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5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发票管理规定使用发票,不得有下列行为:
A.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
B.知道或应当知道时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
C.拆本使用发票;
D.扩大专业发票使用范围;
E.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
(4)税务机关在发票检查中的权利:
托的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代征行为等。
3加收滞纳金。
【记忆提示】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税款征收方式+滞纳金(不包括罚款)。
【注意1】申请人按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必须先交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2)选择复议: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逾期不缴纳罚款“加处罚款”的决定不服的,应当先缴纳罚款和加处罚款,再
的,由委托方承担责任。
2执业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代理或未按协议约定进行代理,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由“涉税专业服务
机构和执业人员个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档案管理
(1)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所承办代理业务“必须”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保证税务代理档案的真实、完整。
(2)税务代理业务档案保存应不少于“5年”
关可以采取下列强制执行措施:
1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
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2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
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
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
税款。
(2)不适用税收保全的财产:
2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
住房和用品。
2税务机关对单价5000元以下的其他
生活用品;
标准
生产型:50万元以下;
非生产型:80万元以下;
营改增应税行为:500万元以下。
超过小规模纳税人认定标准
转换
小规模纳税人可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
特殊情况(不能转为一般纳税人):
1个人(非个体工商户);
2选择按照小规Βιβλιοθήκη 纳税人的非企业性单位;3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的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
一般纳税人可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
阻止出境
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在出境前未按规定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的。
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税务检查
(1)税务检查的职权:
1查账权
2场地检查权:到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地检查纳税人应纳税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检查扣缴义务人与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经营情况。
1检查印制、领购、开具、取得和保管发票的情况;
2调出发票查验;
3查阅、复制与发票有关的凭证、资料;
4向当事各方询问与发票有关的问题和情况;
5在查处发票案件时,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账簿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
【注意】不能进入生活场所。
3交通邮政检查权: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检査纳税人托运、邮寄应纳税商品、货物或者
其他财产的有关“单据、凭证和有关资料”。
【注意】不能对其他内容进行检查,比如旅客自带的行李物品等。
4存款账户检查权: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可以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银行
(1)自行申报/直接申报;
(2)邮寄申报:以“寄出的邮戳日期”为实际申报日期;
(3)数据电文申报:以税务机关计算机网络系统“收到”该数据电文的时间作为实际申报日期;
(4)其他方式: 简易申报; 简并申报。该两种方法只适用于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纳税人。
要求
(1)零申报也需申报:纳税人在纳税期限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2)减免税也需申报: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3)延期申报:
不可抗力?无需申报直接延期,税务机关事后查明、核准;
其他原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出书面申请,税务机关核准。
【注意】延期申报须预缴税款:多缴?退还但不支付利息;
少缴?补缴但不加收滞纳金。
四、涉税专业服务(★★★)
税款征收措施
措施
适用情形
其他
责令缴纳
滞纳金:
滞纳金=应纳税款×滞纳天数×0.5‰
滞纳天数:自“纳税期限届满”“次日”起至“实
际缴纳税款之日”止。(算尾不算头)
【注意】票据法贴现期的计算:贴现日至汇票到
期前1日。(算头不算尾)
责令提供纳税担保
1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
务行为,在规定的纳税期限之前经责令其限期缴纳应纳税
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税收保全措施:
1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
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
税款的存款;
2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
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其
他财产是指纳税人房地产、现金、有
价证券等不动产和动产。
(2)不适用税收保全的财产:
1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
住房和用品。
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3开具发票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全部联次一次性如实开具”,加盖“发票专用章”。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虚开发票行为:
A.为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B.让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C.介绍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款,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
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收入的迹象,责成纳
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
2欠缴税款、滞纳金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
3纳税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争议”而“未缴清税款”,需要
申请行政复议的。
【注意】如因为存在税务违法行为被税务机关处以“罚款”,
机构
业务范围
税务代理委托协议
(1)接受委托:税务代理委托协议中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税务代理执业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
直接接受委托。
(2)协议生效:税务代理委托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时起即具有法律效力。
(3)双方责任:
1由于委托方未及时提供真实的、完整的、合法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报表及有关纳税资料造成代理工作失误
面”向“国税机关”要求使用印有本单位名称的增值税普通发票(卷
票)、重点在“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中推广。
3小规模纳税人没有资格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由税务机关代开。
【注意】但,“住宿业”、“建筑业”、“鉴证咨询业”等行业小规模纳税
人试点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其取得的不动产除外),税务机
关不再为其代开。
增值税专用发票;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增值税普通发票;
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
(3)开具和使用:
1一般情况下收款方应向付款方开具发票;收购单位和扣缴义务人支付个人款项时,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
2购买方为企业的,索取“增值税普通发票”(专用和普通均需)时,应向销售方提供“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
会信用代码”;销售方为其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时,应在“购买方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购买方的纳税人识别
2行政复议听证人员“不得少于2人”,“听证主持人”由行政复议机构指定。
3公开:但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除外。
(2)行政复议申请的撤回:
1申请人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经行政复议机构同意,可以撤回。
2申请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不得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申请人能够证明撤回行政
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
经“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可以查询案件涉嫌人员的储蓄存款。
5责成提供资料权
6税务机关调查税务违法案件时,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同发票检查)
7询问权
8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检査时,对满足法定条件的纳税人,可以按照《征管法》规定的批准权限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计税依据
简易征税:不可抵扣进项税
可抵扣进项税额
开票资格
1月销售额=3万元(季度=9万元):享受免税政策,不得开具增值税发票。
2月销售额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的>9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
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增值税普通发票;
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
增值税普通发票(卷票)。
【注意】增值税普通发票(卷票)由纳税人“自愿选择”使用,可“书
簿。
2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
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档案
1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年”。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
2证、账、表及其他纳税资料应保存“10年”。
三、纳税申报(★)
方式
税务机关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的监管
(1)监管手段: 建立行政登记;
实名制管理;
业务信息采集;
检查和调査;
信用评价;
公告与推送。
(2)对违法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的处罚措施:
第二节
一、税款征收和税务检查(★)
征收方式
核定应纳税额
(1)核定应纳税额的情形:
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第10章
第1节
一、“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
五证: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