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思维复习题

创新思维复习题

创新思维复习题一、单项选择1.一切关于人类社会活动规律的知识都是( A )A.社会科学知识B.人文科学知识C.边缘学科知识D.自然科学知识2.思维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这是指( B )A.思维的批判性B.思维的概括性C.思维的内隐性D.思维的逻辑性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可以将思维分为( A )A.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B.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C.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D.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4.思维的本质特征是( C )A.间接性、概括性和形象性B.形象性、概括性和内隐性C.间接性、概括性和内隐性D.直接性、概括性和形象性5.下列属于创新的社会性的表现是( B )A.智能性B.竞争性C.独创性D.团队性6.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出现( D )A.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B.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C.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D.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7.在问题解决的步骤中,属于第二个阶段的是( C )A.准备阶段B.观念阶段C.调查阶段D.评价阶段8.解释灵感激发和产生的理论有( B )A.问题解决理论B.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说C.智商临界说D.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9.“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所体现的创新思维方法是( D )A.极限思维法B.要素整合法C.关联思维法D.协同思维法10.用超越性智慧来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这被称为是( C )A.思维方法的定义B.方法的定义C.创新思维方法的定义D.创新思维的定义11..依据知识分类的标准将创新思维方法分类为( A )A.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专门方法B.立体思维方法和平面思维方法C.纵向思维方法和水平思维方法D.顺向思维方法和逆向思维方法12.用迷狂说来解释灵感的哲学家是( C )A.德谟克利特B.弗洛伊德C.柏拉图D.庄子13.“如果该物是金属,该物就会导电,经检验,该物不导电,所以该物不是金属”。

这种推理所使用的模式称为( B )A.充分条件否定后件式B.充分条件肯定前件式C.充分条件否定前件式D.充分条件肯定后件式14.S包含P但S与P又不相等,则称S与P的外延关系是( B )A.全同关系B.真包含关系C.交叉关系D.全异关系15.“小李既懂电脑又会说英语,所以,小李会说英语”。

这种推理属于( A )A.联言推理B.选言推理C.假言推理D.三段论推理16.在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中,从被研究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来判明因果相关的方法是( C )A.契合法B.差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17.头脑风暴法的开会时间,一般不要超过( B )A.半小时B.1小时C.2小时D.3小时18.按照对思维归结为某种行为的归类,发散性思维可以分为过程发散和( C )A.理论发散B.群体发散C.结果发散D.操作发散19.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的推理格式可以表示为( A )A.((p q)q)pB.((pq)p)qC.((pq)q)pD.((pq)p)q20.从前提和结论的关系看,归纳推理是一种( C )A.必然性推理B.假言推理C.或然性推理D.联言推理21.从思维的单一维度和思维的多角度来为发散性思维分类,发散性思维可以划分为( D )A.过程发散和结果发散B.理论发散和操作发散C.个体发散和群体发散D.线性发散和立体发散22.特性列举法的创始人是( A )A.克劳福德B.戈登C.鲁尔巴赫D.川喜田23.范畴三段论推理学说的创始人是( B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培根D.罗素24.享有“创造技法之母”美誉的创新技法,为奥斯本提出的( C )A.移用法B.颠倒法C.检核表法D.提问法25.把问题解决的思路扩散到和问题相关的领域,给出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设想的思维方法,称为( D )A.提问法B.语词运算法C.差异法D.相关联想法26.李白是唐朝人,李白也是诗人,以此为前提,可以推出:李白是唐朝人。

这个推理属于命题逻辑推理中的( A )A.联言推理的分解式B. 联言推理的合成式C.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D.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27.从思维主体的动机角度来分析,产生灵感最有说服力的原因是( D )A.生理机构B.社会需要C.文化累进D.高峰体验28.伽利略发现惯性定律的思维过程,可以看作是创新思维方法的经典案例,这种创新思维方法最典型地体现了( D )A.逆向思维法的应用B.关联思维法的应用C.要素整合法的应用D.极限思维法的应用29.直觉和灵感共有的特征是( A )A.超逻辑性B.突逝性C.突发性D.终端性30.参加头脑风暴法会议的人数最好是( C )A.1-3人B.3-5人C.5-12人D.12人以上31.逆向思考的方法是(A)A.顺序反向、结构反向B.顺序反向、顺序正向C.结构正向、结构反向D。

结构反向、顺序正向32.创新的程序如下(C)A.寻找机会--实施创新--提出构想--总结反馈B.提出构想--实施创新--寻找机会--总结反馈C.寻找机会--提出构想--实施创新--总结反馈D.提出构想--寻找机会--实施创新--总结反馈33.创新是(B)的运用获得社会承认的效果,也是将创意变成现实有效的成果。

A.革新力B.创造力C.凝聚力D,财力34.1912年,将“创新”概念引入经济学,提出“创新理论”的经济学家是(C)A.比尔盖茨B.马克思韦伯C.约瑟夫熊彼特D.彼德圣吉35.所谓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其“新”的内涵是指(C)A.观念意义上的新B.地理意义上的新C.时间意义上的新D.知识产权意义上的新36.“创新”一词的基本含义是(A)A.引入新概念或者制造变化B.固守传统思想但制造新产品C.创造新概念并制造出成品D.引入新概念或固守传统37.下列关于创新的论述,正确的是(C)A.创新就是独立自主B.创新不需要引进国外新技术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D.创新与继承根本对立38.理论创新的关键是(C)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勇于探索D.善于想象39.司马光砸缸的行为用的是(C)思维。

A.横向B.发散C.逆向D.纵向40.甲工厂开发了一款新产品,但知识产权式购买的,这种行为属于(C)A.技术引进B.知识创新C.技术创新D.管理创新二、填空题1.自然语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

2.思维是人脑的机能。

3.在思维过程中,新思路、新假设和新形象突然间产生出来。

这种带有突发性的创新思维,常被称为灵感。

4.思维主体把思维要素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进行各种不同的排列、连接和组合,可以产生许多新东西,这种创新思维方法就是要素整合法。

5.归纳推理也被称作是类比推理或扩展性推理。

6.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

7.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所具有的本质属性,这是指概念的内涵。

8.对事实的解释可以区分为科学解释和非科学解释。

9.使用最广、适用性最强的创新能力测试方法是托伦斯测试法。

10.1916年,在美国出现的“斯坦福—比奈量表”首次使用了智商概念。

11.依据思维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的标准,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12.逻辑思维方法的基础是演绎方法。

13.发散性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提问法、语词运算法和相关联想法。

14.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

15.依据知识分类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创新思维方法可以划分为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专门方法。

16.那些在推理中已知的命题,用来进行推理的依据,称之为推理的前提。

17.依据笛卡儿的观点,除了通过自明性的直觉和必然性的演绎以外,人类没有其他途径达到确实性的知识。

18.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归之于开放性_问题。

19.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所具有的本质属性。

20.特曼使用了智商概念(IQ),即用心理年龄和实足年龄的比来说明智力水准。

三、判断题创新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

(√)1.广义理解创新,主要指技术创新,即是有效益(经济含义)的创造。

(×)2.发明式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发现式创新。

(√)3.逻辑思维又称直接思维,是一种借助于具体形象来展开思维的过程。

(×)4.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没有创生就没有创新。

(√)5.逆向思维就是从相反的、队里的、颠倒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6.灵感思维是一种突发式的特殊的思维方式,又称顿悟思维,在创新中处于关键性阶段,表象了创新的高峰期,是人脑的高层活动。

(√)7.知识经济只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并不能成为创新经济。

(×)8.联想法就是利用联想的原理和一些技巧,或者激发自由联想,或者产生强制联想产生新思想的方法。

(√)9.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1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1.我国“神州六号”飞船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引进吸收融化在创新的例子。

(×)12.国家创新体系是以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13.科技创新都是科学家的事情。

(×)14.创新能力是天生的,后天很难培养。

(×)15.高创造力的人都是高智商的人。

(×)16.跨国公司的全球科技活动,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实施国内战略的产物。

(×)17.“创造欲”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18.高创造力的人都是高智商的人。

(×)19.科技创新都是科学家的事情。

(×)四、简答题1.简述自然语言的基本功能。

(1)情景表达功能;(2)信息交际功能;(3)行动指示功能。

2.简述创新思维方法的作用。

(1)认知和实践之间的中介;(2)产生新观念新发现的工具;(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启示功能;(4)对客观事物发展进程的适应、控制和引导功能。

3.简述类比的作用。

(1)助发现的作用;(2)类比的解释作用;(3)作为模拟法的逻辑根据。

4.假说有哪些评价标准。

(1)该假说和已经建立的科学假说是相容的;(2)假说的预见能力和解释能力;(3)假说的简洁性。

5.“问题”这个概念有哪几个相关因素。

(1)问题是一个认知客体,人是问题的认知主体;(2)问题是对事态的一种不满意;(3)人在问题面前常常需要有所作为。

6.简述头脑风暴法的应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延迟评判;(2)自由联想;(3)数量产生质量;(4)搭便车。

7.简述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1)科技创新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过去2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综合国力级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但走的是资源型、扩张型、外延型的道路,靠的是高投入。

为了进一步发展,提高竞争力必须从外延型转向内涵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