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拳论王宗岳拳论之《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
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仅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五气颁布,四时行焉。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
)而主静,(无欲故静。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上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王宗岳之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王宗岳之十三势歌十三总势莫轻视,名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卅字,字字真切义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王宗岳之乱环歌乱环法术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着法成。
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乱环落不空;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
双环一套十字生,十字四端皆弧形;唯有当中是实点,还要围绕环边行;十字交点一错位,四两千斤亦可乘;掌中乱环横竖找,乱环法术在于通。
王宗岳之十三勢行功解以心行气,务令沉著,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滞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转变虚实也。
发劲须沉著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也);运动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
静如山岳,动如江河。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後发。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後极坚刚;能呼吸,然後能灵活。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餘。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
先求开展,後求紧凑,乃可臻於慎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
腹松气敛入股,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牵动往来气贴背背,而敛入脊骨。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气如车轮,腰似车轴。
王宗岳之打手歌棚捋挤按需认真。
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
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
粘黏连随不丢顶。
王宗岳之太极拳释名太极拳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十三势者棚、捋、挤、按、采、捩、肘、靠。
进、退、顾、盼、定也。
棚、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捩、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
此八卦也。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
合而言之曰「十三勢」。
基本缠丝功法歌练拳不练功,到老一身空。
身法要中正,站桩缠丝功。
体认仔细辨,丝毫不放松。
劲起始脚根,腰主节节承。
意动内至外,松开不丢顶。
阴阳关系清,久练才成形。
待到关系固,水到渠自成。
基本功到家,套路自然通。
陈氏太极拳拳经谱[原著:【清同光时期】陈鑫]太极两仪,天地阴阳,阖辟动静,柔之与刚。
屈伸往来,进退存亡,一开一合,有变有常。
虚实兼到,忽见忽藏,健顺参半,引进精详。
或收或放,忽弛忽张,错综变化,欲抑先扬。
必先有事,勿助勿忘,真积力久,质而弥光。
盈虚有象,出入无方,神以知来,智以藏往。
宾主分明,中道皇皇,经权互用,补短截长。
神龙变化,储测汪洋?沿路缠绵,静运无慌。
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不先不後,迎送相当。
前後左右,上下四旁,转接灵敏,绕急相将。
高擎低取,如愿相偿,不滞於迎,不涉於虚。
至诚运动,擒纵由余,天机活泼,浩气流行。
佯输诈败,制胜权衡,顺来逆往,令彼莫测。
因时制宜,中藏妙诀,上行下打,断不可偏。
声东击西,左右威宣,寒往暑来,谁识其端?千古一日,至理循环,上下相随,不可空谈。
循序渐进,仔细研究,人能受苦,终跻浑然。
至疾至迅,缠绕回旋,离形得似,何非月圆。
精练已极,极小亦圈,日中则反,月满则亏。
敌如诈诱,不可紧追,若界限,势难转回。
况一失势,虽悔何追?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九折羊肠,不可稍让;如让他人,人立我跌,急与争锋,能上莫下;多占一分,我据形胜,一夫当关,万人失勇。
沾连粘随,会神聚精,运我虚灵,弥加整重。
细腻熨帖,中权後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来脉得势,转关何难?宜中有虚,人己相参;虚中有实,孰测机关?不遮不架,不顶不延,不软不硬,不脱不沾,突如其来,人莫知其所以然,只觉如风摧倒,跌翻绝妙,灵境难以言传。
试一形容:手中有权,宜轻则轻,斟酌无偏;宜重则重,如虎下山。
引视彼来,进由我去;来宜听真,去贵神速。
一窥其势,一觇其隙,有隙可乘,不敢不入,失此机会,恐难再得!一点灵境,为君指出。
至於身法,原无一定,无定有定,在人自用。
横竖颠倒,立坐卧挺,前俯後仰,奇正相生。
迥旋倚侧,攒跃皆中皆有中气放收,宰乎其中。
千变万化,难绘其形。
气不离理,一言可罄,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用力日久,豁然贯通,日新不已,自臻神圣。
浑然无迹,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虚灵,岂知我心,只守一敬。
陈氏太极拳拳经[原著:【清同光时期】陈鑫]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掤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栓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桩根腿。
截前押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疑。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张三丰《太极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毋使有缺陷处,毋使有凸凹处,毋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
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物将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均有一虚实。
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十三势者,棚捋(履)挤按,采捩肘靠,此八卦也。
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此五行也。
棚履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
采捩肘靠,即乾坤艮(gen,去声,代表高山)巽(xun,去声,代表风),四斜角也。
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原书注云:“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直来横去,横来直去——武术各派的共同经验1.心静身正,以意运动2.开合虚实,呼吸自然3.轻灵圆转,中气贯足4.缠绕运动,舒畅经络5.上下相随,内外相合6.着着贯串,势势相承7.虚领顶劲,气沉丹田8.含胸拔背,沉肩坠肘9.运柔成刚,刚柔相济10.先快后慢,快而复慢11.窜奔跳跃,忽上忽下12.刚柔俱混,一片神行13.培养本元,勤学苦练太极拳拳谱陈鑫中气贯足,精神百倍,临阵交战,切勿先进,如不得已,浅偿带引,静以待动,坚持壁垒,堂堂之阵,整整之旗,有备无患,常守其真,一引一进,奇正相生,佯输诈败,反败为攻,一引即进,转进如风,进至七分,即速停顿。
兵行诡计,严防后侵,前后左右,俱要留心。
进步莫迟,不直不遂,足随手运,圆转如神,忽上忽下,或顺或逆,日光普照,不落边际,我之进取,须令不防,人若能防,必非妙方,大将临敌,无处不慎,四面旋绕,一齐并进,斩将夺旗,绝妙入神,太极至理,一言难尽,阴阳变化,存乎其人,稍涉虚伪,妙理难寻。
太极拳解身随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
先在心,后在身。
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
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须要从人,不要由己。
从人则活,由己则滞。
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粘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双重之虞;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
往复须分阴阳,进退须有转合。
机由己发,力从人借。
发劲须上下相随,乃一往无敌;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迈步如临渊,运动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收即是放,连而不断。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粘依,然后能灵活。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
~~~~上下一条线,全凭两手转,变化取分毫,尺寸自己辨,车轮两命门,一□摇又转。
心令气旗使,自然随我便,满身轻利者,金刚罗汉炼,对待有往来,是早或是晚,合则发放去,不必凌霄箭。
涵养知多少,一气哈而迷,口授须秘传,开门见中天。
~~~~功夫先练开展,后练紧凑,开展成而得之,才讲紧凑,紧凑成功后,才讲尺寸分毫。
盖尺位之功成,而后能以寸位分,寸位功成后以分位分;分位功成后,以毫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