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花路方案设计说明0722

百花路方案设计说明0722

涪陵区百花路拓宽改造工程方案设计说明1 工程概况11.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11.2规划简况11.3工程建设的意义11.4设计依据11.5设计采用的规范11.6设计标准2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2 2.1道路现状22.2沿线自然地理概况33、交通量分析与预测33.1现状交通分析33.2交通预测34道路工程设计64.1设计原则64.2平面设计74.3纵断面设计84.4横断面设计84.5路面结构设计84.6路基设计94.7交叉口设计114.8公交及人行系统124.9方案比较135 排水工程设计135.1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13 5.2雨水系统135.3污水系统146 照明工程设计147 综合管网设计157.1电力工程157.2通讯工程157.3给水工程157.4燃气工程157.5竖向控制158、交通工程设计168.1交通标志设计168.2交通标线设计168.3信号控制及电子警察168.4交通监控系统169、景观及附属工程设计179.1景观设计原则179.2道路绿化179.3交叉口景观189.4边坡设计189.5城市小品与标识系统189.6植物配置1910 投资估算1910.1编制依据1910.2投资估算191 工程概况1.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百花路位于涪陵区江南片区,南接兴华西路、鹅颈关立交,北接滨江路,道路全长约1.5公里,现状为双车道水泥道路,部分路段有人行道,本次拓宽改造工程将对其改造为双向四车道,并在道路两侧设置人行道,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幅宽度分为32米和24米的方案进行比选。

本次改造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景观工程和交通工程等。

道路区位图1.2规划简况根据规划,百花路位于江南组团,向西南经过鹅颈关立交可至龙桥组团、李渡组团,向北则接涪陵滨江路,是连接涪陵区东西组团的重要城市通道,等级为主干路,规划道路宽度为32米,双向四车道,其中车行道宽度为16米。

1.3工程建设的意义随着涪陵区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

百花路是连接滨江路、兴华西路两条道路的重要通道,同时百花路也是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进出口的唯一道路,现状为双车道水泥道路,且路面破损严重,车流量较大,已经不能满足交通出行要求,因此对百花路进行拓宽改造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1.4设计依据(1).业主提供的1:500现状地形图及管线资料; (2)业主提供《重庆市涪陵区江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业主提供的双堡隧道方案; (4)业主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1.5设计采用的规范(1)道路工程《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T50162-9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2)排水工程《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鹅颈关立交 百花路滨江路(3)照明工程《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1.6设计标准根据《重庆市涪陵区江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百花路为城市主干道Ⅱ级。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本次设计对百花路做了三个方案进行比选,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主要技术指标表指标名称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道路等级主干路主干路主干路设计速度Km/h 40 40 40路线长度m 1595 1531 1533标准路幅宽度m 32 32 24车行道宽度m 16 16 14 最小圆曲线半径m 40 85 85 最大纵坡%7.4 8 8最小坡长m 110 110 110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2.1道路现状百花路呈南北走向,道路起于兴华西路,止于涪陵滨江路,道路全长约1.5公里,现状车行道宽度约9米,部分路段有波形护栏,局部路段有人行道。

道路平纵面线形指标较低,道路曲折,纵坡较大,起终点高差约为87米,行驶舒适性差,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较为严重,下雨天车多路滑,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道路两侧居民住宅比较多,沿线有加油站,中国烟草公司仓库,天友乳业公司,太极集团制药有限公司等。

道路起点位置(兴华西路交叉口)桥南路交叉口位置恒昌路交叉口位置烟草仓库入口太极集团制药有限公司入口道路道路右侧八层高居民楼道路右侧正在实施的安置房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两侧居民楼百花路终点位置(加油站)2.2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根据现有资料及现场初步踏勘,拟建道路场地原属丘陵地貌区,沿线地形高差起伏变化非常大,现主要以人工回填形成的缓坡为主。

整个场地又丘体及斜坡地形组成,局部形成陡坎及陡坡地形。

场地区最低位于滨江路上,低缓地带地形坡角2°~10°,斜坡地带地形坡角10°~30°,斜坡坡形多呈直线形,局部形成折线形斜坡,陡坡及陡坎处坡角50°~86°。

场区地质复杂程度属于中等复杂场地。

根据现有资料及现场初步踏勘,拟建道路场地原属丘陵地貌,沿线地形高差起伏变化非常大,现主要以人工回填形成的缓坡为主。

(2)气候与水文该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具有温暖湿润、冬暖夏热、秋雨连绵、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多云多雾等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为18.3℃,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3.1℃,夏季极端最高气温达最高气温42.2℃。

多年平均降水量1151.1mm,年最大降水量1544.8mm,年最小降水量740.1mm,降水多集中在5~9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0.3%,最大相对湿度96~100%,最小相对湿度29~42%。

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历年平均风速为2.2m/s,最大风速为24m/s。

(3)地震根据有关历史地震记载和近期观察资料表明:重庆地区于1989年距江北区30公里的江北县统景镇发生过5.2—5.4级地震,震中烈度为7度,是重庆地区有地震记载以来距市区最近,震级最强的一次。

目前重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震级皆较小,但近期地震活动频率较高,属震级小的地震区。

又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重庆地震烈度为Ⅵ度(即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设计按Ⅶ度抗震设防。

3、交通量分析与预测3.1现状交通分析(1)行车车速调查通过现状交通调查,百花路片区交通状况一般,由于现状水泥混凝土面板破损较为严重,特别是大货车跳车现象严重,加之路陡,道路线形比较差,道路通行效率一般,车速不快。

(2)车辆构成比例调查从调查数据看,目前慈云路行驶的机动车中,以小汽车为主,其次为大货车。

小汽车占到65%,小货车占30%,其它为5%。

(3)现状流量调查百花路现状为双向两车道,由鹅颈关通往滨江路车流为下行车流,由滨江路方向通往鹅颈关方向车流为上行车流,根据现状调查,上行车流交通量是624pcu/h,下行车流交通量是872pcu/h,可以看出下行车流交通量比上行车流交通量得多,下行车流交通量是上行车流交通量的1.5倍。

3.2交通预测(1)项目影响区直接影响区域为江南和龙桥组团;间接影响区为周边其它区域:李渡、江北和江东等。

(2)预测年限百花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要求,交通预测年限应为20年。

将交通预测基年确定为2013年,特征年为2018、2023年、2028年,目标年为2033年。

(3)交通量预测由于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活动的多样性和人们出行行为心理的复杂性,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它要求预测人员能比较准确地了解掌握具体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的特征、规律和趋势,如城市的人口规模、构成及增长,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岗位,城市流动人口的大小、分布,交通设施的水平、布局及构成,在此基础上,才能着手进行客运交通需求预测。

预测过程中还要对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型进行慎重的选择,对预测结果(中间的和最终的)合理性、可靠性做出评价,并不断地进行反馈、修正。

本次交通需求预测采用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的传统方法,即四阶段预测法。

在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在涪陵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四阶段”模式,从全方式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着手,至居民出行分布预测,再至出行的交通方式划分,从而得到项目影响区规划年客运交通需求。

该方法考虑了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及其它相关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整个交通系统的内部平衡以及交通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发展。

同时,在具体进行预测工作时,在保证大前提即客运交通需求预测结果准确性及可靠性的条件下,对具体方法作了一定的调整,旨在突出客运需求预测特点,并能提高工作效率。

1)交通发生预测交通发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分区产生的交通量与分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分区所产生的交通量。

通常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其模型为:XYβα+=式中:Y——规划年分区交通发生(或吸引)预测值;X——规划年的自变量值;βα、——回归系数。

模型标定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则∑∑-=nXnY/)(/)(βα22)(∑∑∑∑∑--=XXnYXXYnβ式中:n——分区数。

参考涪陵区综合交通规划成果,2020年主城区居民每日人均出行次数为2.58次,出行目的主要为上班、上学、其它活动(购物、业务、娱乐、探亲访友等)和回家。

2)交通分布预测出行分布是指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任意两个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与这两个分区各自的出行生成量和区间出行阻抗相关,出行分布的预测即对各交通区之间及各交通区内部的出行量进行预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