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内科常见病的合理用药

呼吸内科常见病的合理用药

常见病的合理用药106.慢性阻塞性肺病如何用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和慢性肺气肿,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需要进行长期的规范化治疗。

对它的治疗除了戒烟、康复锻炼、增强体质外,还应注意合理用药。

(1)抗感染治疗。

漫阻肺急性加重的最常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其致病微生物主要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汉菌、病毒等。

如果一时无法进行药敏试验,可根据临床经验给予抗生素7~14天的治疗,如阿莫西林、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氟臻酸等),新型头孢菌素(如先力腾)。

大环内酯类(如琥乙红霉素、乙醚螺旋霉素等),氨基糖甙类(如立克菌星等)。

近年来由于葡萄球菌、耐药流感嗜血杆菌和链球菌等有所增加,如果初期经验性治疗效果不佳,应尽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更换适当的抗生素。

(2)解痉平喘。

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的解痉平喘药:①β2受体激动剂如喘乐宁、喘康速气雾剂等。

②抗胆碱能药如溴化异丙托品等。

③甲基嘌呤类如优喘平、茶喘平等。

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使用,尽管并非所有患者用药后肺功能都会有所改善,但可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

(3)糖皮质激素类,如强的松,每千克体重0.4~0.6毫克,每日服用,连续2~3周。

如果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可考虑长期应用,但应及时减量到最低有效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还可使用化痰剂、粘液溶解剂等药物配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107.治疗哮喘的气雾剂有哪几种?治疗哮喘的气雾剂有以下几种:(1)舒喘灵气雾剂:主要兴奋β2受体,有显著的支气管扩张作用,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及慢性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者。

本品在治疗剂量内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妊娠初期、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甲亢及糖尿病人慎用。

(2)喘康速气雾剂:为选择性β2受体兴奋剂,可显著地扩张支气管,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支气管痉挛。

喷雾每次1~2漱,每日3次;或气喘发作时用,一般每日喷雾吸人不超过8次。

(3)哮喘气雾剂:又叫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常用于哮喘发作时或有哮喘预感时喷雾吸入。

此药可立即见效,但维持时间仅1小时左右,用药时间较长时可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因此吸人时每喷1~2次,每日3~4次,仍无效者不宜再用,切勿随意增加次数和剂量,尤其是每分钟心率120次以上和甲状腺机能亢进者应禁用。

本品治疗量不仅无升压作用,且会使血压下降,故也适用于有高血压的哮喘病人。

(4)愈喘气雾剂:含异丙肾上腺素及愈木酚甘油醚及维生素C等。

本品既可平喘又可祛痰,适用于哮喘发作,亦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

高血压、甲亢病人慎用。

(5)丙酸培氯松气雾剂:本品不仅有解痉、预防和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作用,而且还有消炎和抗渗出等作用,对长期依赖口服激素的支气管哮喘者,换用本品,口服激素可逐渐减量或不用,如将此药由鼻腔喷人,还可治疗过敏性鼻炎,能提高控制哮喘发作的疗效。

本品无支气管扩张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遇急性哮喘发作,可加用支气管扩张药或激素制剂。

(6)前列腺素风气雾剂:可刺激细胞内cAMP生成,抑制过敏物质及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扩张支气管。

其扩张支气管作用比异丙基肾上腺素强5~10倍,作用时间长且无心血管系统副作用。

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哮喘持续状态,每次喷雾1~3漱,每日3~4次。

但应注意个别过敏性哮喘病人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气雾剂每支10毫升,含3.2毫克。

108.博利康尼是什么药?博利康尼学名硫酸妥布他林,又称喘康速,为一种选择性β2受体兴奋剂,可显著地扩张支气管,抑制内源性致痉物质及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气道过敏反应和水肿,并可提高支气管粘膜纤毛的廓清能力,是近年来我国医药市场上新出现的平喘药物。

博尼康尼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支气管痉挛。

口服每次1.25~2.5毫克,每日2~3次,效果不明显可加大至每次5毫克,每日3次。

儿童按每千克体重0.065毫克计算,每日3次。

本品口服吸收良好,1~4小时即达血药浓度峰值,心肺中浓度高于血中浓度,约为2倍。

本药经肝脏代谢,部分以原形从肾脏排泄。

本品有时可引起震颤、强直性痉挛和心悸,副作用的发生与用药剂量有关,大多可自行缓解。

偶见恶心。

胃部不适等消化道反应及过敏反应。

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严重心脏病者及孕妇宜慎用。

本品还可以气雾方式经口腔吸人,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喘康速气雾剂,是把含有博尼康尼的药液经过高压灌装人铝瓶内,使用时按动阀门,药液就会以雾状喷出,随着深呼吸而进入支气管及肺部,使药物直接粘附于支气管壁上而发挥疗效,具有更为迅速和良好的平喘效果,成为哮喘病人随身携带的常备药。

本品不可与拟肾上腺素类平喘药合用,以免引起心律失常,亦不可长期使用或超量给药,以免引起淬死。

109.支气管哮喘病人应禁用、慎用哪些药物?支气管哮喘多在夜间突然发作,病人顿时感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尤其是呼气更加困难,被迫端坐,严重时口唇及指甲青紫,颈部静脉怒张、出冷汗。

其主要原因是呼吸道对各种刺激(包括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增强,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充血水肿、气道缩窄。

现将可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列举如下。

(1)应禁用药物:①非选择性β一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对β1和β2受体均有阻滞作用,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鼻粘膜毛细血管收缩,哮喘病人用后可使病情急剧恶化。

②新斯的明、加兰他敏、有机磷酸酯类等抗胆碱酯酶药进入人体后可与胆碱酯酶结合,使乙酚胆碱大量增加,从而使支气管收缩;毛果芸香碱和甲酚胆碱等拟胆碱药能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M-受体,故均可诱发和加重支气管哮喘。

③利眠宁、安眠酮、可待因、吗啡、芬太尼、硫酸镁、马利兰可引起呼吸抑制,加重哮喘,哮喘发作时应禁用。

(2)应慎用的药物:①青霉素类、红霉素、新霉素、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氯霉素、呋喃胆啶、利福平、抗血清、疫苗、血浆、含动物异性蛋白的中成药制剂,以及由于个体差异而致敏的药物均可作为抗原引起变态反应,使支气管收缩而诱发哮喘。

②镇痛新、噻臻类、硫喷妥钠、含碘造影剂、肼苯达臻、安氟醚和黄体酮等可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不同介质,可引发支气管收缩而诱发哮喘。

③阿司匹林及含阿司匹林的复方制剂,可使部分病人诱发哮喘。

④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美多心安(倍他乐克)和氨醚心安,主要阻滞β1一受体,对β2-受体影响极小,故应慎用。

⑤β-受体兴奋剂异丙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气雾剂,以及茶碱类药物可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在哮喘病初期应用效果良好。

但若长期大量使用,反而会使哮喘加剧,甚至引起猝死。

故应避免长期大量使用该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

110.肺气肿病人为何忌用安眼药?肺气肿主要由于支气管慢性炎症,气道阻力增加,终未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膨胀伴有气腔壁的破坏,形成慢性阻塞引起。

其症状是反复咳嗽、咳痰,随着病变的发展,出现气短、胸闷、呼吸困难。

当气候骤变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进一步加重通气功能障碍,出现紫绀、头痛、失眠,甚至神志恍惚等症状。

这些都是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所致,有些病人往往要求服用安眠药以求改善失眠和神志状态,因此而导致肺性脑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巴比妥类催眠药,如鲁米那、速可眠、阿米妥等,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镇静催眠作用的。

它亦会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浅而频率降低,这会使得漫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缺氧和二氧化碳循留加重,甚至可引发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

因此肺气肿病人应慎用安眠药,如安定类、水合氯醛、副醛等。

禁用吗啡、杜冷丁或巴比妥类安定剂,甚至氯丙臻等亦列为忌用。

必要时,在严密观察下,可用小剂量安定或奋乃静肌肉注射。

一旦出现呼吸抑制,应即给予呼吸兴奋剂并进行辅助呼吸。

111.常用的祛痰药有哪些?痰的主要来源是由气管、支气管的腺体及杯状细胞所分泌的。

当呼吸道发生急性炎症时,浆液腺分泌物增加,形成了多而稀的痰液。

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时;杯状细胞及粘液腺的分泌增多,痰液则变得粘稠,此时呼吸道内形成积痰。

祛痰药主要通过稀释痰液或液化粘痰,使之易于咳出,常用的祛痰药可分为两种类型。

(1)刺激性祛痰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粘膜或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促进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后者又称恶心祛痰药。

常用的有氯化铵,成人每次0.3~0.6克,每日3次。

5%碘化钠溶液,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

适用于呼吸道漫性炎症造成的积痰不易咳出。

含皂的中药如远志、桔梗、吐根、前胡、紫菀、款冬等,除供调配中药处方外,多与其他镇咳法痰药配成复方制剂使用。

(2)粘液溶解药:能使稠厚的痰液溶解,粘度降低而易于咯出。

常用的有必嗽平(溴己新),能裂解痰中的粘多糖纤维素,使痰的粘度下降而易于咳出,口服或注射均有作用。

口服还可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分泌而有祛痰作用。

临床适用于支气管炎、肺气肿、矽肺等积有白色粘痰不易咳出者。

竣甲基半胱氨酸,能促使痰液中主要成分的粘蛋白的二硫键裂解而使痰液粘度下降,并可润滑气管内壁使痰易于咳出,且可促进受损支气管粘膜的修复,从而达到祛痰的效果。

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肺癌等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痰液粘稠。

112.使用镇咳药应注意什么?镇咳药可分为两种类型:凡能抑制咳嗽中枢而止咳的药物,称为中枢性止咳药;凡能抑制其他环节而止咳的药物,称为外围性止咳药。

中枢性镇咳药又分为两类。

①成瘾性,如可待因等;②非成瘾性,如咳必清、咳快好、克咳敏等。

外周性镇咳药也可分为两类:①局部麻醉性,即对呼吸道粘膜末梢感受器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如退嗽等。

②缓和性,即口服药物后可缓和咳嗽,如甘草流浸膏,复方甘草合剂等。

那么,应如何选择使用镇咳药呢?(1)咳嗽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当感到气管内有痰或有异物时,以主动的咳嗽运动将其排除,能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或异物,对人体有益;只有当剧烈、频繁的咳嗽时,才能应用镇咳药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应当明确诊断,确定引起咳嗽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控制感染,消除炎症等。

(2)对于一般咳嗽的治疗,应以祛痰为主,不能单独使用镇咳药,以免影响痰液的排出,而且止咳效果也会减弱。

此外,痰液滞留在呼吸道内可加重感染,也不利于抗菌消炎药充分发挥作用,延缓炎症的消退。

因此,凡是湿性咳嗽,应镇咳和祛痰药物联合使用。

(3)中枢性成瘤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对一切原因引起的咳嗽都有一定的止咳效果,适用于癌症、急性肺梗塞、左心衰竭伴有咳嗽,或痰液不多而又频繁发作的刺激性干咳,以防剧烈咳嗽导致合并症,才能短时间地使用镇咳药,但必须慎重使用,尽量限制用药大数和次数。

(4)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刺激性干咳或阵咳,应选用非成痛性中枢镇咳药。

一般干咳、阵咳选用咳必清较为适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选用咳平为佳,其既无成痛性,作用又强于咳必清,还具有支气管解痉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