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秋浦歌》

《秋浦歌》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生活的辛酸和他们那种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及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

2、认识“赧”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生活的辛酸和他们那种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通过诗歌读懂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之心。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初识李白。

【课件1】
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李白的诗句吧,背来听听。

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1、师:同学们,从刚才这几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一个非常丰富的李白。

李白一生写了大量诗歌,但有一首却是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极为罕见、极为珍贵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秋浦歌》第14首。

(板题:强调怎么记住“浦”字)
2.读题,释题
(1)师:谁来读读诗题。

(指名读)
追问:知道“秋浦”在哪儿吗?秋浦歌是什么意思吗?【课件2指名读】
补充:李白晚年曾五游秋浦,所作《秋浦歌》共17首。

今天学的这首是其中的第14首。

(3).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秋浦歌》这首诗,注意,认认真真读上2遍。

读时,注意诗中的一个生字,结合注解把它读准了,争取把诗念得字正腔圆。

(1)自由练读(生自由读课文)【课件3《秋浦歌》原文】
(2)检查读(指名朗读)(同桌互读)
三、读悟诗句
预设一:炉火照天地【课件4】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
(2)师追问:这景象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壮观、美丽、气势浩大)
(3)师:请读出场面的壮观——炉火照天地。

【板书:壮观】
预设二:红星乱紫烟【课件6:现代炼铁中钢花四溅的画面】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
(2)师追问:那“乱”是什么意思?
(3)师问: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热火朝天、壮观、壮美、危险的、你的心真细啊!不愧是农民的子女!)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起。

(生读)
(4)师: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李白的心情如何?
(兴奋、欣喜、新奇、赞叹……带上这份情感读这两句诗)
预设三:赧郎明月夜【课件7】
(1)问:谁眼前还出现了什么画面?(在这月夜里,一群光着膀子的冶炼工人,他们的脸被熊熊的炉火烤得通红通红。


(2)师:你看到的是一幅赧郎月夜冶炼图。

(板书:月夜冶炼图)
(3)师:诗中的“郎”指的是——(生:冶炼工人)
老师查过字典,“赧”字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

那请大家想想,冶炼工人脸红是因为羞愧吗?(生:不是)那是为什么而红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4)师:工人们的脸,不管是因为什么而红,在诗人看来,那一张张红彤彤的脸,连天空中那轮圆月也映衬得更加明亮了。

再读这句诗。

预设四:歌曲动寒川【课件8】
(1)师:就在这月夜冶炼的场面中,你还听到了什么?
(2)师:川,就是河水、河流。

(3)师:唱着歌儿劳动,是呀,“歌曲动寒川”,这应是怎样的歌声呀?【播放音乐课件:听《劳动号子》】
(4)师:读着这样的诗歌,听着这样的劳动号子,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

(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热火朝天、扣人心弦、鼓舞人心……)
(5)师:这歌曲难道仅仅就是一首高亢激昂、热情奔放、鼓舞人心的曲子吗?这分明就是李白心中对劳动人民的一首——?生:赞歌(板书:赞歌)
(6)师:你认为,诗人要赞美冶炼工人的什么精神?(学生回答)
是啊,这样高亢的号子,这样催人奋进的赞歌,把冰冷的河水给震动了!但,这真的能震动吗?这又是什么写法?(生:夸张)
过渡:这真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

这首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李白诗歌大胆想象、极度夸张的特点。

小结:看啊,月夜的冶炼场面,是何等热烈,何等夺目,何等壮观!请读全诗——
四、走进工人,感受辛酸
过渡:好一幅壮观、瑰丽的月夜冶炼图啊!怎能不令诗仙李白“情动而辞发”,写下这劳动人民的赞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到冶炼现场,走进这群冶炼工人。

请再读全诗——
1.“乱”中感受艰辛
师:读着诗的前两行,哪两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生答后追问)一“照”一“乱”,令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思?(学生自由谈:烈焰升腾、火光冲天、红星乱溅、紫烟缭绕的环境)师引导:红艳艳的火星、炽热滚烫的火星、四处乱溅的火星,可能会溅到哪儿,产生哪些后果?(学生回答)
师:如果说今天的冶炼工人被烫伤了,还能得到及时救治的话,那么在1300多年前,这群冶炼工人被烫伤了呢?(生自由谈)
师:因此,这个“乱”字,让你感受到什么?(生自由谈)
师:让我们一起读“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生读)
师:劳动是这样艰辛,这样危险,可在这明月之夜,他们一面挥汗如雨地工作,一面情绪激昂地放歌,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

再读最后两行——【课件9点击】
2.月夜中感受辛酸
师:同学们,诗学到这儿,我们不仅有许多问题想要问问这群冶炼工人了。

你想问什么?
五、走进李白,感受同情。

1.谈感受: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啊?(生谈)
2.叩问李白:同学们,问了这群工人,你有问题想问问李白吗?(学生自由问后)师:所有的问题只需这一问:李白呀李白,为什么别人都能入睡,而你却不能入睡,偏偏要来到这冶炼现场呢?(生自由猜测)
追问:那李白究竟有什么心事呢?【介绍背景】
3.介绍背景,阅读第十五首诗
大约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左右,年过半百的李白来到贵池,在秋浦等地漫游。

本来傲岸不屈、浪漫的李白,在秋浦时,生活的窘迫、仕途的无望,使他越来越愁肠百结,在这组《秋浦歌》中多有反映。

其中流传千古的是第十五首《秋浦歌》【课件10】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愁啊愁,愁得——“白发三千丈”啊!这是何等悠长的愁啊!再读——
正是怀着这样的愁绪,当诗人看到这一热火朝天而又壮观的劳动场面时,被冶炼工人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撼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劳动的赞歌。

——齐读全诗《秋浦歌》起【课件11】
正是怀着万千愁思,在这夜深人静的晚上,当看到在火星乱溅中仍忘我劳作的冶炼工人,听到他们那高亢、悲壮的歌声,诗人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辛酸,心中不免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之心【板书:同情】,于是写下了这幅月夜冶炼图。

——齐读全诗《秋浦歌》起——总结全文:秋浦歌壮观的是劳动的景象,辛酸的是劳动者的生活;诗人赞美的是劳动者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情的却是劳动者的苦难遭遇。

同学们,看,我们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于文字的表面,还要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走进文章作者的内心。

你们看,这首诗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李白——看到一个充满大胆想象,而又关心劳动人民的李白。

作业设计
李白《秋浦歌》系列诗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

课后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挑自己喜欢的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秋浦歌
壮观赞歌
月夜冶炼
辛酸同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