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民航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用航空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机场建设也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目前,我国机场总量初具规模,机场密度逐渐加大,机场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现代化程度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大连等省会或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城市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我国民用运输机场体系初步建立。
一、机场现状1.通航的城市和机场2009年,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有166个(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65个,军民合用机场45 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63个。
全国机场平均密度为每10 万平方公里1.53 个;4E 级机场25 个、4D 级机场35 个、4C 级机场58 个、3C 级机场29 个。
2.主要生产指标2009年,我国机场吞吐量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旅客吞吐量48,60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9%。
其中,国内航线完成44,90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02% (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116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46%);国际航线完成3705.4万人次,比上年降低1.92%。
完成货邮吞吐量945.6万吨,比上年增长7.04%。
其中,国内航线完成625.1万吨,比上年增长10.85%(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45万吨,比上年增长2.45%);国际航线完成320.5万吨,比上年增长0.32%。
飞机起降架次484.1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4.52%。
其中:运输架次为436.5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5.12%。
起降架次中:国内航线447.4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6.57%(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11.2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82%);国际航线36.7万架次,比上年降低5.41%。
3.旅客吞吐量分布所有通航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在100万人次以上的有51个,比上年增加4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95.77%;年旅客吞吐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的为14个,比上年增加4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64.71%;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32.80%。
全国各地区旅客吞吐量的分布情况是:华北地区占17.60%,东北地区占6.04%,华东地区占29.46%,中南地区占25.68%,西南地区占14.81%,西北地区占4.72%,新疆地区占1.70%。
4.货邮吞吐量分布各机场中,年货邮吞吐量在10000吨以上的有45个,比上年增加1个,完成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98.81%;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57.25%。
全国各地区货邮吞吐量的分布情况是:华北地区占18.35%,东北地区占3.80%,华东地区占43.80%,中南地区占21.67%,西南地区占9.64%,西北地区占1.87%,新疆地区占0.87%。
二、机场发展的特点一是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大型机场初具规模,3个城市的4个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867万,占全国总量的近40%,平均旅客增长率为14.4%,这些机场虽然发展趋势迅猛且经营条件良好,但尚未具备成为枢纽机场的能力;二是以省会城市、东部地区沿海发达城市以及西部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干线机场,构成了航空运输的中坚力量,这些机场旅客吞吐量达7166万,占全国总量的近50%,平均旅客增长率为11%,显示出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三是其他的115个中小机场,它们的数量虽然占到全国机场总量的80%,但其承担的运量却仅占10%左右,其中占全国机场总量55%的78个小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尚不足10万人次,企业平均负债率高达70%以上,靠政府财政补贴过日子,这些机场绝大部分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经营环境十分脆弱,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
三、机场建设的发展趋势1.机场开发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20世纪末,机场的开发基本上还是考虑其自身利益的要求。
尽管机场所在城市的政府在确定机场选址、制定其战略发展规划时,考虑到机场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但由于体制和意识的限制,在制定和实施机场规划时很少能从更宏观的层面去考虑周边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图式。
近十年来,机场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其对周边和城市发展的拉动和规模效益。
因此,在制订机场的战略发展规划时,一定要将其和当地的区域和城市规划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到机场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潜力。
航空城的概念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
在机场及周边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将机场及周边地区开发成卫星城,结合现代物流中心、免税商务区、会展中心等或设置机场经济开发区等模式,综合考虑发展该地区的相关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和就业等问题。
在微观层面,机场的开发要特别注重未来的灵活性,要考虑到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平衡解决方案,能够灵活应对机场未来的发展和功能需要。
2.生态及节能设计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愈发强调环保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生存问题。
机场航站楼设施作为大型的公共设施,尺度巨大,配备有大量复杂的各种设备和系统,其能耗颇大,因此,生态及节能设计是在航站楼设计中必须实施的—个重要原则。
在照明设计方面,要能充分的利用太阳能。
3.强调旅客体验,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当今世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进程,各国间的航空业务量不断增加。
运营方面,航空公司将进一步探索低成本的运营模式,以降低旅客的旅行成本。
航空公司的联盟运作模式在不断深化,以给旅客提供更舒适、经济的服务和更方便的中转换乘。
航空公司也将在航站楼内给旅客提供更完善的各种设施。
航站楼设计方面更注重人性化的设计,除了创造良好的门户形象,更注重在陆侧和空侧创造良好的到达感,强调旅客体验。
4.增加非航空业务活动机场的主要任务是给旅客、航空公司、驻场单位和其他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航站楼及其他辅助设施。
按照国际经验,机场收入的50%甚至更多将来自于非航空业务活动的方面。
因此,机场当局应深入探索可增加非航空业务活动的领域和商业运营模式,以最大化的增加机场的运营利润。
欧美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供借鉴,而国内80%以上机场运营赤字的状况急需改善。
综上所述,我国机场业的发展虽然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国土面积相当的美国比较,我国公用机场数量只有美国的1/17,航班运输机场只有美国的1/5,无论数量还是业务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我国机场的发展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机场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机场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对地方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和规模效应,加强战略规划并要对未来有足够的前瞻性,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也将大大提高机场的运营效率。
只有与时俱进,把握现代机场发展特征及趋势的机场设施建设开发,才能给机场的运营提供成功的保障,才能使中国完成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
【英文文献】:When it comes to duty free sales aimed at Chinese consumers, beauty companies are coming together on a strategy: Go deeper.Developing a presence in the country's major airports of Beijing, Shanghai and Hong Kong is no longer enough to capture the booming China travel retail business, said beauty exhibitors at this year's Tax Free World Association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which was held here last month. To counting Chinese traveling abroad,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presence in the country's secondary airports, such as Dalian, Guangzhou and Shenyang. "There are now around 20 international airports in China," said Terry Chua, the director of travel retail in Asia/Pacific for Coty Prestige. "Their infrastructure is developing very quickly. There is a lot of activity, and a lot of opportunities." "I think we can expect to see an even bigger increase in secondary airports," Chua noted. "More people are coming in to Beijing and Shanghai, and are taking time to see surrounding cities as well. There will be a halo effect with the secondary cities."参考资料:1. 中国民航总局2009年全国机场生产统计报表;2. 《机场卓越经营》第46页作者:马少华主编;3. 《中国民用机场建设发展报告》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主编中第28页的文章《21世纪现代机场的发展趋势》作者:罗隽;4. 《民航机场地面服务概论》作者:李永、朱天柱编著;5. Brands See Opportunity in China's Airports auther: Lowther,Bet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