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通过系统学习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知识,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历史演变基本特征和共同规律,树立辩证唯物史观;学会用历史思维看待当前心理学的发展,达到以鉴古知今;整合在其他课程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学习心理学大家的创新精神,领略心理学大家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任务在72个学时内完成主干教材的绪论、十八章和结语的教学工作,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并组织课堂讨论4学时,师生试讲、教师点评和补充6学时,另为组织学生课外进行主题研究和论文写作两次。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6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2.掌握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3.了解西方心理学的史学史4.掌握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尤其是近代英法的经验论心理学思想与德国的理性论心理学思想。
5.掌握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
(二)教学内容第一讲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问题(一)第二讲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问题(二)第三讲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问题(三)第四讲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一)第五讲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二)第六讲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与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四)教学要求本章是整个课程的绪论,教师需要对心理学的历史发生背景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基本路线有着整体的把握。
在历史发生背景上,理清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和科学背景:在哲学背景中,要重视近代心理学思想尤其是唯理论心理学和经验论心理学;在科学背景中,要重视心理物理学。
在心理学的基本路线上,把握现代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心理学和人文科学心理学两条路线。
第二章内容心理学(5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内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内容心理学的产生背景和代表人物。
3. 掌握内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4. 正确评价内容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二)教学内容第一讲内容心理学概述(一)第二讲内容心理学概述(二)第三讲内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一)第四讲内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二)第五讲内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三)(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四)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本章时,需要把握内容心理学开创了自然科学心理学的地位,从学科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等方面有一以贯之的把握。
同时,教师需要意识到冯特心理学思想的复杂性,他的思想中,除了内容心理学外,还存在着民族心理学思想。
另外,冯特并非机械的元素论者,他的思想中也包括整体论观点。
第三章构造心理学(2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构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 理解构造心理学的产生背景和代表人物。
3. 掌握构造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4. 正确评价构造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
(二)教学内容第一讲构造心理学概述第二讲构造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四)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本章时,需要把握构造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以及机能心理学的关系。
从这个大的关系脉络下来看,构造心理学是内容心理学的极端化,同时是机能心理学的对立面。
这样就能够对于构造心理学有一个清楚的把握。
第四章机能心理学(4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能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2.了解机能心理学先驱人物和代表人物的生平。
3.重点掌握机能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芝加哥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理论。
4.重点掌握对机能心理学的评价,包括贡献与局限(二)教学内容第一讲机能心理学概述(一)第二讲机能心理学概述(二)第三讲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理论第四讲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理论与机能心理学的简要评价(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四)教学要求教师在教授本章时,需要从两个方面对机能心理学进行宏观把握。
首先是机能心理学与构造心理学的对立,这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二次对立,其本质是学术与应用的对立。
与此相关的第二个方面,教师需要把握机能心理学强调适应的应用指向,这是美国心理学的基调,对于后来的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都有根本性的影响。
第五章古典行为主义(4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典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
2. 了解古典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的生平。
3. 重点掌握古典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包括心理学的科学观、对象论、方法学、本能论、情绪论、思维论、人格论、行为治疗观、生物社会行为主义、非正统的行为主义、人类行为学、大脑机制论。
4. 重点掌握对古典行为主义的评价,包括贡献、局限、影响(二)教学内容第一讲古典行为主义概述(一)第二讲古典行为主义概述(二)第三讲华生古典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第四讲其他古典行为主义与简要评价(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四)教学要求本章是行为主义的第一代,教学中需要把握这一代行为主义的激进特色。
从哲学基础机械唯物主义和孔德的实证主义,以及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到华生在心理学上的各种观点,都激进地强调研究看得见的行为,拒绝意识。
尤其是华生把行为分为刺激和反应,使得人成为无头脑的心理学。
第六章新行为主义(3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新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
2. 了解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的生平。
3. 重点掌握逻辑行为主义、认知行为主义、操作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
4.重点掌握对新行为主义的评价,包括贡献与局限(二)教学内容第一讲新行为主义概述第二讲新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一)第三讲新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二)(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四)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本章时,应在行为主义发展的大背景尤其是古典行为主义的特色有所把握,应该理解古典行为主义以S-R的模式来理解行为,其实将行为主义推向了极致,接下来的发展,自然是如何另寻角度,或者说缓和,这里就产生了以中介变量、S-O-R的行为公式等的。
第七章新的新行为主义(4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产生背景。
2. 了解新的新行为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
3. 重点掌握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行为主义的主义理论、罗特的社会学习人格论、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斯塔茨的心理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4. 重点掌握对新的新行为主义的评价,包括贡献与局限(二)教学内容第一讲新的新行为主义概述第二讲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一)第三讲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二)第四讲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三)(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四)教学要求讲授本章时,需要把握行为主义的总体发展,尤其是从古典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心理得到了体现,但是仍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新的新行为主义在吸收认知心理学等思想资源的背景下,开出新的局面,使得心理乃至人都得到了体现。
第八章皮亚杰学派(4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皮亚杰学派的产生背景、皮亚杰的生平和皮亚杰学派的发展。
2. 重点掌握心理发展的实质论、结构论、影响因素说和阶段论,了解临床法和发生认识论。
3. 重点掌握皮亚杰学派的贡献、局限与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讲皮亚杰学派概述第二讲皮亚杰学派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一)第三讲皮亚杰学派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二)第四讲皮亚杰学派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三)(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四)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本章时,应首先把握住皮亚杰思想的机能精神,即强调适应。
进一步在讲授时,可沿发生认识论和心理发展阶段观点两方面入手,可以结合发展心理学知识进行讲授。
第九章认知心理学(3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其发展。
2. 重点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学,了解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及模型。
3. 重点掌握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局限与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讲认知心理学概述第二讲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一)第三讲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二)(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四)教学要求本章是介绍当今心理学的主流观点,教师需要在充分掌握普通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这一核心观点,来向学生展示认知心理学是如何在行为主义基础上,探讨人的心理这个黑箱的。
第十章意动心理学(5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意动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2.重点掌握意动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人文科学观、对象论、方法学、心理分类论。
3.掌握意动心理学在奥地利的发展形质学派。
4.掌握意动心理学在德国的发展符茨堡学派5.重点掌握对现象学心理学的评价,包括贡献与局限。
(二)教学内容第一讲意动心理学概述(一)第二讲意动心理学概述(二)第三讲意动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一)第四讲意动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二)第五讲意动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三)(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四)教学要求本章所讲述的意动心理学是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开端,与内容心理学所开创的自然科学心理学形成明显的对立,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意动心理学的这一定位。
在之后的内容中,教师需要把握意动心理学的发展线索,即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起,经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形质学派等对内容心理学的批判,最终到二重心理学那里,与内容心理学达到折衷。
第十一章古典精神分析学(4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精神分析学的产生背景。
2、了解古典精神分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
3、理解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心理学的对象论、心理学的方法学、本能论、梦论、人格论、焦虑论与自我防御机制论以及心理治疗观。
4、理解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5、掌握对古典精神分析学的评价,包括贡献与局限。
(二)教学内容第一讲古典精神分析学概述第二讲古典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和简要评价(一)第三讲古典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和简要评价(二)第四讲古典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和简要评价(三)(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四)教学要求本章是精神分析的原初形态,教师在讲授中,需要把握精神分析的核心即潜意识,在讲授弗洛伊德中,把握住其本能决定论和泛性论,这样就能够理解在此基础上,荣格转向了精神,阿德勒转向了社会。
第十二章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心理学的起源。
2、理解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3、理解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
4、掌握对自我心理学的评价,包括贡献与局限。
(二)教学内容第一讲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概述第二讲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四)教学要求本章讲授中,需要把握精神分析的内部和外部两条路线,自我心理学是内部发展路线的重要代表。
具体讲授中,需要把握自我这个核心,尤其是自我怎样从伊底那里独立出来,并发展壮大。
把握这条线索,自我心理学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十三章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3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的产生。
2、了解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