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19年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其它一切非农业得以发展的前提。

无疑,相对落后的农村的稳定和繁荣,将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根本保证。

农民这支队伍带得好与坏,直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继续实行向农业倾斜的政策,提高计划、财政、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重,并且切实做好粮食、棉花等农副产品的收购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狠抓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都增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但在其发展的背后,目前农村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尤其存在一些潜伏性的危机,如果不对其及早加以重视和解决,有可能引起整个社会的振荡。

当前我国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村干部工作粗放,农村工作缺少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这后,面对着巨大的个体小农群体,国家在农村实行互助组、初级社的基础上,于20**年发动了“公社化”运动,把74万个农业初级社改造成2.6万个“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既是农村的经济组织,又是农村的政权组织,是“政社合一”单元社区,实行集中管理,集中劳动,评工论分的制度。

人民公社制度为国家机关用行政命令手段指挥生产,用强迫方式控制农民提供了方便。

以致于十年动乱期间,农民没有任何生产自主权,种什么作物,种多少亩,交售多少粮食,从事哪些公益事业,都要由上级机关说了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开始全面转型,经济体制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农民从集体耕作转向了家庭联产承包制。

按理说,乡村干部的工作重点也应随之转移,遗憾的是我们许多乡村干部还是习惯指挥“大兵团”作战,而不习惯于为分散的农户服务;习惯于训斥农民,不习惯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习惯于行政命令,不习惯于用法律法规管理群众。

各级农业部门也是较多的注重决策层表面的研究,而较少的注重执行层面的实际情况;更多的注重物质成果,较少的注重农民的思想动态。

以致于一些地方党群关系疏远,干部和农民思想难以找到共同语言,一些乡村干部既不愿意也不懂得如何做群众工作。

众多乡镇干部甚至把农村工作简化成:收税费、统报表、控人口这“三大任务”。

似乎只要收上各种税收,报上各项数据,计划生育不亮黄牌,全年的工作就算完成了。

如地处黄土高原贵州省纳雍某自治县的一个村,近**年没有召开过政策贯彻会议,再加上其它宣传设备缺乏,群众对党的政策几乎是一无所知,该村的一位农民说“俺只知道交钱,交皇粮”。

这种忽视了做人民群众工作的严重后果,就是如今农民思维方式与干部工作行为的对抗。

在农民的心目中,现在的干部就是“要钱、要命(计划生育)”。

为了对抗“要钱”、“要命”,许多农民已从家庭作业的小天地里走出来,推举出他们自认为“信得过”的领头人,或以减轻农民负担为因,或以天灾人祸为由,盲目而又有组织的向合理和不合理收费进行有力的反击和坚决的抗衡。

当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农民“闹事”多数源于此。

由于乡村干部的素质、工作方式都不能适应社会大变革的需要,只能听命和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

在新的历史情况面前,又不能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对农民缺乏应有的感情,因此工作上缺少起码的群众基础,一旦出事,要么靠放弃原则“息事宁人”,要么靠恐吓手段“以纸包火”,形成工作方式及工作效率的恶性循环。

2、基层政权严重虚弱,村级班子后继乏人村级基层组织是党和国家政权大厦的基石,是党和政府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是我们党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战斗堡垒,作用十分重要,千万松垮不得,破坏不得。

但是在新的历史情况下,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已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

一些乡镇长期忽视农村党员的发展和村级班子后备力量的培养,造成村党支部领导班子严重老化,后继乏人、力量虚弱和战斗力下降。

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中心对湖南永州地区茶陵县的村级领导班子进行调查中发现:该县有427个自然村,支部书记平均年龄达47.3岁,当支部书记时间在**年以上的有35人,占8.7%,在位20~**年的有98人,占24%,其余大部分的任职时间也在**年左右。

众多村已有10多年没有发展新党员了,个别村甚至只有**年前的入党的老党员,村支部改选时,只能在责任领导班子中选,找不到一名合适的新代表。

从这个问题的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忽视党员发展和接班人培养的问题,但其真正的实质却是农村中“有头脑”的农民与我们争夺农村基层领导权的重大问题,我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有的村故意不发展新的党员,有的村干部则让自己的子女或其它亲属接替自己的职务,以造成一种村里大权长期唯我独掌的局面,党支部变成了家庭支部,村办集体企业变成家庭成员企业。

个别村干部凭借基层政权行成一种家族势力,在村里为所欲为,横行乡里,搞老子天下第一。

20**年《人民日报》曾报道过湖北省安陆市李店镇高岩村原任党支部书记朱光波,在村里说一不二,村组成28名干部,他可以随便撤换。

他任支部书记6年,其撤换村组干部66名。

他的大哥朱光金在村里是一人之下,千人之上,什么都可以管,但谁也说不清朱光金担任什么职务。

朱光波的堂弟朱光峰坐了4年大牢,刑满释放还不到一年就被朱光波任命为村管企业的副主任。

这样的基层政权,群众对他们得罪不起。

同时,他们又凭借这种“独家”优势,或控制乡村两级换届选举,或以工作作要挟,形成与上级政府相对抗的“黑碉堡”,稍不如意就与上级党委乡政府对着干、肆无忌惮。

《南方周末》曾报道湖南安化县有个大丰乡,就发生了村支部书记联合抢乡党委书记的“大丰乡事件”。

20**年,该县委对该乡党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决定将不太称职的乡党委书记调到区工委任职,该乡部分村支部书记以县委没有同他们商量为由,联合起来跑到区里把县委组织部长正在与之谈话的乡党委书记“抢”了回去,并抵制县委派进去的新书记,面对众多村支部书记们的强硬态度,县委为了“息事宁人”,竟放弃原则收回了成命,让被“抢”了去的该乡党委书记继续任职。

该书记为了感谢村干部们的这一伟大“壮举”,擅自动用乡财政资金为牵头的村党支部书记买了城镇户口。

也就是在这个书记的领导下,该乡财政在短短的几年内亏损了数百万元。

20**年底,该县根据省委的统一布置,进行撤区并乡的改革试点,县委再次决定变动这个乡党委书记的工作,个别村干部又故伎重演,新的县委态度坚决、严肃处理了几个为首的村支部书记的肇事者,坚决免去了该乡党委书记的职务,个别村干部的行为才有所收敛。

以上这一事实说明,放弃和放松农村党员的发展和接班人的培养,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它不仅会使基层政权后继乏人,久而久之还会导致整个基层政权的变质和垮台。

3、农民负担过重,集体积累普遍不足尽管党中央三令五申要加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工作,要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但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仍然是当前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热点之一。

据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调查统计:20**年前三个季度农民人均负担额为37.5元,比上半年同期增长了24%,负担水平仍属高位,增长幅度仍超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长速度。

造成农民负担反弹、过重的原因:一是实物价格的抗降性导致农业税额大幅度的增长,屠宰税、农林特产税按人头、地亩的多少平摊的作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二是机构臃肿,吃“皇粮和靠农民养活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的乡村干部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类是脱产干部,乡镇党委、政府及经济机构的业务干部,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各分管部门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他们属国家编制,由财政负担;二类是半脱产干部,即各乡镇党委或政府从事经营管理、水利、土地、畜牧、渔业、广播、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干部”,他们无国家编制,由乡镇参照国家干部工资标准和本地收入的实际情况发给相应的工资;三类是享受固定补贴的干部就是村级领导人,如村长、村支部书记、会计等;四类是享受误工补贴的干部,如村团支书记,妇女主任、民兵营长、治保主任以及村民小组长等。

这四类人员,尽管有些在臃肿机构之外,但他们的收入来源都是只能是财政和农民。

三是基本建设从城市向农村的延伸,形成某些地方违反规定,强行实施的以劳代资。

四是少数某些地方和部门追求所谓“政绩”,在农村办事要求过高过急,不切实际的推行各种达标升级活动,超过当地的现实和农民承受能力。

五是社会负担名目繁多,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屡禁不止,形成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受到的隐形负担。

六是村级集体经济脆弱。

许多内陆省区的县,乡村级集体经济不景气,相当大的一部分无集体收入。

据对陕西省某县的调查,只有约20%的村能基本维持正常运作,30%的村无集体经济收入,40%的村靠向农民收费维持生活,10%的村年年亏损。

集体经济的结据,而一些迫在眉睫的工作又必须完成,无奈收费的手只好伸向农民。

七是自然灾害频繁。

中国的农业是弱质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

据《中国科学报》20**年3月2日报道:20**年至20**年这**年中,全国各种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共计约26000亿元人民币(算到20**年的物价),各种灾害造成的比例大约是: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和干旱,占57%,农业病虫害占5%,林业病虫害和火灾占8%,地震占6%,海洋灾害占5%,泥石流占4%。

从数据不难看出,受灾产业最严重的是农业,从个体对象而言,受灾最严重又主要是农民。

尽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大救灾的力度,各级领导更是身处一线指挥救灾,但无情的灾害造成的损失单纯依靠国家的救助是难以恢复到灾前的状况的,只能靠农民自力更生,生产自救,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上述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并不十分富裕且囊中较为羞涩的农民,必须随时向外掏钱,随时承受各种方方面面的压力。

因而,农民的负担究竟何时能减下来,干部心中无底,农民心中无望。

4、少数干部腐化堕落,干群关系日益紧张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公仆形象,应该同人民群众保持一种融洽的鱼水关系。

但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狠抓经济建设中,放松对干部特别是对农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反腐倡廉工作,正如邓小平同志在20**年3月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的所说:“十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

”(《邓小平文选》三卷第287页),以致有些干部尤其是农村干部中,出现了越来越普遍和严重的腐败现象,个别干部甚至蜕化变质。

有的上身不正,不认真干事,专门搞歪门斜道;有的借公务之名,图谋个人私利,到处吃喝玩乐,有的作风不勤,对工作无热情,对群众无感情,浑浑噩噩过日子,庸庸碌碌划懒船;有的办事不公,缺乏党性修养,不讲政策,不讲原则,不依法依纪依制度办事,方法简单粗暴;有的为政不廉,以职权谋私,搞权钱交易,贪污贿赂,中饱私囊,挖国家和集体的墙脚,吃人民群众的血汗,如此种种,严重损害了乡镇干部形象,严重伤害了群众的感情,致使许多群众对干部没有尊重,只有鄙视;没有理解,只有指责,没有信任,只有猜疑;没有支持,只有反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