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学校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纵观当前学校管理的实际,我们就会发现,现在学校比较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定量评价。

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的积极性并未随规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教师的水平也未能因课题、论文等定量的增加而提高。

不少的学校管理者只相信严密的组织结构、周密的计划方案、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责任分工,将此作为学校的全部本质属性,进而机械地将各项考核纳入学校的各项管理当中,因此学校管理的效能也大打折扣。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除了理性、科学之外,还有大量的非理性因素—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在发挥作用。

那么,目前学校管理的现状是什么?学校到底需要怎样的管理模式?我带着这样的问题,对朱桥镇小闸小学的全体老师和19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汇总如下:本次调查分别向老师和学生发出了220份调查表,在设计和分发过程中保证了结果的普遍性、广泛性和层次性,并有较高的回收率,共收回200份。

问卷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

学生卷上有8道选择题,1道问答题;教师卷上有6道问答题和3道选择题。

大量的原始数据和零散的文字叙述摆在面前,数据统计就成了当务之急。

我用了三个小时统计了问卷中的选择题,另外再研究问答题。

调查中发现:一、调查学生的情况从调查表的数据统计中不难发现一些令人欣慰的方面,但是也能看出其中令人担心的趋向。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年龄上的差距让师生难以沟通。

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便是老师,对于喜欢一个老师的程度,有时往往还决定着我们对于这一科目的喜好程度。

在这次问卷调查的第一题中,有110人次喜欢刚毕业的老师,有56人次喜欢30到40年龄层次的老师,只有6人次喜欢40—50岁的老师,另外还有28人次是比较喜欢有长期教学经验的老师。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一些问题,学生与年长的老师之间确实存在着代沟。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自古以来便是一个敏感问题。

古时候,老师对待学生的方法是打、骂、罚。

老师是学生的主宰,学生对老师决不能说个‘不’字,那个时候,老师与学生是没有什么交流的。

社会在进步,师生关系也随之焕然一新,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可以成为朋友的。

有110人次选择喜欢刚毕业的老师,就是因为年轻的老师有着一颗不泯的童心,还没有完全脱离自己的学生时代,对待自己的学生首先是平易近人,再者也常常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学生便多了几分宽容与谅解,学生自然喜欢。

而年长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待学生不自觉的就会以命令的形式要求学生应该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这对于生性活泼,追求自由的学生来说,无疑便会产生反叛的情绪,从消极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年长的老师主观的认为“我是为你好,你怎么不听呢?”也产生不良的情绪,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便日益恶化,出现代沟,特别是学生,情绪冲动,又无人生经验,对老师的敌对情绪就越来越浓,哪还谈得上理解和沟通呢?2.不少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不能正确认识。

学生在学校学习,犯错是难免的,于是受到老师的批评几乎是每个学生的必然经历。

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在“你的老师常用的批评方式”中,有22人次选择当众辱骂,有58人次选择单独批评,有102人次选择耐心教导,有20人次选择带家长。

我们认为,有时老师不恰当的批评方式是引起学生不满的原因之一。

但更重要的还是学生无法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老师的批评。

在第一道选择题中“如果老师无理批评,你会……. ”有76人次选择当场反驳,有50人次选择找同学的诉苦,有70人次选择忍气吞声,有4人次选择向校长告状。

由此可见,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不管老师的批评有理无理,当场反驳始终不该是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的选择。

找同学诉苦的学生,一般对老师心存敬佩,但同学不是你,和忍气吞声一样,都无法解决问题。

由此看来,学生受了批评,第一反应总是怪罪老师而不是自我反醒,对待老师批评的态度上确实存在问题。

3.很多学生能正确看待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

在问题6“你认为老师辛苦吗”一项中,有86人次认为比较辛苦,有88人次认为很辛苦,有22人次认为一般,只有4人次认为不辛苦,由此看来,现在学生还是能正确看待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的,而在问题8中“你是否体谅过老师”,有176人次选择有,只有24人次选择没有。

选择有的同学要么便是真心体谅过老师,不然也是愿意体谅老师的,选择没有的同学想必也会由此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结果。

谅解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只要有它的存在,任何不快都有解决的可能,我们相信师生关系,会向着一个更好的方向不断前进。

二、调查教师的情况认为学校管理“学校没有注重实效管理”的占16.9%,“理念陈旧,管理缺乏科学性”的占52.3%,“工作负担重”的占72.3%,“工作环境较为压抑”的占45.4%。

查资料显示如下:如“你认为学校管理用哪些形式好?”回答“实行人性化管理”的人占84.4%,回答“一切由校长说了算”的人占14.8%,回答“实行师生民主管理”的人占34.8%。

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学校管理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较强,但还是还远远不够。

主要问题有:1、学校领导的理念。

作为一间学校的管理者,他有什么样的理念,要把学校办成一个怎样的育人环境,这使他们的决策随之发生变化。

有很多人的做法是“前怕狼后怕虎”,但求一团和气,不得罪人,大家过得去,就行了。

以不思进取这样的话用他们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上级指示一可更改,一味的照搬,学校的管理完全就是制度的执行者,而不是学校发展的领头羊。

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思考在决策上的事。

2、学校的管理制度的制订与实施。

现在流行网上的东西收为己用,稍加改动就成为“我校”的制度加以推行,而没有考虑实际的环境中是否也可施行。

成为一个标准的“模仿秀”。

这样的制度让教师有太多的抵触情绪,消极的心态对待工作。

这也许是一间学校开始走下坡路的根本因素。

而且学校的制度大多是行政几个说了算,没有让教师认真的、仔细的本着学校主人翁的心态去研读、去修改。

从而形成了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出工不出力的状态。

每每这样评比或那样评优,带有人为在操作,评选的结果难以服从,大家各有自己的算盘,工作心态就可以想像了。

3、学校的竞争机制缺乏。

或者说成是一个没有加以认真思考的栏目。

这方面,是因为学校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户”在左右学校的竞争机制实行,因为这一部人是经不起工作实际的检验,但他们却可以让“人”去检验,在晋级上,工作的升迁上,这些人是首先考虑的特殊人物。

作为学校本身来讲,也没有认真的广泛收集教师的建议,作全方位的思考,从而草率的制定一些激励机制,到最后的执行上闹出不少的笑话。

4、学校用人方面的问题,也值得深入思考。

现在这个社会,是大家都会做事,但是要做好事的人就不是所有的都行。

各学校存在许多“吃干饭”的人,嘴里说得头头到,做事时,却事事犯难。

而有人是做了事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管理层人办事的低下,思维之简单足以让一线的教师认为是一个“跳梁小丑”。

5、教师竞争的消极影响。

在教师的竞争中必然会表现出“利己”与“排他”。

这也是导致不恰当竞争或恶性竞争的罪魁祸首。

而今,每位教师都越发地感受到各种竞争带给自己的恐慌与焦虑,失败者往往要承受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付出物质代价。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教师必然由一种教学常态衍生为恶性竞争,形成各自为政的“围城式”教学。

优秀教师的智慧和经验不愿与他人分享,成果得不到推广;年青教师由于求师无门,不得不“闭门”摸索,教育观念和视野不可避免地陷入狭隘和单一,阻碍了专业成长;整所学校处于封闭、保守的教学氛围。

于是,直接导致了教师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了教师之间的交往,也影响了与学生的交往,甚至“为争先进,扯皮揭短”那样,把别人的成绩看作一种威胁,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嫉妒心理,加剧了矛盾。

也可能由于竞争带来的挫折感和自卑感,于是对教育产生了不正确的观点和态度,个人发展处于停滞。

三、建议与对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作为学校管理中的一员,在此献上自己的一点拙见。

学校的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200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即《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这种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

在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辨证统一,这是我们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

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而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

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树立“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学校在人性化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理念。

从学校管理理论来讲,管理者和教职工之间固然存在着哲学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从而体现为领导和服从的关系,但这决不是“老板”与“下属”的关系。

由于学校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和层次性的自身特点,使学校管理系统内的所有个体都具有管理、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三种状态。

教师也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但教师们有较强的自主性倾向,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更应凸现其管理者的身份,体现出其成为学校的“主人”,而不是被人役使的“打工仔”。

树立“以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以师为本”就是要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

这一方面不仅可以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而且能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其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个教职工明确到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

因此,学校管理应在“以人为本”中树立管理思想。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决不是“老板”与“下属”的关系。

树立“以师为本”的思想。

其实质就是要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管理。

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

2、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这是充分发挥学校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