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之路时光荏苒,岁月更迭,蓦然回首,我在教学园地里辛勤耕耘已十九个年头了。
这些年来,领导的信任,前辈的指教,自身的执着追求、刻苦努力、奋发进取,我从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2006年9月,又荣膺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中学特级教师的称号。
回首往事,十九年的教育教学历程中留下了自己成长路上的一处处足迹……在教学园地辛勤耕耘在中学时代,我向往平凡而又崇高与神圣的教师职业,期望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
1984年高考录取时,我毅然放弃就学其它院校的机会,选择了师范院校,成了龙岩师专化学系的一名学生。
在校期间,我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积极追求进步,于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1987年,我怀着满腔热情与对信念的追求,走出大学校门,踏上教师之路,被分配到云霄县火田中学任教。
这是一所创办不久的农村中学,办学条件差,生员质量参差不齐。
面对这种现状,我能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精心调教,加强课外辅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辛勤的努力得到回报,我所任教的班级在1988年的中考中获省初中毕业会考全县化学科评比第一名。
这对刚步入教坛的我是个很好的鼓励,它增强了我搞好教学工作的信心。
次年,我被调入省重点中学云霄一中任教。
这里,高水平的教师云集,教学质量要求高,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考验。
我感到,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但要更加刻苦努力,还要继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为此,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业务学习,经过几年的业余函授进修,于1991年6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福建教育学院化学专业,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2004年,我参加了福建省化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学习;2006年4月结业于福建师大“教学论”研究生进修班。
这些进修、学习,使我的专业业务能力得到充实、提高,知识得到更新,也促进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
自调入云霄一中任教以来,我担任过一届初中毕业班和六届高中毕业班的化学科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虚心地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汲取他们的好经验,改进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精心备课,认真阅读教学刊物,取人之长,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及晚自习下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要求,加强对学生辅导,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使教学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所教的学生学习兴趣高,师生间教与学配合默契,教学成绩显著。
2001年、2003年,我担任高三年理科综合备课组长,理科综合分别以平均582.08分、199.25分居漳州市各中学第三名和第四名。
在教学中,对待“学困生”我从不歧视打击,不另眼相待,总是满腔热情地给予关心和帮助,如春雨润物,促其上进。
来自山区的95届学生罗桂林因学习不得法,化学科成绩较差,严重影响各科总分,信心不足。
发现这情况后,我主动找他谈话,帮他寻找原因,及时给予鼓励,定时给予辅导。
此后,他信心倍增,成绩提高较快,在高考中化学取得100分,顺利地考上省建筑专科学校。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热心组织学生开展学科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这也取得了较好成绩:1991年,我指导学生参加市化学竞赛获团体冠军,其中一名学生获市一等奖并入选省化学夏令营,本人获“园丁奖”;1998年,指导学生刘团文参加省化学竞赛获市三等奖;2000年6月指导吴青林获全国化学竞赛(福建赛区)二等奖,本人荣获“园丁奖”;2002年指导学生吴明辉获全国化学竞赛(福建赛区)三等奖。
看到自己所指导的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奖,我为自己辛勤的付出感到欣慰。
走上校领导岗位后,我依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而努力着。
我担任2003届高中毕业班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一边搞好担负的教学工作,一边抓毕业班的全面工作。
加强管理,狠抓教学质量,不辞辛苦,与师生一道努力拼搏,终于获得可喜的成绩。
该届毕业班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正取生上本科线251名,超市教育局下达可比目标数47名,本科上线率达80.71%,跃居全市达标中学第四位,本科上线率提高幅度达22.65%,位居全市各中学第三位,是2003年全市高考本科可比目标数、上线率、提高幅度三项均受表彰的唯一一所达标学校,受到市、县领导和社会的好评。
从教十九年来,我一直把化学教学当作一门富有研究价值的学问,潜心研究,讲究教学艺术,寓教于乐,上课时,既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增长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学习和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善待每位学生,注重信息双向传递,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心灵智慧,这是我教学成功之所在。
在教研教改路上不懈探索为了与同事们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我多次积极承担公开教学任务。
为了把公开课上好,每次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把公开教学课上好,受到同行们的称赞。
1997年12月,在两年一度的省“创优评优”活动中,我以突出的表现,一路闯关,荣获省优秀青年教师的称号,成为全县唯一获此殊荣的化学教师。
1999年4月,我被CN刊物《福建中学教学》编辑部聘为特约撰稿人。
2004年7月,我有幸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接受了为期两年的培训。
想成为一名省学科带头人,没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是不行的。
为此,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如饥似渴地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每次培训学习都是与原有教学观念的强烈碰撞,经过两年的学习与实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已经溶入我的思想;Webcl自主学习模式,也成为促进我专业成长的终身学习模式。
但是,再好的理论,必须经过实践,才得以深化和发展。
两年来,我坚持把所学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构进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尝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倡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取得一定的成效。
平时,我能结合所学的新课程理论知识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对人教版、山东版、江苏版的高中化学新教材进行研究,撰写了《2004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角色的定位》、《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功能研究》等论文发表于CN刊物。
积极参加课题研究。
承担省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科研课题,研究成果《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功能》发表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CN,200 5年第12期)。
担任省“十五”教育重点科研课题《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组长,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担任省级课改样本校科研课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组长,充分发挥样本校的先行先试作用,研究成果《关于加强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指导意见》已提交省教育厅供决策参考。
此外,还较好地发挥了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示范辐射作用。
如给全县化学教师作了《2 004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的讲座;协调组织召开了面向全县的教学研讨会,我在会上作了国内外课程改革情况的介绍; 协调组织开展了面向全市的教学开放周活动,受到了兄弟学校的好评。
多次进行公开教学或专题讲座,市级公开教学《试卷讲评》一节,能紧扣《考纲》,师生互动好,受到听课老师较高评价。
作为漳州市省级高中课改样本校联席会议成员之一,能认真积极为漳州市高中新课程实施出谋献策,在会上多次作了专题发言,观点新颖,可操作性强,对市兄弟学校实施高中新课程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开展一个又一个的课题研究,撰写一篇又一篇的论文,作一次又一次的讲座,上一次又一次的公开教学课,它们花去了我不少的时间、精力与心血,但我觉得能为教学研究尽一份力是应该的。
而我也在研究探讨中经受了锻炼,提高了自身的教研能力和业务水平,也引领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2005—2006年,我两次被漳州市职改领导小组聘为市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委会委员兼化学科专家组组长。
在德育工作中磨砺成长从教十九年来,我当过班主任、年段组长,任过校团委副书记、书记,当过校政治处副主任、党总支委员、党总支副书记,现任副校长。
不管职务如何变化,我都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并恪守“不干则已,干则一定要干好”的信条,爱岗敬业,以高度的责任心,尽力做好所担负的工作,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做出贡献。
当班主任期间,起初缺乏经验,我边干边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对自己严格要求,重视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学生。
平时,关心爱护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打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平时,我勤于家访或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与生活。
当寄宿生经济接济不上时,我总是主动给予帮助,给他们送去温暖。
此外,我还主动配合科任教师,调动科任教师的积极性,共同来管理教育学生。
我所带班级团结向上,集体荣誉感强,充满朝气与活力,多次荣获校先进班集体、先进团支部的荣誉。
1989年9月至1 992年7月,我担任高中年段组长期间,注意团结年段教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制定奋斗目标,扎实提高教学质量。
在师生共同努力下,92届高中毕业班在高考中成绩居全市同类重点中学第一名,该年段被评为县“三育人”先进集体。
从参加教学工作之日起,我便与共青团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为把共青团工作做好,我竭诚尽智。
1996年12月起,我担任校团委书记,深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团队工作的首位,将团队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抓学生自治自律入手,建立健全了学生干部值日制度、校园卫生评比制度,使长期困扰校风建设的不良行为明显减少,校风建设得到加强,共青团员在学生中切实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校团委工作在原有基础上也有了长足进步,迈上了新台阶。
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的工作得到省委组织部领导充分肯定,团学刊物《望安青年》和《千帆》定期出版并有创新与发展,为兄弟团委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我和团委的同志们还举办了许多有特色的活动,如“迎回归”系列活动、首届英语演讲比赛、首届体育节、党的十五大知识竞赛等等,使校园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共青团在学生心里的比重也增加了许多,也在师生中树立了威望。
《福建共青团》、《漳州共青团》、漳州电视台、县有线电视台多次对我校团队活动进行报道。
在校团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共青团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校团委先后被评为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成为我市共青团工作的一面旗帜。
在多年的团委工作中,我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在领导岗位上初展才华2001年5月我被县委任命为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党务、德育工作。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