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向运动选择路线及图例

定向运动选择路线及图例

尽量按选择的最佳运动路线运动
比赛地图与实地地形基本相符,在地图上选择的最佳运动路线具有可靠性、可行性,一般均能保证按其实施运动,因此,不要随意改变预先选择的最佳运动路线。

如果确认自己预先在地图上选择的最佳运动路线不当,应果断地修正偏差。

平时学习时,由于使用的一般不是最新的地图,因而地图与实地有一定差异,运动前选择的最佳运动路线会出现不能通过的地段或遇到其他变化了的情况。

一般地形变化的特点是地物变化大,地貌变化小。

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后要重点抓地貌对照,根据地貌形态调整运动路线。

即使比赛时使用最新地图,也应把地貌对照放在首位。

有路不越野
“有路不越野”既是图上选线的原则,也是实地运动的原则。

所谓有路不越野,就是有道路可利用的情况下,尽量沿道路运动。

假定有一荒丘(即无任何植被),比高20m,直径200m,运动方向正好通过山顶,那么具体运动时有两种方案:一是沿山脚绕行奔跑,距离为314m,以正常奔跑速度每秒5m计算,需63秒完成;二是直线穿越荒丘,一上一下204m,以同样的时间完成,则每秒需跑3.24m.很显然,上坡和下坡,要平均以每秒3.24m的速度运动是很难达到的,如果斜坡稍有起伏或荆棘,则困难更大。

即使不是荒丘,而是一片面积相等的小树林,林中有不成片的杂草和灌木,这样的地形也不宜直线穿越。

因为在穿越时,肯定要遇到树木、草丛、荆棘的阻挠而需要跨、钻、绕、攀,抬腿要高,着地要选,因此要达到每秒3米的速度同样也是困难的。

从上述的例子看,仅从缩短了距离看直线越野的好处是不全面的。

确定一段路线直线穿越是否合算,其讨论的基点不只是缩短距离的问题,而是既要缩短距离,又要保证奔跑速度,以达到减少体力消耗、节约时间的问题。

降低了速度,消耗了体力、浪费了时间,则缩短距离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况且,上述例子是设想到山脚后才沿路绕行,如按“提前绕行法”提前选路运动,节时省力会更明显。

一般说,适合直线越野的只有那些起伏不大、基本无阻挡、通视较好的低草地与硬土地以及下面(3m左右)透空的林地等地形。

但是,这种地形的赛场往往不多,而且组织者在设计路线时,多避开这种地形。

因此,在图上选择最佳运动路线与实际运动中强调“有路不越野”就显得非常重要。

同时,还应指出的是地图上标明的道路是有限的,
而实地上还有许许多多图上没有标明的小径,能合理地选用这些小径,将收益不浅。

怎样判断现地小径的走向呢,如图,在丘陵地区还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考虑:
沿山脊线走向。

一般山脊上都有小径,而且主要是沿山脊线走向。

b、沿山脊分水线走向。

明显的山背一般有小径通过,主要是沿分水线走向。

个别平缓的山谷内也有小径,一般沿合水线走向。

与独立房相连。

当几个独立房在山体一侧时,如果地图上未标有道路,一般实地独立房之间都有小径相连;当两个独立房在山脊或山背的两侧时,一般也有小径直接相连,或通过山脊、山背相连;就是单个独立房,也会因放牧与砍伐的需要,有小径上山,并与山脊山背小径相连。

宁慢少停
学习时,除了离开最后一个检查点在离终点适当距离时作必要的冲刺外,途中应充分考虑自己的体力,作类似长跑的匀慢加速运动。

当然在局部上还应区别对待,如上坡稍慢、下坡要快;接近检查点稍慢,离开要快等。

这里所说的”宁慢少停”,是说途中运动速度宁可慢一点,也要尽量减少”停”(指停下来看图\对照地形)的次数,或做到不“停”。

例如正常奔跑1000m需4分钟,速度是每秒4.17m,但途中如果不自觉地停下了对照3次,每秒20分钟,那么3分钟要跑完1000m,速度就要达到每秒5.56m。

在起伏不大的地段作短时间奔跑虽然能达到这个速度,但不能长时间坚持下去。

短时间内急剧消耗体力对整个比赛是极不利的。

因此,比赛中宁可放慢速度在运动中对照,也不要停下来对照。

走错了怎么办?
学生在运动中难免出现走错路,甚至迷失方向的现象。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冷静对待,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走错路。

是指偏离了运动方向,但能及时明确自己的站立点。

如果偏差不大,及时取捷径回到预定的最佳运动路线上去;如果偏差较大,应及时进行图上分析,果断重新选择最佳运动路线,按新选择的路线运动。

迷失方向。

运动途中,经过地图与实地对照,还不能明确自己站立点的图上位置称迷失了方向。

出现这种现象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克服:
回头法。

迷失方向后,当确认站立点与最近的已知站立点距离不远时,可边回忆边沿已走过的路线返回到最近的已知站立点,再按预定路线运动。

如果在返回途中,还未到达已知站立点之前,已判定出站立点,则可按纠正“走错路”的方法办,即取捷径回到预定的最佳运动路线上去。

登高法。

迷失方向后当确认实地的位置与最近已知站立点距离较远时,用“回头法”会耽误更多的时间,这时可选择通视较好、地势较高的位置,根据与已知站立点的距离(可依据运动时间概略估计)、概略方向,结合地图与实地对照,确定站立点的图上位置。

然后选择新的运动路线,向预定目标运动。

当然,对上述方法要灵活运用。

感到利用“回头法”不便时,也可利用“登高法”;当利用“登高法”还不能确定站立点时,也可利用“回头法”或其他方法。

活动前-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定向越野运动的必备用品:地图,指北针,任务卡,哨子,手表。

1)任务卡上的提示语告诉了你你要去的区域的方向,你要找的点的具体位置,还有你要找的点的小旗子的颜色。

如果你找到了一面旗子不是你任务卡上提示语标明的颜色,不要动,这是其它队要找的点。

基於安全,指南针和哨子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用具。

如参加夺分式定向学习更应带有手表。

初次学习时,可穿旅行靴,保护脚腕。

有经验的越野者可穿上比赛用的运动鞋。

基本上,鞋身防水,鞋底有凸齿,在碎沙地不易滑倒。

接近检查点之前,要在地图上分析、确定下一段最佳运动路线,并熟悉路线两侧的主要地形。

目的是减少在检查点的停留时间,保证自己能作连续运动,避免为他人指示目标。

2) 当发现一个检查点后,不要盲目作记,而要看清该点标上的代号是否与检查点说明卡上注明的代号相符。

因为在一定范围内可能设置多个检查点,练习时必须注意,只有在相符是才作记。

平时学习,教师为了提高训练效果而加强训练难度,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比赛需要,可在一定范围内设置多个检查点点标,并且不给运动员检查点说明卡,折射运动员应依据“地貌分析法”确定自己该寻找的检查点。

3) 一次“捕捉”检查点不成功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确定站立点,分析自己是否偏离运动方向。

确认偏离了运动方向,离检查点有一定距离时,应按运动中迷失方向的方法处理;确认自己只是局部上的误差,应在明确站立点之后,再次”捕捉”检查点。

4) 在运动速度上应注意,接近检查点之前速度要慢,便于在慢跑中校对检查点的实地具体位置,力争一次成功;找到检查点之后,作记要快,离开要快,避免为他人指示目标。

整个检查点动作过程应是:快接近检查点之前,要在地图上分析、确定下一段最佳运动路线,熟悉路线两侧地形;减慢速度,校对检查点的实地具体位置,并”捕捉”检查点,找到检查点之后,迅速作记,快速离开。

5)在野外学习和训练时、教师要必备一些药品如蚊虫叮咬、抗过敏、跌打损伤等,还要预防中暑、多备饮用水。

6)在野外学习和训练前、要教会学生如何预防和防止动物的攻击如蛇、狗,蜜蜂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