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教学设计
①书写原则
②表示意义
五、作业布置
练习书写1-20号元素符号
练习
C、N、Fe说出其表示的意义
讨论回答3H代表的意义?
尝试练习书写记住一些常用的元素符号
通过练习对以后化学式的学习打好基础,加固记忆
六、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次听评课收获颇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长处,总结如下几点:
1时间把握不怎么好,下课压堂一分钟左右,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意,做到按时上下课。
通过学过的知识明白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发生变化,而原子和元素不变。
元素在地壳和生物中的分布
讲述:世界是物质的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哪元素在自然界是如何分布的?
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2.地壳中含量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3.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前四位的是?
3.3元素教学设计
课题
元素1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围观结构认识统一起来。
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且会用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4.逐步积累化学用语,走进真正的化学世界。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步骤强调规范,形成基本的技能技巧。
3课程目标字太多、太小,给学生浏览时间太短,这次之后会及时纠正,不会再出现类似低级错误。
4相对原子质量概念中强调的是某原子的绝对质量比上碳12原子的1/12.,概念中没有强调绝对质量。
5优点:教态,评价方式比较好,学生活动比较成功,
2.哪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什么发生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质疑概念?
举例(写出文字表达式对应的写出化学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思考并回答: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发生变化原子不变元素也不便
通过碳元素,氧元素的例子理解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原子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3.以碳-12原子的质量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其相比。
复习旧知识,为下文的元素做铺垫
一、元素
含义
1.C-12原子(质子数是6,中子数也是6),那中子数为7,8....哪称为什么呢?
2.找相同?
3.元素的概念: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思考回答
C-13 C-14....
重难点
元素的含义及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物质的构成?
2.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原子的结构?
4.相对原子质量?
以C-12为例
学生回答:
1.分子、原子和离子。
2.分子保持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生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5.生物中元素含量排前三的是?
地壳中元素含量巧计口诀:嫁闺女贴给哪亲家美
生物中元素含量巧计口诀:氧探亲
通过问答的形式记住地壳和生物中元素的含量
二、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讲述:了解了元素在地壳中和生物中的含量,哪这些元素怎么书写呢?(课件展示图片元素符号的书写)
1,元素符号书写的规则
元素符号国际标准是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大写,第二个小写的原则。(一大一小)
一个字母需要大写。
2,元素符号代表的意义
讲述:以O为例
①氧元素
②一个氧原子
元素符号H,C,Fe,表示的意义?
3H代表的意义?
讲述:3代表H原子的个数。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1、元素的含义
2、元素在地壳和生物中的分布
3、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质子数相同
通过C-12为例,说出相同之处,引导学生说出元素的概念
原子
质子数
中子树
核电荷数
氧16
8
8
8
氧17
8
9
8
氧18
8
10
8
提问:1.质子数为8得称为什么元素?
氧元素
观察思考并谈论后回答质子数(核电荷数)
通过概念进行练习巩固
归纳:元素是宏观的,原子是微观的。
举例(课件展示)生活中钙锌的使用化肥
其中的“钙,锌,氮”指的什么?
总体整堂课较顺畅的完成,明白自己的不足及优点,听取各位老教师的指点,争取改正自己的不足哦,发扬优点,争取下次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