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彩色图象处理
灰度值的区域赋予不同的颜色以更加明显地区分 它们。
47
48
7.3 伪彩色增强
(1) 亮度切割 将图象看作2-D亮度函数 用1个平行于图象坐标平面的平面去切割图 象亮度函数,从而把亮度函数分成2个灰度值区间
L c m +1 lm cm x, y 0
49
50
50
(a)原始图像
(b)8层伪彩色
(c)64层伪彩色
51
7.3 伪彩色增强
(2) 从灰度到彩色的变换(映射) 利用(点—点)幅度变换函数 对灰度值用3个独立变换来处理 不同范围的灰度值由不同颜色增强
R G B
f 0 0
f 0
f
52
7.3 伪彩色增强
(2) 从灰度到彩色的变换 将3个变换的结果分别输入3个电子枪
红色变换 IR ( x, y )
f ( x, y )
绿色变换
IG ( x, y )
蓝色变换
IB ( x, y )
53
54
对灰度:几十 对彩色:几千
分类 (1) (2) 伪彩色增强方法 真彩色增强方法
45
7.3 伪彩色增强
特点
对原来灰度图象中不同灰度值的区域赋予 不同的颜色以更明显地区分他们 不同灰度区域 ==> 赋予不同颜色 ―伪” (1) 亮度切割
典型方法
(2)
(3)
利用变换函数
频域滤波
46
伪彩色处理
伪彩色:原图并没有颜色,人工赋予的颜色。 伪彩色图像增强方法通过对原来灰度图像中不同
G I (1 S )
S cos(H 240 ) B I 1 cos(300 H )
R 3I (G B )
注意:300~360之间为非可见光谱色,没有定义。
43
7.2.2 面向视觉感知的彩色模型
HSV模型
一般用六棱锥(hexcone)来表示
530
在色度图中:
(1) 每点都对应一种颜色
0.4
540 550 绿 560 570 黄 580 590 600 C 紫 400 0.4 0.6 0.8 1.0 红 620 700~770 530 X
490 480 470 460 蓝 0.2
0.2
0.0
(2) 边界上的点代表纯颜色,中心点处纯度为零 (3) 连接任两端点的直线上的各点表示将这两端点所代表 的颜色相加可组成的一种颜色 (4) 过C点直线端点的两彩色为互补色 (5) 三角形包含由三顶点可组成的彩色
绝大部分图形显示器中。
如果采用其他色系进行了处理,最终一定要
转换到RGB色系,才能正常显示结果。
23
7.2.1 面向硬设备的彩色模型
CMY模型:
主要用于彩色打印,这三种补色可分别由从 白光中减去三种基色而得到
从CMY到RGB的转换为
R 1 C
G 1 M
B 1 Y
24
25
CMY模型
7.2.2 面向视觉感知的彩色模型
从HSI转换到RGB:
(1) 当H在[0, 120]之间:
B I (1 S )
S cos H R I 1 cos(60 H )
G 3I ( B R )
41
7.2.2 面向视觉感知的彩色模型
从HSI转换到RGB:
19
7.2 彩色模型
7.2.1 面向硬设备的彩色模型
诸如彩色显示器或打印机之类的硬设备 (RGB模型,CMY模型)
7.2.2 面向视觉感知的彩色模型
以彩色处理为目的的应用 (HSI模型,HSV模型)
20
7.2.1 面向硬设备的彩色模型
RGB模型:
建立在笛卡儿坐标系统里,其中三个轴分别 为R,G,B, 模型的空间是个正方体,原点对应黑色,离 原点最远的顶点对应白色 从黑到白的灰度值分布在从原点到离原点最 远顶点间的连线上,而立方体内其余各点对应不 同的颜色,可用从原点到该点的矢量表示
38
7.2.2 面向视觉感知的彩色模型
HSI模型表示:
39
7.2.2 面向视觉感知的彩色模型
从RGB转换到HSI:
I R G B 3
S 1 3 ( R G B)
1
min( R, G , B )
1 2 {P.169}
40
R G R B 2 H arccos 2 R G R B G B
RGB空间的彩色图像
CMY空间的彩色图像
图 RGB与CMY空间的转换
26
26
7.2.1 面向硬设备的彩色模型
I1,I2,I3模型:
将彩色用RGB的不同组合来表达
I 1 R G B 3
I 2 R B 2
I 3 2G R B 4
I1是最佳特征,I2是次佳特征
bB + C rR + gG
13
7.1.2 三基色与色匹配
国际照度委员会CIE设定的彩色R,G,B
14
7.1.2 三基色与色匹配
亮度:如果用红绿蓝三色来计算白色的亮度
,其比例系数是特定的红绿蓝频谱所用加权函数的 函数。考虑到人类视觉和显示设备对不同彩色的不 同敏感程度,在匹配时各个系数取值不同,绿色系
数相当大,红色系数居中,蓝系数最小。
•CRT: Y709=0.2125R+0.7154G+0.0721B
15
7.1.3 色度图
彩色的三种基本特性量:
亮度:与物体的反射率成正比,对应色的明亮度, 加入白色越多,越明亮。 色调:与光谱中光的波长相联系,掺入白色光色调不变 饱和度:与一定色调光的纯度有关 色调和饱和度合起来称为色度 彩色可用亮度和色度共同表示
V
H同HSI模型
max( R, G , B ) min( R, G , B ) S max( R G B )
H = 0°红 H P S
蓝 H = 240°
白 V= 0 绿 H = 120°
max( R, G, B) V 255
黑 V= 1
44
7.3 伪彩色增强
原理
人眼对颜色比对灰度有较大的分辨能力
•三种补色:
绿
黄
白
•品红(M,magenta,即
红加蓝)
青
•蓝绿(C,cyan,即绿
红
紫
蓝
加蓝) •黄(Y,yellow,即红加
绿)
12
7.1.2 三基色与色匹配
三色混合/匹配: 相加配对:C rR + gG + bB
R,G,B:三原色 r,g,b:比例系数,r + g + b = 1
仅相加不能配对时: C rR + gG – bB
Y 1.0 520 0.8 510 530
0.6
500
0.4
540 550 绿 560 570 黄 580 590 600 C 紫 400 0.4 0.6 0.8 1.0
18
490 480 470 460 蓝 0.2
0.2
620 红 700~770 530 X
0.0
Y 1.0
7.1.3 色度图
520 510 0.8 0.6 500
第 7章
彩色图象处理
7.1 彩色视觉和描述
7.2 彩色模型
7.3 伪彩色增强 7.4 真彩色处理
7
7.1 彩色视觉和描述
7.1.1 7.1.2
彩色视觉基础 三基色与色匹配
7.1.3
色度图
8
7.1.1 彩色视觉基础
彩色和颜色
颜色可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
无彩色指白色、黑色和各种深浅程度不同的灰色 能够同样吸收所有波长光的表面看起来是灰色的, 反射的光多显浅灰色,反射的光少显深灰色 以白色为一端,通过一系列从浅到深排列的各种灰 色,到达另一端的黑色,这些灰色可以组成一个黑白系列
第 7章 彩色图象处理
1
2
(a)Picker甲状腺模型的单色图像
(b)强度分成8层后进行伪彩色图像处理
3
彩色图像的基本概念
人眼对于彩色的观察和处理是一种 生理 和
心理 现象,其机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
对于彩色的许多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
上的。
4
彩色图像的基本概念—色彩的形成
光学原理解释的色彩的形成 •这些不同颜色的光线实际上是不同频率的电磁波, 人眼将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感知为不同的颜色
同组合,如白色可由红、绿、蓝相加而得
10
7.1.2 三基色与色匹配
三种感受器:视网膜上有3种不同的感受彩色的锥细
胞
光 的 吸 收 率
反应曲线:分布较宽,互相重叠
蓝
绿
红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nm
蓝 紫 色
紫 蓝 色
蓝 色
蓝 绿 色
绿 色
黄 绿 色
黄 色
橙 色
红 橙 色
红 色
11
彩色图像的基本概念—色彩的分布
变型
I '2 R B
I '3 2G R B 2
27
7.2.1 面向硬设备的彩色模型
归一化颜色模型:
对观察方向、物体几何、照明方向和亮度变 化具有不变性
( R G) 2 l1 ( R, G, B) ( R G ) 2 ( R B) 2 (G B) 2 ( R B) 2 l 2 ( R, G , B ) ( R G ) 2 ( R B) 2 (G 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