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课程设计报告
六、程序结构:
6.1 段定义说明 分为数据段 DSEG、堆栈段 SSEG 和代码段 CSEG。堆栈段是为一些字符串和图形的光标位
置及其他一些数据分配空间;数据段是记录程序运行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包括字符信息,图 形光标等;代码段则是程序算法部分,通过对各子程序的调用,实现图形转换功能。
6.2 子程序功能说明
本程序可在 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 上运行。所需要工具软件为 MASM2.0
及以上版本。
4.3 输入/输出描述
①输入 Y
②输入 S
-2-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课程设计
③输入 Z
④输入 q 返回到 DOS 界面。
五、设计思路:
-3-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课程设计
子程序中,当执行完子程序后,跳转到 INPUT。
参数传送方式:程序中用到利用寄存器传递参数和利用约定存储单元的方法传递参数。
即把参数存放在寄存器或是存储单元中来实现主程序和子程序间的参数传递。
3.实际操作√
4.其它□
指导教师
系(部)主任
一、摘要: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微型计算机的基本
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接口技术和基本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知识,通过学习从
而为学生今后分析和设计微机应用系统打好基础。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如果忽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2011 学年 第二学期 第 19 周-19 周
题目 图形变换程序 内容及要求
结合微机原理知识,查阅有关资料,完成一个图形变换的程序编写,系统具 有 4 种可选择的功能,按字母“Y”画一个由点组成的园;按字母“S”画一个由 不同颜色填充的三角形;按字母“Z”画一个由不同颜色填充的矩形;按字母“Q” 退出。
进度安排
1、查找资料,提出总体方案
1天
2、分析、设计、调试、实现
3天
3、检查、整理、写设计报告、小结
1天
学生姓名:
指导时间:2011-6-27 至 2011-7-1
任务下达
2011 年 6 月 27 日
考核方式 1.评阅 √
2.答辩 √
指导地点:F 楼 312 室
任务完成
2011 年 7 月 1 日
视实践教学,学生对理论知识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
响。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应用微机原理中汇编的几个步骤——编辑、汇编、 连接、运行或调试运行,使得在doc界面完成图形变换。
关键词:微型计算机原理 接口技术 汇编语言 实践教学 doc
二、设计的题目:
图形变换程序
三、设计目的:
1. 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 2. 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3. 通过对汇编语言程序代码的阅读、修改、设计,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汇编语言应用程序的 编程,提高实践编程能力。
四、设计内容:
-1-
4.1 程序的内容与要求: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课程设计
结合微机原理知识,查阅有关资料,完成一个图形变换的程序编写,系统具有 4 种可选
择的功能,按字母“Y”画一个由点组成的园;按字母“S”画一个由不同颜色填充的三角形;
按字母“Z”画一个由不同颜色填充的矩形;按字母“个:函数名为 YUAN,SAN 和 ZHENG,分别具有画圆、画三角形和画矩形的
功能。
调用关系:根据指令 SA: CALL SAN
JMP INPUT
ZHEN:CALL ZHENG
JMP INPUT
YUA: CALL YUAN
JMP INPUT
当转移到各标号时,调用不同的子程序,从而实现绘制图形。过程返回指令 RET 定义在
(1)各模块功能实现........................................................................................4 (2)典型指令的应用........................................................................................4 七、程序流程图............................................................................................................5 八、文件的编辑、连接和运行结果............................................................................6 8.1.汇编源程序文件(ASM,MASM)...................................................................6 8.2.连接目标文件(LINK).....................................................................................7 8.3.运行可执行文件.............................................................................................7 九、程序的调试............................................................................................................8 9.1.程序结构设计特点.......................................................................................8 9.2.调试程序心得...............................................................................................8 十、小结与体会............................................................................................................8 十一、附录....................................................................................................................9 ①源程序代码(简单注释).................................................................................9 ②参考文献...........................................................................................................18 ③组员分工...........................................................................................................18
BIOS 调用中并没有现成的显示圆、三角形和矩形的功能,故编写了三个子程序,采用段内 调用子程序的方法来实现.其中圆用在屏幕上显示 12 个小圆点以围成一个圆来实现,12 个小 圆点的行列坐标事先定义在一个变量中.三角形和矩形的实现原理是采用控制写点的方式, 行、列、块的颜色不是采用变量表示,此处的三角形用寄存器表示,使用了堆栈技术;矩形使用 的也是寄存器,但没有使用堆栈.整个程序的结构如图所示。
4.1 程序的内容与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程序运行条件..................................................................................................2 4.3 输入/输出描述................................................................................................2 五、设计思路................................................................................................................3 六、程序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3 6.1 段定义说明......................................................................................................3 6.2 子程序功能说明..............................................................................................4 6.3 算法描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