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分析题名师押题统计(肖四、蒋五、任四、20天20题) (1)

政治分析题名师押题统计(肖四、蒋五、任四、20天20题) (1)

一、第三十四题-1:认识论押题统计:蒋中挺*5、任汝芬*2、肖秀荣*4、20天20题*51实践与认识1.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A.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活动的进行;B.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C.科学理论是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D.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E.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1)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2)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A.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2.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1)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2)同时承认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同非理性主义划清了界限。

4.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无限性。

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3真理与价值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社会实践总会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第三十四题-2:辩证法押题统计:蒋中挺*6、肖秀荣*1、20天20题*101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A.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B.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C.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B.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方法论意义:A.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B.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统一的;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方法论意义:A.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B.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3.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1)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2)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全面看问题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4)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3联系和发展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的特点。

2.发展:(1)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4整体与部分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与局部,是一对广泛使用的辩证法范畴。

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

5否定之否定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

2.方法论意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三、第三十五题-1:经济发展新常态押题统计:蒋中挺*3、任汝芬*1、肖秀荣*1、20天20题*21新常态的主要特点:1. 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2. 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3.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体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4.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2把握经济新常态要注意克服几种倾向:1. 新常态不是一个亊件,不要用好坏来判断。

2. 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

3. 新常态不是—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

3引领经济新常态要主动得力。

1. 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 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实现反周期目标;3. 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发挥创新引領动力作用;4. 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

5. 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着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6. 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7.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使他们有现实获得感。

4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具体措施:1.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把转方式调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2. 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 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6.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5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1.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必须更好落实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要务,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2.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推进经济持续发展;3. 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动力在创新,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6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

1. 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主要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2. 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3. 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的日益增长、不断提升和个性化的物质和文化生态环境需要。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7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 创新始终是推动整个社会人类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四、第三十五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押题统计:蒋中挺*1、任汝芬*2、肖秀荣*1、20天20题*21四个全面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统一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不居中居于引领地位。

B.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C.全面深化改革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D.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E.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3.“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蕴含着科学统筹的思想方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历史观、价值观体现了全面、联系的观点;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统筹兼顾的要求。

2全面将成小康社会1. 全面将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B.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C.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D.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E.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的目标要求:A.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B.发展协调性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C.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D.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E.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3中国梦1. 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 中国梦的内涵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五、第三十五题-3:五大发展理念押题统计:蒋中挺*1、任汝芬*1、肖秀荣*1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是我国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A.应对发展环境变化B.增强发展动力C.把握发展主动权D.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