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面防窜矸措施

工作面防窜矸措施

回采工作面防窜矸安全技术措施
今年在采煤工作面发生顶板事故,主要是采空区大块矸石从上往下高速下滑斜窜入工作面控顶区域内,铲倒、撞弯、撞断大量支柱,并造成回柱作业人员伤亡。

经矿研究决定,为防止和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特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加强采场支护管理,尽量减少窜矸威胁。

1、采煤队加强顶板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要将敲帮问顶工作贯穿于整个作业过程中,防止片帮、离层垮落的煤块、矸石伤人。

2、采煤队必须严格按照《采面作业规程》要求,严格控制支柱间距,其支柱间距为:排距*柱距=1.0m*0.8m。

打支柱做到拉线打柱,纵横成行,每班必须落实人员对支柱进行补液。

乳化泵工作压力不小于18Mpa,严格按单体液压支柱操作规程规定操作。

3、工作面确保“三直一平两畅通”,支柱必须打紧打牢。

严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设支柱,工作面支柱必须支到实底,并有不少于5cm 的柱窝或麻面且保持有3~5°的迎山角。

确保支柱有足够的初撑力,发现支柱不合格或失效支柱必须立即整改,确保采场有效控顶,为回采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4、采煤队严格控制工作面的采高,合理调配各种型号的支柱。

当遇开采煤层厚度较厚时,支柱无法支到底板(采高过大,留设底煤时),采高严格控制在2.4m以内,采取留设底煤开采,支护全部采用2.5m以上的支柱进行支护。

开采所留设的底煤必须尽量保证完整性,打支柱时必须先加杂木踩子(穿鞋垫底)后再支护;同时为防止推底,
倾斜方向每隔2~3根支柱和留有底煤的边缘用长开块、笆片等沿走向杠底严实。

留设底煤处的所有支柱必须采用厚度不低于10cm的,宽度不小于15cm,长度不小于60cm的木踩子穿鞋垫底,垫底开块应沿倾斜方向设置,且必须相互抵牢,防止底推。

遇局部地段倾角大,底板坚硬,柱窝深度不够时,在没有其它办法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坑木抵住柱脚,使该段支柱连成一体,避免“推脚”。

5、严格按作业规程要求设置防滑、防倒绳,从煤壁侧起的一、
二、三排支柱均拴紧拴牢防滑绳,做到随支随拴。

6、工作面全面采用一字金属绞接顶梁扛背接顶,金属绞梁按煤层走向水平梁等悬臂设置,一根单体支柱配一根金属绞梁。

因本矿工作面顶板岩石较为坚硬,当局部地段遇地质构造,存在金属绞梁与工作面顶板岩石接触面缩小(金属绞梁与工作面顶板岩石存在间隙)而至使支柱失稳时,则采用杂木踩子(或长开块)垫顶进行支护。

7、职能科室加强支柱支护质量监管和顶板压力监测工作,尤其对采面上下端头、压力集中区、顶板破碎带及采空区跨落不充分、悬顶面积较大等地段。

支护质量不合格和压力异常地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发现支柱松动或压力下降,及时整改和补液。

认真总结工作面顶板运动变化规律,当压力增大或顶板周期来压时,及时撤出工作面作业人员至安全地点,待压力稳定后并经现场管现人员检查无安全危胁后,方可进入工作面继续作业。

二、采面必须分段设置挡矸拦厢和沿倾斜方向设置切顶密集支护,切实管控采空区窜矸的威胁。

1、工作面按煤层走向方向设置双排挡矸拦厢(即走向密集),设置位置为沿工作面倾斜方向每间隔15米一道挡矸拦厢,走向位置在
煤壁起往采空区第二至四排支柱之间,挡矸拦厢走向间距为中对中0.2m,倾向间距为中对中0.5m。

在倾角较大或顶板较破碎的地段,可根据现场情况,缩小两组拦厢之间的距离(或采用浮煤袋装堆码拦厢,袋装堆码尺寸:沿工作面走向2m,沿工作面倾向方向 1.5m,高度
1.5m。

),确保挡矸有效。

2、工作面采空区侧第一排支柱采取沿倾斜方向设置切顶密集支护,支柱间距由原来的0.4m调整为0.2m。

工作面切顶除采用倾斜密集支护外,还采取沿倾斜方向设置丛柱以增强切顶效果,其每组丛柱设置间距为3-5m,每组为3根。

三、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工作面严格按规程要求形成伪倾斜开采,机巷超前于风巷,超前距离为8m~12m。

工作面形成一定的伪斜度后,以减少采空区直接窜矸至控顶区范围内而造成安全威胁。

四、加强回柱放顶作业安全管理
1、回柱作业前,必须先将回柱作业点上方第一道拦厢(走向密集)设置完善,并用防滑绳将走向密集连锁牢固。

2、倾斜方向上掺柱作业超前于回柱作业一个阶段,上、下阶段的安全间距(倾向长度)不得小于15米。

3、阶段内严禁掺支柱、回柱平行作业。

即每一个阶段内只能进行一个工序作业。

掺支柱在倾斜方向的上一段,回支柱在倾斜方向的下一段。

掺柱、回柱时,只能由下往上、由采空区往煤壁方向顺序进行。

4、回柱必须由三人联保作业,一人回柱,一人观察顶板、监护安全,一人传递物料。

五、工作面控顶距为4~6排,最大控顶距为5.0m,最小控顶距
为3.0m,放顶步距为1.0m。

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当工作面回柱放顶后,沿走向大于2m、沿倾斜向大于5m时,大面积不垮落危及工作面安全时,必须按《工作面强制放顶安全技术措施》采取强制放顶措施;若遇地质构造(顶托、裂隙发育等)大面积不垮落危及采面安全时,也必须采取强制放顶措施。

六、当工作面遇地质构造带或顶板压力增大(周期来压期间)以及采取强制放顶措施后,采空区放顶垮落矸石充填较差,而又无法重新进行强制放顶措施时,在工作面相对应地段设置一排斜撑支柱。

斜撑支柱设置在煤壁侧起往采空区的第三至四排支柱之间的丛柱处。

支柱向采空区侧倾斜,斜撑支柱顶部靠紧金属绞梁,支柱倾斜夹角为10~15°。

七、采煤队队级管理人员必须加强采场现场管控力度,并加强对工作面整体安全状况的观察和分析,及时处理现场隐患和不安全因素,禁止冒险蛮干,确保作业人员绝对安全。

八、矿级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管理人员必须加强采场现场管理、督导,把握工作重点环节,严防因工作麻痹大意导致采场窜矸威胁。

九、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矿其它相关规定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