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台概况

烟台概况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美丽的港城--烟台。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濒临渤海和黄海,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内以及东亚地区国际性港城、商城、旅游城,而这个城市在山东又因为其重要的中转作用接待了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大家来到山东,先请熟悉一下各城市的分布位置,各位请跟我来一起先划一个十字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上北为大连,下南为青岛,左边的西边就是烟台的县级市蓬莱,右东是威海,这在过去也是烟台的一个县;而烟台在哪儿呢,就在这个十字架的交点上,现在大家明白了这几个沿海城市的位置了吧。

除了大连是辽宁省外,我们这三个城市因为是隔着胶莱河以东,所以称为胶东半岛,胶东半岛是整个山东省里环境最好的城市.首先,来介绍一下烟台。

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气温摄氏12度左右,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避暑和休闲度假胜地。

烟台市是中国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辖开发区、莱山区、牟平区、芝罘区、福山区五区(开发区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集中了烟台大部份的外资企业;莱山区被称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市所在地;牟平区面积最大,是农业和海鲜产区;福山区是鲁菜的发源地;芝罘区是开发区不折不扣的市中心。

)长岛1县(中国第一个小康县)、栖霞、莱州、莱阳、海阳、蓬莱、龙口、招远7个县级市(栖霞-烟台苹果的最重要产地,中国国品第一市、莱州--重要的石材基地,大连的虎滩公园的石头就是在莱州制作的、莱阳--莱阳梨的主要产地、海阳--樱桃的主要产地、蓬莱--有蓬莱阁,这都不用说了吧、龙口--烟台地区最早出来经商的地区,徐福就是这地方的人、招远--中国1/3的黄金储量,黄金万两县),总面积1.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00多万,其中市区面积2636平方公里,人口150多万。

烟台烟台,为什么叫烟台,很多客人会问我烟台是否产烟?呵呵,对不起,烟台只产酒不产烟,那为什么叫烟台呢。

其实是这样的:当时烟台的海运发达,丝绸,造纸、指南针都是这样传到亚洲及欧洲各国的,所以当时就有很多外来国家侵略我们烟台,尤其以日本的最多。

在当时没有先进的通信情报的时候,明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就是朱元漳在位的31年,为防倭寇袭扰,在“烟台北面沿海的地方”设熨斗墩,亦称狼烟墩台、烽火台,发现敌情的时候,昼则烧狼的粪便烟,夜则举火,以为警报,简称烟台。

到了1905年,烟台山建起灯塔,命名为“烟台山灯塔”。

到20世纪30 年代,统称为烟台山,成了烟台市后来的标志。

烟台是这样得名的。

烟台,被称为港城,可是烟台的港口只在全国排第九,但是为什么被称为港城呢?这是因为在中国有一条黄金路线,这条黄金路线有着源源不断的客源,每天往返10条巨轮穿梭,客流量超过一万每天。

猜猜看是哪一条?对了,就是烟台到大连的路线,这条路线是山东到辽宁省的最近路线,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嘛。

快船3个小时,慢船8个小时,94海里折合公里约150公里,而如果火车进入辽宁,则起码要24个小时。

所以解放前的烟台,就是因为这个港口成为最热闹的城市之一,以前关东的皮货商人、药材商人就是通过这条路线在烟台先做休息,再将他们贩卖的东西集散到内地去,当时的烟台,热闹非凡。

后来,山东爆发了很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大批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又从这儿跑到东北去,这在当时也被称为“闯关东”,所以,很多东北人,翻开他们的祖谱,会发现他们的前几辈就是山东人,因此,他们的生活习性和一些民俗风俗都同山东人的相当接近。

所以烟台也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达18万人之多,占全省的l/3,分布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相对集中。

每年都有大量的侨胞回乡探亲观光、投资办厂,广大海外侨胞已成为烟台市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

张裕葡萄酒是由我国爱国华侨张弼士于1892年所创张裕葡萄酒厂,它是我国第一个工业化的葡萄酒厂,当年张弼士先生应清廷之邀来烟台考察,他发现烟台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酿造葡萄酒的良种葡萄,于是他便投资了300万两白银,开办张裕葡萄酒,当时是中国乃至全亚洲的最大的葡萄酒公司,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张裕葡萄酒获得四枚金牌,1952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就用张裕葡萄酒款待各国代表,现在张裕葡萄酒不但国内驰名,而且远销国外,它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

1984年,烟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

开放10多年来,烟台市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成为连接内陆与东亚国家和地区、中国华北与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之一。

烟台因此也开发成立了2个开发区,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莱山高新技术开发区。

烟台市先后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各种方式的经济贸易合作。

国际上著名的日本电装、丰田、三菱、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韩国的大宇以及德国格罗茨拜格特,美国多纳勒、铁姆肯、罗斯敦普瑞纳等多家大商社和跨国公司相继来烟台投资。

亚太经台组织有15个成员在烟台有投资,投资项目达4424项。

香港、韩国、美国、中国台北、日本、新加坡在烟台市的投资排在前6位。

在烟台投资的外商企业成功率高,赢利面高达90%,并有400多家三资企业的外方追加了投资。

位于烟台市福莱山一带的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首批成立的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开发区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每年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都在1.5亿元以上。

全区道路框架已扩大到3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面积16平方公里,铺设水、电、暖等基础设施管网近百公里。

与经济发展相配套的通讯体系、教育体系、金融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和商贸旅游体系也相继建成。

已有2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开发区投资。

一大批技术含量高、投资额度大的项目在开发区落户。

一个国际性、现代化、外向型的工业城区在黄海之滨初步形成。

现在的烟台,主要经济以港口运输、制造加工和渔业果品为主。

港口运输在烟台占了非常大的一项收入,烟台的港务局局长的待遇和级别是和烟台市市长一个档次的,由这点就可见一斑。

而制造又以电子制造和车船制造为主。

电子就有LG SUNSUNG 我们用的LG的CDMA 手机就全是烟台经济开发区生产的,不信,你们谁有,拿出来看一下就知道了。

汽车呢,烟台现在逐渐的向汽车制造业迈进了,我们路上跑的大宇、赛欧、雪佛兰、还有北方奔驰,大部分就是出自烟台。

烟台市芝罘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外洋通商口岸之一,因其北部的中国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陆连岛----芝罘岛而得名,世界权威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标称烟台即为“CHEFOO”。

“芝”即灵芝。

芝罘岛的形状,恰似一株巨大的灵芝;“罘”即屏障。

芝罘岛横卧在黄海之中,似一道天然屏障,护卫着身后的沃土。

也就是说这个岛有“灵芝”一样的形状,有“罘”一样的作用,因此称之为“芝罘岛”。

烟台市的渔业:海岸海岛曲线长909公里,可开发的浅海滩涂900多万亩,水产资源十分丰富。

主要经济鱼虾有带鱼、小黄鱼、鲅鱼、鲍鱼、鲐鱼、黄姑鱼、真鲷、鲈鱼、鳐鱼、梭鱼、对虾、鹰爪虾、梭子蟹、海参等30多种,主要贝藻类有牡蛎、泥蚶、文蛤、扇贝、鲍鱼、海带、裙带菜、紫菜等20余种。

其中扇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以上。

烟台的海珍品中,渤海湾对虾在国际市场上称东方大对虾,个大体肥,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烟台海参属刺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中国20多种食用海参中的最佳品。

鲍鱼自古以来被视为海味之冠,其主要产区在长山列岛海域,鲍鱼除肉质细嫩、食味鲜美外,其贝壳是平肝明目的中药石决明。

另外天鹅蛋、紫石房蛤、鹰爪虾等都鲜美至极,是海产品中的珍奇。

农业方面:烟台农业经济比较发达,农村经济发展较快。

全市耕地面积442.5千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629.1千公顷,果园面积121.5千公顷,被称为中国果品第一市!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还有大樱桃都在全国是非常有名的。

在每一年的10月烟台都要召开全国的果蔬会。

烟台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

民航已开通了烟台至釜山等国际航线,国内客运已开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沈阳、西安、香港等21条航线,每周航班90多个。

蓝烟铁路横贯全市东西,火车直达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

正在规划建设的德烟铁路、蓝烟铁路复线和烟台至大连的火车轮渡,将使烟台的铁路运输有大的飞跃。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5000多公里,沟通所有乡镇和村庄。

烟台快速立体的交通网络,完善了现代城市的功能。

正是这样的一个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的城市,也使烟台终于获得了国际上的好评。

2005年,烟台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在这儿我重点介绍这样的一个全世界的奖项:随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压力下不断恶化,人居问题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居领域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拥挤、提供基本服务的经费不足、缺少适当的住房、基础设施每况愈下等等;全世界有40%至50%的城市居民居住在贫民窟中;整个人类住区(城镇和乡村)有10多亿人缺少住房或居住条件十分恶劣,至少有1亿人无家可归,有6亿人生活在各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境况中。

因此,为了使国际社会和各国对人类住区的发展和解决人居领域的各种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鼓励和表彰世界各国为人类住区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组织、个人和项目,同时也为了在联合国系统内确立一个人居方面的奖项,联合国人居署(原联合国人居中心)决定从1989年开始创立“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励。

【“联合国人居奖”自创立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每年,联合国人居署都要收到大量各国推荐的参加人居奖评选的项目材料,被推荐的候选者可以是机构/组织、个人或项目,内容可涉及人类住区的各个方面,如住房、基础设施、旧城改造、可持续人类住区发展、灾后重建、住房解困等。

为了确保人居奖的权威性,人居署聘请了一批资深的官员和专家组成评委会,对所有候选者的申报材料进行严格的评审和筛选,最后选出获奖者。

每年的获奖数量由人居署视情况而定,一般在10个以下。

历年的获奖者均为在国际、地区或国家一级的人居领域内成就突出并有广泛影响的机构/组织、个人或项目。

在每年的世界人居日期间,人居署将在一个事先选定的城市举行该项奖的颁奖仪式。

中国从1990年开始申报联合国人居奖,具体工作由人居署北京信息办公室负责。

随着中国人居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在人居领域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肯定。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10次荣获联合国人居奖,这10位获奖者及获奖时间分别是:唐山市(1990),深圳市住宅局(1992),上海市住房解困项目(1995),建设部侯捷部长(荣获“人居特别荣誉奖”,1996),中山市市长黄子强(1997),成都府南河综合整治项目(1998)、沈阳市市长慕绥新(1998),大连市市长薄熙来(1999),杭州市(2001),包头市(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