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原理第三章 沉降

化工原理第三章 沉降

ut
2 d p ( p ) g
1.86 10 Pa s
5
18
(40 106 )2 9.81 ( 2600 1.165) 18 1.86 10 5
0.12m s
校核:
Re dut 0.3 2
(正确)
6.非球形颗粒的沉降速度
同样条件下 因此
1 3
1 则:Re k 18

Rep 1

k 2.62
层流区:
k 2.6 2 采用斯托克斯公式
过渡区:
湍流区:
2.62 k 60.1
60.1 k 2364
采用阿伦公式
采用牛顿公式
试差法: 假设 流型 选择 公式
验算
计算
ut
计算
Re t
例:求直径40μm球形颗粒在30℃大气中的自由沉降 速度。已知ρ颗粒为2600kg/m3,大气压为0.1MPa。 解: 查30℃、0.1MPa空气: 1.165kg m3 设为层流,则:
ζ是流体相对于颗粒运动时的雷诺数的函数,
(Re) (d pu / )
层流区 过渡区 湍流区
10 4 Re 2
24 Re
2 Re 500
500 Re 2 10
5
10 0.5 Re 0.44
第二节 重力沉降
目的:流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上部易形成涡流 ——倾斜式、 旁路 尘粒易带走 ——扩散式
螺旋面进口:结构复杂,设计制造不方便。
蜗壳形进口:结构简单,减小阻力。
轴向进口:常用于多管式旋风分离器。
常用型式
标准型、CLT/A型、CLP型、扩散式等。
标准型: 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处理量大; 适用于捕集密度大且颗粒尺寸大 的粉尘。
g
2 ur uT Kc ut ( 重 ) R g
2.衡量离心分离性能的指标 离心分离因数:
ur (离) r rN Kc ut (重) g 900
2 2
2 N 60
离心分离因数是表示离心力大小的指标。
说明: 评价离心分离设备的重要指标
KC越大,分离效能越高。
3.旋风分离器 ——气固分离 除5μm~20μm尘粒 缺点:不适于分离 粘性,高湿性、 腐蚀性粉尘
ut
4 gd p ( p ) 3
m / s
自由沉降速度公式
2.阻力系数 的计算
因次分析 f(, Re )
Re
‫٭‬球形度
d Put


Sp S
与颗粒体积相等的圆球的表面积 = 颗粒的表面积
1
3.球形颗粒沉降速度计算:
层流区
10 Re 2
2-液体
蝶片式离心机:

途:分离乳浊液和从液体中分离少量极细的固体颗粒, 广泛用于润滑油脱水、牛乳脱脂、饮料澄清等。
管式超速离心机:
第四节 过 滤
过滤目的:从悬浮液中分离出固体颗粒。
过滤原理:在外力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多孔介质的
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过滤术语: 滤浆:过滤操作所处理的悬浮液 过滤介质:所用的多孔物质(过滤介质是织物时,称为布);
◇ 流体表观物性的影响颗粒存在,改变了流 体的表观密度和表观粘度。 表观粘度:
m
校正因子:
表观密度:
m
1 101.82 (1 )
(1 ) s
计算干扰沉降速度:
求m、m ut utm
② 流体分子运动的影响
颗粒直径小于 2-3 μm 以下时,抑制重力沉降。
悬浮液
悬浮液
过滤介质 滤液
深层过滤 清液
滤饼 过滤介质
滤饼过滤
特点:固体颗粒的沉积发 生在较厚的粒状过滤介质 内部,过滤介质表面上无 颗粒层形成 。
特点:固体颗粒呈饼层状沉 积于过滤介质的上游一侧, 形成滤饼层 。 流体→滤饼层(固定床)+过滤 介质。过滤后期,滤饼为主要 的“过滤介质”。
适用:悬浮液中颗粒尺寸 甚小而且含量甚微的场合。
标准型旋风分离器
CLT/A型:具有螺旋面进口,结构与标准型旋风分离器相似;
CLP型:蜗壳形进口,分为A型和B型;
扩散式:适用于净化颗粒浓度较高的气体。
旋液分离器
● 分离液-固非均相混合物;
● 结构与工作原理与旋风分离器类似; ● 特点:形状细长、直径小、圆锥部分长;
● 优点:结构简单,没有运动部件,体积小、处理量大;
净 化 气 体
颗粒运动速度分解:
随气体的水平流速u;
颗粒沉降速度ut。
含 尘 气 体
颗粒
降尘室操作示意图
颗粒的停留时间
L LHb u qV
颗粒的沉降时间
H t ut
⑵颗粒分离(沉降)条件
停留时间 沉降时间 t
L H 即: u ut
说明: ①某一粒径的粒子,只要满足

● 缺点:产生较大阻力;造成设备严重磨损。 1-悬浮液入口管 2-圆筒 3-锥形筒 4-第流出口 5-中心溢流管 6-溢流出口管
离心沉降机 ▲ 分离液-固非均相混合物 ▲ 特点:转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适用于分离困难的体系, ▲ 常用的离心沉降机:转鼓式离心机、蝶片式离心机等。
转鼓式离心沉降机:
1-固体
③ 液滴或气泡变形 液滴或气泡受曳力变形,影响计算准确性。 ④ 壁效应和端效应
dp D
0.01
时, 器壁有影响
二、降尘室
1.降尘室 ⑴结构及工作原理:
入口截面:矩形
气体入口
气体出口
集尘斗
降尘室
降尘室底面积: A W L 含尘气流通截面积: 含尘气体积流量:
S W H
qV H W u
第三章 沉降与过滤 第一节 概述 1.混合物的分类 均相混合物 混合物
溶液:精馏、萃取
非均相 混合物
混合气体:吸收、吸附 含雾气体 气态非均相 含尘气体
悬浮液 液态非均相 乳浊液 泡沫液
分散相(分散物质):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 连续相(分散介质):处于连续状态的物质 2.非均相物系分离的目的 回收有价值的分散物质 净化分散介质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8.影响沉降速度的其它因素
① 干扰沉降------颗粒沉降时彼此影响 ◇ 颗粒浓度对沉降速度的影响 大量颗粒沉降,造成流体反向运动
则:utm ut ua
Aua Autm (1 )
反向运动速度: 因此
ua
1

utm
utm ut
表明: 流体体积分率 ,则utm
4
——Stokes定律区
24 Re
ut
d ( p ) g
2 p
18
过渡区
2 Re 500 ——Allen定律区
10 4 g 2 ( p )2 0.5 ut d p 3 Re 225
湍流区 500 Re 2 10 ——Newton定律区
T
4d p ( p ) 2 dr r d 3

d (( pp )) u d g 18 18 R
层流
dr d
2 d p ( p )
18
r
2
d 2 ( p ) u2 ur 18 R
ut
d 2 ( p ) 18
说明:
utc
qvp WL
与H无关 ①当 qv 一定时, utc 只与沉降面积有关,
②对设备而言,生产能力 qv 只与沉降面积WL 和 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utc有关,与H无关。 所以设计降尘室时,应作成扁平形。 ③气体在降尘室的流速u 不宜过高,以免干扰尘粒
沉降,或把沉下来的尘粒重新卷起来。
一般流速u不超过3m/s。
清洁气流
隔板 含尘气流
挡板
多层降沉室 说明:设计时,以所需分离的最小颗粒为基准 气体速度的选取: 一般,u 3m / s(多为Stokes 区)
易扬粉尘时, 1.5m / s u
适合于分离直径在75μm以上的粗粒,一般作预除尘用
2.沉降槽(增稠器)
利用重力沉降分离悬浮液的设备。
分类:间歇式和连续式
滤液:通过介质孔道的液体;
滤饼(滤渣):被截留的物质。
第四节 过 滤
一、基本概念 1.过滤方式
滤饼过滤 滤饼:过滤作用 过滤介质:支承作用 多用于液体中颗粒 的体积>1%时分离。
架桥现象
●深床过滤
d粒 d孔
颗粒床层:形成毛细管
颗粒靠静电及 分子的作用而 附着在孔道上
多用于液体中 颗粒的体积 <1%时分离
沉降过程: 第一阶段:沉降槽上部,颗粒浓度低,近似自由沉降; 第二阶段:沉降槽下部,颗粒浓度大,属于干扰沉降。 沉降速度:通常由实验来确定。
《第三节 1.离心沉降速度
离心沉降动
计算方法:同重力场,重力→离心力;
离心沉降速度ur:随颗粒旋转半径 r 变化 。 3 d p p r 2 惯性离心力= 6 3 d p r 2 向心力= 6 ur dr 2 u ( ) 2 阻力= d p d 4 2
适用:处理颗粒含量较高的 悬浮液,是化工生产中的主 要过滤方式。
2.过滤介质: 要求特性:
‫٭‬多孔 ‫٭‬机械强度高 ‫٭‬流阻小 ‫٭‬耐热、耐腐蚀
分类:
‫٭‬织物介质:棉、麻、合成纤维、金属网 (滤布、滤纸) 5-65um ‫٭‬多孔固体介质:多孔塑料 1-3um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依据: 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物性的差异。如密度, 直径等。 方法采用机械法,使发生相对运动。 分散相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