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1、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因此,怎样看待学生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这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课题的设计
2.1研究背景和目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
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鉴于此,对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客观的调查和了解,目的在于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学生课内阅读的成果,扩大阅读领域,提高阅读能力,锻炼其思维,陶冶其品德。
课外阅读如此重要,但是,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如何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在课堂上就一些作品中的人物,一些名言、警句、甚至一些很简单的谚语、成语,老师说出一部分,叫学生续说,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由此,我深感学生阅读量的不足和词汇量的贫乏。
2.2研究对象
以我校初一至初三全体学生和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为研究对象。
2.3研究周期
2015年3月—2016年3月
2.4研究方法与措施
2.4.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课外阅读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队伍。
2.4.2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把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课外阅读的教学情况及其效果。
2.4.3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的教师不断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
避免一切从头做起,善于总结和筛选以往的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为了把以上方法落到实处,拟研究探讨,寻求对策:
榜样引领阅读之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根据学生都很仰慕英雄、名人的心理特点,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读书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他们能有伟大成就的关键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学生身边同龄人读书的事例,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更大。
在班上对学生
分别调查课外阅读的情况。
结果发现,优秀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好,阅读量大,收获也大;学困生没有养成读课外书的良好习惯,阅读量少,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读课外书,读不出什么收获。
从而,使每个人真正感受到了读课外书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认真读课外书,班上很快形成了浓厚的课外阅读风气。
推荐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
”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由课内向课文引申,使课内与课文有机的结合。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拓宽。
课外阅读正是符合了“教学与活动的统一”这一教学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我们应当想方设法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以自主的,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变教师的主观愿望为学生的主观要求。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
例如在上过《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后,学生对《三国演义》这本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找来阅读,并对于其中脍炙人口的故事能够说得头头是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促阅读。
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
除此以外,课外阅读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进行合作式的阅读。
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
因此,开展“讲故事”、“诗歌朗诵比赛”、“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比赛查阅资料”、“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3、主要成效
学生们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
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
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