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3 页年……………《生理学》复习题 第十章 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轴浆运输2.EPSP3.IPSP4.突触5.神经递质6.突触后抑制7.传入侧支性抑制8.回返性抑制9.运动单位 10.脊休克 11.牵张反射 12.腱反射 13.肌紧张 14.去大脑僵直 15.牵涉痛 16.后发放二、填空与判断1.根据兴奋传导速度的快慢,可将周围神经纤维分为 、 、 三类;根据纤维的直径和来源又可分为 、 、 、 四类。
2.神经对其所支配的组织能发挥 和 两方面的作用。
3.根据神经元的接触部位,经典的突触可分为 、 和 三类。
4.突触后电位可分为 和 两种。
前者在突触后膜出现________电位变化,后者则是在突触后膜出现________电位变化。
5.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主要有 、 和 。
6.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是 ,其特点有 、 和 。
7.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有 、 、 、 、 。
8.突触后抑制包括 和 两种形式。
9.脊髓灰质前角中主要存在 和 两类运动神经元。
10.骨骼肌的牵张反射分为 和 两种类型。
其感受器是 ,属于 感受器,中枢在 。
11.基底神经节病变可产生两类运动障碍性疾病,如 和 。
12.根据小脑的传入、传出纤维联系,可将小脑分为 、 和 三个功能部分。
其中 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躯体平衡。
13.快痛由________纤维传导,慢痛有________纤维传导。
14.第一体表感觉区位于 ,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位于 。
15.脑电波的基本波形包括 、 、 、 四种。
正常人在安静、情绪、闭目状态时,所记录的脑电波形是 。
16.睡眠可分为 和 两个时相。
17.脊髓半离断时,离断水平以下的浅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 侧,而深感觉障碍则发生在离断的 侧。
18.根据药理学特性,胆碱能受体分为 和 两类,前者可被 阻断,后者可被 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 和 两类,前者可被 阻断,后者可被 阻断。
19.皮层诱发电位一般包括 、 和 三部分。
判断对错1.神经元由胞体和树突两部分组成。
( )2.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
( )3.神经纤维在有髓鞘、直径大和温度高的情况下传导速度快。
( )4.EPSP 和IPSP 都是动作电位。
( )5.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起调节信息传递效率的作用,即增强或削弱信息传递的作用。
( )6.突触前抑制是指在突触前膜上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 )7.兴奋可在突触联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双向传播。
( )8.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个神经元兴奋,必然引起另外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反应。
( ) 9.γ运动神经元兴奋可引起梭外肌收缩,直接引起肌肉收缩。
( ) 10.屈肌反射属于一种姿势反射,对维持身体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 )11.下丘脑是除嗅觉外的各种感觉传入通路的重要中继站,并能对感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综合。
( )三、选择题1.神经细胞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起始部位是: A.胞体 B.树突 C.轴突始段 D.轴突 E.轴突末梢2.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完整性B.绝缘性C.双向性D.传导速度接近光速E.相对不疲劳性 3.轴浆快速运输的主要是:A.带膜的细胞器B.递质合成酶C.微丝、微管D.神经营养因子E.狂犬病病毒 4.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的原因是:A.失去神经冲动的影响B.失去了神经的功能性作用C.失去了神经的营养性作用D.肌肉受第2页共3页到病毒的侵害 E.因肌肉瘫痪使供血较少所致5.关于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速度:A.直径越细传导越快B.温度越低传导越快C.有髓较无髓纤维传导快D.C类较A类纤维传导快E.有髓纤维的髓鞘一定范围内越薄传导越快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提高了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A.Ca2+B. Cl-C. K+D. Na+和K+,尤其是Na+E. Cl-和K+,尤其是Cl-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提高了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A.Ca2+B. Cl-C. K+D. Na+和K+,尤其是Na+E. Cl-和K+,尤其是Cl-8.下列化学性突触传递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双向传播B.不衰减传播C.兴奋节律不变D.对内环境变化敏感E.不能总和9.下列中枢神经元联系方式中,能产生后发放效应的是:A.聚合式联系B.辐散式联系C.环式联系D.链锁式联系E.单线式联系10.自主神经节前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多巴胺E.谷氨酸11.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是: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B.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C.支配心脏的心迷走神经D.支配心脏的心交感神经E.脊髓前角发出的运动神经12.可被酚妥拉明阻断的受体是:A.α受体B.β受体C.N受体D.M受体E.H型受体13.阿托品能阻断下列哪种受体:A.α受体B.β受体C. N1受体D. N2受体E. M受体14.注射阿托品后,不会出现:A.心率减慢B.胃酸分泌减少C.汗腺分泌减少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E.胆囊舒张15.下列物质中哪些属于中枢抑制性递质:A.谷氨酸和门冬氨酸B.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C.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D.乙酰胆碱E.多巴胺16.关于突触后抑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需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实现B.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C.传入侧支性抑制能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得以协调D.回返性抑制能及时中止神经元的活动E.属于去极化型抑制17.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A.轴突-胞体型突触B.轴突-树突型突触C.轴突-轴突型突触D.胞体-胞体型突触E.树突-胞体型突触18.对丘脑特异投射系统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投射至大脑皮层特定区域B.与大脑皮层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C.与皮层第Ⅳ层细胞形成突触D.产生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E.切断其传导路动物将出现昏睡19.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引起特定感觉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C.调节内脏功能D.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E.协调肌紧张20.大脑皮层体表感觉代表区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央后回是第一体表感觉区的投射区B.第一体表感觉区的传入纤维具有左右交叉关系C.第一体表感觉区的空间投射分布是倒置的,而头面部是直立的D.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的精细程度呈正比E.第二体表感觉区的投射分布也是倒置的21. 听觉的皮层投射区位于:A.中央后回B.中央前回C.颞叶皮层D.枕叶皮层E.边缘叶22.右侧枕叶皮层损伤,引起的视觉障碍是:A.右眼全盲B.左眼全盲C.双眼全盲D.左眼颞侧、右眼鼻侧偏盲E.右眼颞侧、左眼鼻侧偏盲23.内脏痛对下列哪种刺激不敏感:A.痉挛B.炎症C.缺血D.机械牵拉E.电刺激24.内脏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疼痛缓慢、持久B.定位不明确C.对机械牵拉、切割及烧灼等刺激敏感D.可伴有牵涉痛E.可伴有情绪反应第 3 页 共 3 页年……………25.躯体运动反射的最后公路是:A.α运动神经元B.γ运动神经元C.β运动神经元D.闰绍细胞E.大脑皮层大锥体细胞 26.下列哪一项不是脊休克的表现:A.血压下降B.断面下脊髓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降低C.断面以下反射活动暂时消失D.大小便失禁E.发汗反射消失 27.脊休克过后脊髓反射恢复的特征是:A.低等动物反射恢复慢 B 人类不能恢复 C.屈肌反射、腱反射恢复较慢 D.发汗反射增强 E.断面以下随意运动能力恢复28.γ运动神经元在牵张反射中的作用是:A.引起梭外肌收缩B.直接发动牵张反射C.使肌梭感受器处于敏感状态D.引起腱器官兴奋E.使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减少29.α运动神经元在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A.梭外肌收缩B.梭外肌舒张C.梭内肌收缩D.梭内肌舒张E. 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30.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A.腱反射B.肌紧张C.屈肌反射D.对侧伸肌反射E.节间反射 31.下列关于腱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现为快速收缩B.反射中枢位于延髓C.维持姿势最基本的反射D.为多突触反射E.由缓慢牵拉肌腱引起32.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A. 脊休克B.去大脑僵直C.共济失调D.静止性震颤E.意向性震颤 33.人出现去大脑僵直现象,意味着病变已严重侵犯: A.脊髓 B.延髓 C.脑干 D.小脑 E.大脑皮质 34.震颤麻痹的病变部位主要位于:A.黑质B.红核C.苍白球D.小脑E.丘脑底核 35.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A.骨骼肌收缩B.胰岛素分泌C.胃肠运动加快D.瞳孔放大E.心率减慢 36.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A.心跳加强加快B.支气管平滑肌舒张C.胃肠运动加强D.瞳孔放大E.胰岛素分泌减少 37.下列哪一种生理活动的基本中枢不在延髓:A.心脏活动B.血管活动C.呼吸运动D.消化道运动E.水平衡调节 38.摄食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丘脑D.中脑E.下丘脑 39.大脑皮层角回受损将导致:A.运动失语症B.失写症C.感觉失语症D.失读症E.传导失语症 40.慢波睡眠的特征是:A.脑电图呈去同步化快波B.生长激素分泌减少C.多梦D.心率、呼吸加快E.对促进生长,体力恢复有利41.人类与动物在条件反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A.能形成条件反射B.具有第一信号系统C.具有第二信号系统D.条件反射消退程度E.条件反射分化程度四、简答题1.简述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
2.试述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征。
3.突触后电位分为哪几类?试述产生的机制。
4.丘脑感觉投射系统分为哪几类?试述其概念、特点和功能。
5.第一体表感觉区位于哪里?简述其神经纤维投射规律。
6.简述脊休克的临床表现、产生机制和恢复的特征。
7.何谓去大脑僵直?简述其产生机制。
8.简述内脏痛的特点。
9.自主神经系统有哪些功能特征? 10.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有哪些 11.小脑对躯体运动有哪些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