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气候与农业气候

第七章气候与农业气候


第一节 气候形成因素
一、太阳辐射(天文辐射)
1、年总量:最大值在赤道,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极地 是赤道的41%。 2、夏半年:最大值在回归线附近,向南北逐渐减少,极 地是赤道的83%。 3、冬半年:最大值在赤道,随纬度的增加迅速减少,极 地为0(北半球)。 4、辐射年较差(夏、冬之差)低纬小,高纬大。 5、同一纬度上的太阳辐射总量相同(只考虑太阳辐射)。
“厄尔尼诺 ”
“厄尔尼诺”(EI Nino)一词起源于秘鲁和厄瓜尔。在秘鲁和厄瓜多尔 海岸,每年从圣诞节起至第二年3月份,都会发生季节性的沿岸海水 水温升高的现象。当地称这种现 象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的意 思为“圣婴” 。 现在所说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指数年发生一次的海水增温现象向西扩 展,整个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2、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就是海洋中大规模、长时期、稳定移动的水流。 暖流:相对流经洋面为暖的洋流。 冷流:相对流经洋面为冷的洋流。
世界洋流图
黑潮:经菲律宾,台 湾附近洋面向北流去 的暖洋流。
亲潮:经日本海向 西南返流的冷洋流。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 岛寒流交汇处,由于海水 密度的差异,密度大的冷 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 升,使海水发生垂直搅动, 把海底沉积的有机质带到 海面,为鱼类提供在丰富 的饵料,从而使海区成为 世界著名的渔场。
4. 原气候和沙漠气候
都属于大陆性气候,但是比一般的大陆性气候更加干旱。 特点: •气温日年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 •干燥度大,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 •光照充足,风沙多,尤以春季为甚; (1) 草原气候(prairie climate) 热带草原:夏热多雨 , 冬暖干燥, 年雨量一般500—1000mm,温带草原气候:冬寒夏暖,年雨 量大多为200—450mm。 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新疆、青 藏高原等地。
(2)沙漠气候(desert climate)
特点: 空气干燥,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 <250mm,变率极大,年平均相 对湿度<40%,蒸发强,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可达35-45℃。 例如: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铁干里克站51—53年滴雨未下。
第三节 气候变迁
气候变迁:指一个或多个气候气候要素在较长的时期中表现 出较大幅度的具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四、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改变下垫面性质 如乱砍滥伐森林,盲目开荒、 植被破坏导致土壤 反射率、粗糙度、水热平衡变 化、沙漠与半沙漠化、气候干。植树 造林,修 建水库又有水土保持的作用,能增加空气湿度,使气候温 和。 改变大气成分 如二氧化碳、各种污染物的释放等。 人工释放热量:工业民用燃料,使气温升高,造成热岛效应。
3. 山地气候和高原气候
(1)山地气候(mountain climate) : 高度<2000m为山岳气候,≥2000m 为高山气候。主要特点有: ① 太阳辐射强度大,紫外线含量随高度增加 。 ②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 。 ③ 年、日温差小,极值出现时间随高度落后。 ④ 一般云雾和降水较多,且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 (2)高原气候(plateauclimate) : 与山地气候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 白天与夏季接受的太阳辐射比山地多,为热源;冬季相反 • 土温与气温较高,如青藏高原在4000m还能种粮食作物青稞 • 气温日、年较差大 如昌都的日较差可达28~29℃,一日有四季之分。 • 高原中央降水少,如青藏高原中部的年雨量为300mm左右。
2.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季风气候(monsoon climate) 出现在副热带大陆的东岸,夏季受 副高的影响,盛吹偏南风,水汽含量大,降水多;冬季受高纬度 反气旋东缘的影响,盛吹干冷的偏北风,少雨。 典型的地中海气候(Mediterranean climate) 出现在副热带和暖 温带大陆的西岸,夏季位于副高的东侧,气流由中纬度吹来,空 气下沉增温,阻碍对流发展和云雨的 形成,干燥少雨;冬季副高 南移,受西风带的影响,气流从海洋吹响陆地,气旋频繁,多雨。 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海洋性),冬季严寒干燥(大陆 性) 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干燥(大陆性),冬季温和多雨(海 洋性)
北京
日照时数 2778.7h/年 7.6h/日 最热月平均气温: 25.9℃ 最冷月平均气温:- 4.7℃ 最热极值气温: 42.8℃ 最冷极值气温: -27.4℃ 无霜期: 179天 年降水量: 682.9mm
广州
1909.0h/年 5.2h/日 28.3℃ 13.1℃ 37.6℃ 0.1℃ 353天 1680.5mm
4.暖温带气候带(warm temperate ~),33—45 °N(S)
这一气候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具有副热带气候的特点;冬季 在盛行西风带中,具有冷温带气候的特点。 特点: • 温度年变化明显,四季最为分明。 • 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也很明显。 • 大陆西岸:夏高温干燥,冬温暖湿润,树木冬季常绿。以地中海及沿 岸地区最为典型。 • 大陆东岸:夏炎热多雨,冬寒冷干燥,为季风气候区。中国东部华北 最为典型。
二、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间温差减缓;使海陆间水分得 以循环。 2、同一地区,受不同大气环流影响,气候大不相同。如 我国江淮一带。 冬季:受冬季风(大陆冷高压南下)影响,寒冷干燥。 夏季:受夏季风(海洋暖高压北上)影响,湿热多雨。
3、同一环流,不同地区海陆分布影响,气候大不相同。 1)如同受东北信风影响 大陆东部(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海上吹来,降 水量大 大陆西部(如北非撒哈拉大沙漠地区);风从陆地吹来, 降水极少。 南美大陆西岸的智利北部;风从东边大陆吹来,虽处海 边却成为世界最干旱地区之一。
6.极地气候带(polar ~),在极圈内极地气候带位于极地高 压带内。
特点: • 终年低温,最热月温度≤10℃。 • 降水少。 根据最热月的平均温度的不同,极地气候带又可分为: • 苔原气候: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0℃,苔原植物可长; • 冻原气候: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0℃。
二、 气候型
气候型是根据气候的主要成因和基本特征划分的气候类 型。在同一个气候带里,常由于地理环境或环流性质 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气候型;相反的,在不同的气候 带里,由于地埋环境或环流性质近似,也可出现同类 的气候型。 1、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2、 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3、 高山气候和高原气候。 4、 草原气候和沙漠气候。
2. 热带气候带(tropical ~) 1023.5 ° N(S)
赤道无风带与与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区。我国在台中­广州­南宁以南为这 一气候带。 其特点: • 气温年较差较大; • 分热、雨、凉三季,最热月高于赤道带,冷季可有霜; • 年雨量1000­1500mm,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如:柬埔寨旱季雨量 <50mm/月,雨季> 200mm/月) • 天然植被为疏林草原,植物生长有季节性,雨 季生长,旱季结实。
“拉尼娜”
“拉尼娜”为西班牙语“La Nina”的音译, 是“小女孩”的意思。 用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经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内的海 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分别作为厄尔尼 诺和拉尼娜。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复杂多样 使中国的气候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适应各种作 物的种植气候在我国基本上都能到。 地势西高东低 对加强冬夏季风都有一定的作用 山脉多东西走向 对冷暖空气都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使南北气候的差 异增大。 高原面积广大 四大高原的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青藏高原 的面积就达成230万平公里。
3.副热带气候带(subtropical ~), 23.5—33 °N(S)
此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与信风带。我国此气候带的北界为秦岭淮河一线。 特点: • 温度年变化明显,有四季之分; • 气温日年较差都较大,冬温不低,夏温高,最高可达50℃; • 年降水少,且有明显的年变化; • 大陆东岸干燥,西岸湿润; • 地面少植被,多沙漠,世界上的大沙漠都位于副热带。如:北非的撒 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南非的卡拉哈里、南美的阿塔卡马。
第七章 气候与农业气候
第一节、气候形成因素 第二节、气候带与气候型 第三节、气候变迁 第四节、中国气候 第五节、农业气候 第六节、农业小气候
什么是气候?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 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 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由 于热量的变化而引起的。
气候变化历程
研究气候变化的资料来源有三:地质考古资料(从地 质沉层测)、历史文献(历史地理研究法)和气候观测记 录(从1860年最早开始观测气温)。 依据研究方法和时间尺度的差异,地球气候变化可分 为三个时期:地质时代的气候变迁,历史时代的气候变化 和近代的气候振动。
一、地质时期气候变化
地质时期气候变迁有三个寒冷的大冰期、两个气候温暖的间冰 期,万到亿年尺度,伴随地理环境改变,变幅>10C。 三个大冰期:6亿年前震旦纪大冰期、 2~3亿年前石炭至二迭纪大冰期、 200万年前至今的第四纪冰期。 (其间还有亚冰期、亚间冰期,副冰期、副间冰期。)近万年为 冰后期。
二、历史时期气候变化
近万年特别5000年来地理环境基本不变,变幅2~3C,地 质、考古和文献物候。距今8000~9000年前、5000BC~1500BC、 1000BC~100AD、1550AD~1850AD四次寒冷期。近7000年来 温暖期越来越短,温暖程度越来越小;冷期反之。2000BC、 800BC、400AD和1600AD四次全球性气候变冷。欧洲比中国提 前几十年。。
1.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marine climate) :临近海洋的地区由于受海洋、洋流以 及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团影响,所形成的气候。 主要特点有: • 夏凉爽、冬温和,日较差、年较差小 。春温低于秋温。 • 日照少,云雾多,相对湿度大。 • 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变率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