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涉外取证文件办好公证认证才具有法律效力

涉外取证文件办好公证认证才具有法律效力

涉外取证文件办好公证认证才具有法律效

涉外取证文件办好公证认证才具有法律效力
涉外公证,是指公证机关根据国内或国外当事人的申请,按照法定程序,对申请人需要在国外实施的法律行为、文件和事实的真实性、合理性给予证明的一项公证行为。

其公证事项依不同的内容而不同。

涉外公证的事项大致包括:
(1)证明公民或法人的身份关系,如出身、年龄、经历、学历、职别、职称、工龄。

(2)证明婚姻家庭关系,如结婚、离婚、收养、认领、监护等。

(3)证明某人生存、死亡、失踪、确实住所。

(4)证明遗产继承、遗嘱。

(5)证明财产的馈赠、分割、转让及委托书。

(6)证明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等。

公证机关办理涉外公证,除了应当遵守国内公证的基本原则和程序之外,还必须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文书使用时效等特殊原则;在程序上,除了依法办理公证手续外,还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办理
认证手续。

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法律法规,很多涉外文件在其办理国是具有法律效应的,但若该文件没有做驻外使馆公证就拿到其他没有加入海牙公约的国家,那么在此国这些文件是不具有法律效用的,其作用等同于废纸。

由于中国还没有加入取消文书大使馆公证认证的《海牙公约》,因此,国外的文书拿到中国使用,就必须先办理中国驻外使馆公证认证,公证之后这些文件才能在中国有效使用
我国公民在申办前往国的有关签证等事项时,对方要求提供的必备的证明材料中,一般都需要提供有关申请人与签发国的亲友等的关系及其他有关法律行为或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公证文书,以便得到签证及处理有关涉外事项。

这种公证具有域外的法律效力。

涉外公证和国内公证是我国公证活动的两个组成部分。

其共同之处是:都代表国家行使公证权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加以确认并予以证明,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但涉外公证与国内公证相比,又有以下不同之处。

1.申请公证的当事人不同。

涉外公证的申请人除我国公民外,还有华侨、归侨、侨眷及外国人;而国内公
证的申请人,只能是我国公民。

2.提出申请公证的地点不同。

涉外公证既可以在我国境内提出申请,也可以在境外向我驻外使(领)馆提出申请;而国内公证只能在我国境内提出申请。

3.公证文书发往使用的地域和效力不同。

涉外公证文书主要发往国外或其他地区使用,其目的是在域外发生法律效力;国内公证书只在我国国内使用并发生法律效力。

4.办理公证的程序有所不同。

涉外公证一般要通过认证,并附有译文。

5.保护的合法权益所受的法律约束不同。

涉外公证所保护的合法权益,往往受所在国或地区的法律约束,有的甚至还要通过判决,才能得到保护,有的公证文书如不符合该国法律规定的,则被认为无效而退回,而国内公证不发生此类问题。

来源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