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E032019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名称: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英文名称:Reading American & British Literary Works学分:2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是针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并在其学习了《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两门专业基础课之后,开设的一门旨在提高学生鉴赏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能力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根据学生的兴趣、语言水平以及相关文化等因素,从全新的角度选择了英美不同时期作家的代表作,主要是小说作品,材料难度适中,涉猎广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英美重要作家的小说作品,掌握其体裁特点、思想内涵、文体风格、所属流派和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文学知识;学会分析小说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英语阅读欣赏水平和英语写作技巧,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及文学批评能力;拓展文化视野,扩大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提高对中外文化的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巩固所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对英美经典小说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从而为其将来得心应手地参加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 知识要求:1)了解—英美不同时期和阶段的重要作家和其小说代表作。
2)熟悉—各个所选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小说代表作的思想内涵、主题结构、文体风格、所属流派、人物刻画、语言风格、写作技巧等。
3)掌握—一定的欣赏小说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2.能力要求:1)了解—通过阅读经典小说,巩固所学文学知识,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熟悉—通过浏览网上的文学资源库,观看文学名著影片,举办作品欣赏讨论会,尝试名著改写,表演人物对话等实践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以及理解小说作品的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学批判能力。
3)掌握—通过一定的阅读强化训练,加强学生文学鉴赏的敏感性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既是《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的拓展课程,又与基础阶段的其他专业课程相辅相成。
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读的能力,还要了解英美文学史、英美社会文化与习俗的基本知识,具备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
因此,学生在上好本课的同时,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其他素质,学好相关学科,做到既具有精湛的语言基本技能,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学分为2分,建议开设32学时使用教材:1.《英美经典小说赏析》. 张伯香, 龙江.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英美文学作品赏析》. 周定之.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1.《英美文学赏析(英国卷)》. 洪流等.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7.2.《英美文学赏析(美国卷)》. 刘爱萍等.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7.3.《英国文学简史》. 刘炳善.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6.4.《新编美国文学史》. 刘海平,王守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5.《文学鉴赏导读》. 林文和.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6.《20世纪英国文学史》. 阮炜等.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9.7.《现代美国小说史》. 王常荣.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8.《英国文学选读》. 王守仁.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英国文学史》. 王佐良.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10.《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 王佐良.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11.《英国文学史及选读(I,II册)》. 吴伟仁.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2.《美国文学史及选读(I,II册)》. 吴伟仁.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3.《英美文学选读》. 吴翔林.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六、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议本课程基于任务型教学理论,采用启发式、交互式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鼓励学生访问因特网上的文学资源库,观看文学名著影片,举办作品欣赏讨论会,尝试名著改写,表演人物对话等实践性教学活动,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因材施教;同时,倡导人性化、个性化、研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
七、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式本课程属考查课,考核方式为开卷。
成绩评定方案及标准如下:学生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是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听课态度、回答问题、课堂活动参与度、作业完成数量和质量而定的;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形式,要求学生在学期末根据所学任一个英美小说作品撰写500字以上的英文评论,内容要包括作者介绍、作品主要内容、人物分析、写作手法、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等等,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文学常识,分析、理解小说作品的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学批判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Lesson One Jane Austen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奥斯丁的生平、文学地位、家庭小说的题材、主题和艺术特色等2.熟悉—《傲漫与偏见》片断:分析小说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3.掌握—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4.教学重点—《傲漫与偏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5.教学难点—风俗小说;二寸牙雕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奥斯丁的生平、文学地位、贡献和主要的小说代表作2.奥斯丁风俗小说的题材、主题和艺术特色3.《傲漫与偏见》的主要内容和时代背景4.《傲漫与偏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5.奥斯丁小说的小题材叙事:二寸牙雕6.奥斯丁小说中的女性叙事手法Lesson Two The Bronte Sisters and Their Novels (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勃朗特姐妹的生平、文学创作与文学地位2.熟悉—《简·爱》和《呼啸山庄》片段:分析小说的内容、主题、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3.掌握—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4.教学重点—比较两部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5.教学难点—比较《简·爱》和《呼啸山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勃朗特姐妹的文学地位、生活背景、文学创作和主要代表作2.《简·爱》和《呼啸山庄》的内容和主题3.两部小说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4.比较两部小说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尤其是其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Lesson Three Thomas Hardy and Tess of D’Urbervilles (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哈代的生平、文学地位和创作2.熟悉—《德伯家的苔丝》片段:分析小说的内容、主题、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3.掌握—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4.教学重点—《德伯家的苔丝》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和艺术风格5.教学难点—时代背景:宗法制农村经济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哈代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主要的小说代表作2.哈代作品的题材、主题和艺术特色: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体现了宿命论和悲观主义色彩3.《德伯家的苔丝》的主要内容和主题4.《德伯家的苔丝》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和艺术风格Lesson Four Katherine Mansfield and Her Short Stories(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曼斯菲尔德的生平、文学地位和小说创作2.熟悉—《游园会》、《幸福》和《帕克大妈的一生》三篇短篇小说:分析小说的内容和主题、人物刻画和心理描写3.掌握—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4.教学重点—三篇小说的情节安排、心理描写、人物刻画和艺术风格5.教学难点—分析三篇短篇小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曼斯菲尔德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小说代表作2.曼斯菲尔德小说的题材、主题和艺术特色3.《游园会》、《幸福》和《帕克大妈的一生》三篇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4.比较三篇小说的情节安排、心理描写、人物刻画和艺术风格Lesson Five James Joyce and His Novels(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乔伊斯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文学创作2.熟悉—《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和短篇小说《阿拉比》:分析小说的内容和主题3.掌握—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4.教学重点—短篇小说《阿拉比》的情节安排、心理描写、人物刻画和艺术风格5.教学难点—乔伊斯的小说艺术对现代主义小说的影响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乔伊斯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小说代表作2.乔伊斯的小说题材、主题和艺术特色3.《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以及短篇小说《阿拉比》的主要内容和主题4.短篇小说《阿拉比》的情节安排、心理描写、人物刻画和艺术风格5.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Lesson Six David Herbert Lawrence and Sons and Lovers (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劳伦斯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文学创作2.熟悉—《儿子与情人》片段:分析小说的内容和主题3.掌握—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4.教学重点—《儿子与情人》的人物刻画和心理描写5.教学难点—劳伦斯小说中的象征艺术和意识流手法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劳伦斯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小说代表作2.劳伦斯创作的几个时期及主要成就3.劳伦斯作品的题材、主题和艺术特色4.《儿子与情人》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母亲-儿子-情人关系5.《儿子与情人》的人物刻画和心理描写6.劳伦斯小说中的象征艺术和意识流手法7.劳伦斯的性爱小说Lesson Seven Virginia Woolf and Her Novels (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伍尔夫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文学创作2.熟悉—《到灯塔去》和《达罗卫夫人》片段:分析小说的内容和主题3.掌握—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4.教学重点—两部小说的情节安排、心理描写、人物刻画和艺术风格5.教学难点—意识流小说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伍尔夫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小说代表作2.伍尔夫的作品题材、主题和艺术特色3.《到灯塔去》和《达罗卫夫人》两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4.两部小说的情节安排、心理描写、人物刻画和艺术风格5.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和发展6.伍尔夫对现代主义的影响Lesson Eight Washington Irving and His Short Stories (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欧文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文学创作2.熟悉—《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分析小说的内容和主题3.掌握—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4.教学重点—两篇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刻画、时代背景和艺术风格5.教学难点—欧文对美国文学的贡献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欧文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小说代表作2.欧文的小说题材、主题和艺术特色3.《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两篇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4.两篇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刻画、时代背景和艺术风格5.欧文对美国文学的贡献:美国文学之父(美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声望的作家)Lesson Nine Edgar Allan Poe and His Short Stories (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爱伦坡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小说创作2.熟悉—《厄谢尔堡的倒塌》:分析小说的内容和主题3.掌握—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4.教学重点—《厄谢尔堡的倒塌》的情节安排、人物刻画、氛围渲染和哥特式风格5.教学难点—哥特式小说的特点;爱伦坡对侦探类小说的贡献:侦探小说的始祖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爱伦坡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小说代表作2.爱伦坡作品的题材、主题和风格3.短篇小说《厄谢尔堡的倒塌》的主要内容和主题4.《厄谢尔堡的倒塌》的情节安排、人物刻画、氛围渲染和哥特式风格5.哥特式小说的特点6.爱伦坡对侦探类小说的贡献:侦探小说的始祖Lesson Ten Nathaniel Hawthorne and The Scarlet Letter (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霍桑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文学创作2.熟悉—《红字》片段:分析小说的内容和主题3.掌握—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4.教学重点—《红字》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心理描写、象征手法及其语言特色5.教学难点—清教主义思想及其加尔文教条中的“原罪”对霍桑的影响;“红字”的象征意义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霍桑的生平、文学地位和小说代表作以及对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贡献2.霍桑作品的题材、主题和艺术特色3.小说《红字》的主要内容和主题4.《红字》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心理描写、象征手法及其语言特色5.清教主义思想及其加尔文教条中的“原罪”对霍桑的影响6.“红字”的象征意义Lesson Eleven Herman Melville and White Whale(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梅尔维尔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文学创作2.熟悉—《白鲸》片段:分析小说的内容、主题和艺术风格3.掌握—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4.教学重点—《白鲸》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象征手法及其语言特色5.教学难点—航海小说;生态伦理学;“白鲸”的象征意义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梅尔维尔的生平、文学地位和小说代表作2.霍桑小说的题材、主题和艺术特色3.小说《白鲸》的主要内容和主题4.《白鲸》的主题(表层及其深层意义)、结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人物刻画、象征手法及其语言特色5.航海小说的特点6.生态伦理学7.“白鲸”的象征意义Lesson Twelve O’ Henry and His Short Stories (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欧·亨利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小说创作2.熟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一片藤叶》三篇短篇小说:分析小说的内容和主题3.掌握—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4.教学重点—三篇小说的曲折情节、人物刻画、艺术风格、幽默手法和语言特色5.教学难点—出人意料的结尾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欧·亨利的生平、文学地位和小说代表作2.欧·亨利小说的题材、主题和艺术特色3.《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一片藤叶》三篇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4.三篇小说的曲折情节、人物刻画、艺术风格、幽默手法和语言特色5.出人意料的结尾Lesson Thirteen Theodore Dreiser and Sister Carrie (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德莱塞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文学创作2.熟悉—《嘉莉妹妹》片段:分析小说的内容主题和情节3.掌握—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4.教学重点—《嘉莉妹妹》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和体现的社会意义5.教学难点—德莱塞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德莱塞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小说代表作2.德莱塞小说的题材、主题和艺术特色3.小说《嘉莉妹妹》的主要内容和主题4.《嘉莉妹妹》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和体现的社会意义5.德莱塞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Lesson Fourteen F. Scott Fitzgerald and The Great Gatsby (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菲茨杰拉德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文学创作2.熟悉—《了不起的盖茨比》片段:分析小说的内容、主题、情节、艺术风格3.掌握—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4.教学重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和讽刺手法5.教学难点—《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菲兹杰拉德与“爵士时代”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菲兹杰拉德的生平、创作生涯和小说艺术2.菲兹杰拉德小说的题材、主题、艺术特色和时代内涵3.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要内容、主题和社会意义4.《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和讽刺手法5.《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6. 菲兹杰拉德与“爵士时代”Lesson Fifteen Ernest Hemingway and“The Old Man and the Sea”(2学时)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海明威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文学创作2.熟悉—《老人与海》:分析小说的内容主题、情节和艺术风格3.掌握—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4.教学重点—《老人与海》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5.教学难点—海明威小说的艺术特色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海明威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小说代表作2.海明威小说的题材、主题和艺术特色3.小说《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和主题:老人—男孩—大海三者的关系和象征意义4.《老人与海》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5.《老人与海》的象征手法6.海明威小说的艺术特色:“迷惘的一代”、“硬汉”形象、“重压下的风度”、“冰山”原则等Lesson Sixteen William Faulkner and “A Rose for Emily” (2学时)一、本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福克纳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和文学创作2.熟悉—《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分析小说的内容、主题和情节3.掌握—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4.教学重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主题结构、艺术风格、人物刻画、象征手法、语言特色、氛围描写和社会意义5.教学难点—福克纳与美国南方文学;“福克纳文体”;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福克纳的生平、文学地位、文学贡献、小说代表作和他的“约克纳帕塔法”神话王国2.福克纳作品的题材、主题和艺术特色,如“意识流”、“内心独白”、“时序颠倒”、“对位式结构”、“象征隐喻”等3.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主要内容和主题4.《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主题结构、艺术风格、人物刻画、象征手法、语言特色、氛围描写和社会意义5.福克纳与美国南方文学6.“福克纳文体”7.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执笔人:杜洪晴,马龙云,薛冰莲审定人:批准人:制定(修订)日期: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