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实验室高效运行;三是需要学校制定有关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一部分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上来,使实验室管理队伍得到新鲜血液的补充。
四是增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意识和创新意识。
总之,实验室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有利于实验资源的优化整合,有利于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有利于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健康发展,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王道臣实验教学改革与创造性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研究》2006(10)[2]北京师范大学编写组化学实验规范1988[3]常薇,肖媚燕.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与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4]蒋爱凤,胡喜.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5]牟英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