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谷线、山脊线提取

山谷线、山脊线提取

自动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
arcmap 自动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方法1 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法
基于规则格网DEM是最主要的自动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方法,从算法设计原理上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原理;
2) 基于地形表面几何形态分析的原理;
3) 基于地形表面流水物理模拟分析原理;
4) 基于地形表面几何形态分析和流水物理模拟分析相结合的原理;
5) 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法。

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法提取的山脊、山谷的宽度可由选取平面曲率的大小来调节,方法简便,效果好。

该方法基本处理过程为:首先利用DEM数据提取地面的平面曲率及地面的正负地形,取正地形上平面曲率的大值即为山脊,负地形上平面曲率的大值为山谷。

实际应用中,由于平面曲率的提取比较繁琐,而坡向变率(SO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表征平面曲率。

因此,下面的提取过程以SOA代替平面曲率。

具体提取过程为:
1)激活DEM 数据,在Spatial Analysis 下使用surface 菜单下的Derive Aspect 命令,提取DEM 坡向层面,记为A;
2)激活A 层面,在Spatial Analysis 下使用surface 菜单下的Derive Slope 命令,提取A 层面的坡度信息,记为SOA1;
3)求取原始DEM 数据层的最大高程值,记为H;通过Spatial Analysis 下的栅格计算器Calculator,公式为(H-DEM),得到与原来地形相反的DEM 数据层,即反地形DEM 数据;
4)基于反地形DEM 数据求算坡向值;
5)利用SOA 方法求算反地形的坡向变率,记为SOA2;
6)在Spatial Analysis 下使用栅格计算器Calculator,公式为SOA =(([SOA1]+[SOA2])-Abs ([SOA1]-[SOA2]))/ 2,即可求出没有误差的DEM 的坡向变率SOA;
7)激活原始DEM 数据,在Spatial Analysis 下使用栅格邻域计算工具Neighborhood Statistics;设置Statistic type 为平均值,邻域的类型为矩形(也可以为圆),邻域的大小为275×275 MAP,则可得到一个邻域为275×275 MAP的矩形的平均值层面,记为B;
8)在Spatial Analysis 下使用栅格计算器Calculator,公式为C =[DEM]-[B],即可求出正负地形分布区域,
9)在Spatial Analysis下使用栅格计算器Calculator,公式为D =[C] >0 & SOA > 70,即可求出山脊线;
10)同理,在栅格计算器Calculator 中,修改公式为D =[C] < 0 & SOA > 70,即可求出山谷线
地形特征信息提取(山谷线、山脊线)
方法1:SOA法
SOA法原理:山谷线和山脊线实质是平面曲率发生突变的地方,所以用SOA来近似平面曲率,提取其中变法大的就是山谷线和山脊线,其中山谷线对应的是负地形中SOA较大的值,山脊线对应的是正地形中SOA较大的值。

实现路线:
1)加载数据并求DEM数据的坡向变率SOA1
2)求原始数据的反DEM数据,并求反DEM数据的坡向变率SOA2
3)通过栅格计算器求出没有误差的DEM的坡向变率SOA。

从理论可知,SOA1和SOA2应该是相同的,故通过下面的表达式可以消除误差
SOA = ([SOA1]+[SOA2])-Abs([SOA1]-[SOA2])/2
4)通过正负地形和SOA求解山谷线和山脊线
山脊线对应的是正地形且SOA较大值,表达式如下:
[DEM]-[meandem]>0&SOA<70
山谷线对应的是负地形且SOA较大值,表达式如下:
[DEM]-[meandem]<0&SOA<70
方法2:水文分析法
原理:提取山谷线可以等效与提取河流,所以先进行填洼,然后计算水流方向和汇流量,最后提取的河流就是山谷线了,提取山脊线时只需求反DEM数据的山谷线即可。

再次要说明一下,因为水是向下流的,所以要fill,虽然山谷线没有这要求,可是不填充就得不到连续的线,所以也要fill。

实现路线:
1)加载DEM数据,并对其进行填充。

对填充后的DEM数据作流水方向分析,记为f2流向。

2)对f2流向作累积汇流量分析,记为f2汇流量。

3)对f2汇流量做重分类,把分类值为1的不显示即得到山谷线。

4)山脊线即求反DEM的山谷线。

方法3:几何形态分析与水文分析相结合
原理:对于山脊线而言,由于它同时也是分水线,所以对于山脊线上的栅格是水源的起源点,通过地表径流模拟后这些栅格应该汇流累积量为0。

所以通过对零值的汇流累积值的栅格的提取就可以得到山脊线。

山谷线的提取就是提取反DEM的山脊线。

实现路线:
1)加载DEM数据并生成其反DEM数据。

2)对反DEM数据和方法2中一样作流向和汇流量分析,得到的数据分别记为f3流向和f3汇流。

3)对原始DEM数据做邻域分析,得到meandem。

4)在栅格计算器中写如下表达式即求出山谷线。

[DEM]-[meandem]<0&[f3汇流]==0
5)对原始DEM数据做同样的分析得到山脊线。

其中需要把[DEM]-[meandem]改成大于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