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滚动摩阻
古人发明了车轮,用滚动代替滑动,以明显地节省体力。
在工程实践中,人们常利用滚动来减少摩擦,例如搬运沉重的包装箱,在其下面安放一些滚子(见图4—6),汽车、自行车采用轮胎,火车采用钢轮。
同样在图4—7中,滚珠轴承(见图b )比滑动轴承(见图a )摩擦所消耗的能量少。
a) b)
图4—6 搬运包装箱 图4—7 滑动轴承与滚珠轴
承
将一重量为G 的车轮放在地面上,如图4—8所示,在车轮中心C 加一微小的水平力
图4—8 在地面上的车轮
F T ,此时在车轮与地面接触处A 就会产生摩擦阻力F ,以阻止车轮的滑动。
主动力F T 与滑动摩擦力F 组成一个力偶,其值为FR ,它将驱动车轮转动,实际上,如果F T 比较小,转动并不会发生,这说明还存在一阻止转动的力偶,这就是滚动摩阻力偶。
为了解释滚动摩阻力偶的产生,需要引入柔性约束模型。
作为一种简化,仍将轮子视为刚体,而将路轨视为具有接触变形的柔性约束,如图4—9a 所示。
当车轮受到较小的水平力F T 作用后,车轮与路轨在接触面上约束反力将非均匀地分布(见图4—9b ),我们将分布力系合成为F N 和F 二个力,或进一步合成为一个力F R ,如图4—9c 所示,这时F N 偏离AC 一微小距离1δ。
当主动力F T 不断增大时,F N 偏离AC 的距离1δ也随之增加,滚动摩阻力偶矩F N 1δ平衡产生滚动趋势的力偶(F T ,F )。
当主动力F T 增加到某个值时,轮子处于将滚未滚的临界平衡状态,1δ达到最大值δ,滚动摩阻力偶矩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滚动摩阻
力偶矩,用M max 表示。
若力F T 再增加,轮子就会滚动。
若将力F N 、F 平移到A 点,如图4—9d 所示,F N 的平移产生附加力偶矩F N 1δ,即滚动摩阻力偶矩M f 。
图4—9 滚动摩阻
在滚动过程中,滚动摩阻力偶矩近似等于M max 。
综上所述,滚动摩阻是由于轮与支承面接触变形而形成的摩阻力偶矩M f ,其大小介于零与最大值M max 之间,即
m ax
0M M f ≤≤ (4—6)
其中最大滚动摩阻力偶矩M max 与滚子半径无关,与支承面的正压力F N 成正比,即
N F M δ=max (4—7)
上式称为滚动摩阻定律,其中比例常数δ称为滚动摩阻系数,简称滚阻系数,单位为mm 。
滚动摩阻系数与轮子和支承面的材料硬度和湿度有关,与滚子半径无关。
以骑自行车为例,减小滚阻系数δ的方法是轮胎充气足、路面坚硬。
对于同样重量的车厢,采用钢制车轮与铁轨接触方式,其滚阻系数δ就小于橡胶轮胎与马路接触时的滚阻系数。
滚阻系数δ由实验测定,表4—2列出了一些材料的滚动摩阻系数的值。
表4—2 滚动摩阻δ
材料名称
δ/mm
材料名称
δ/mm
铸铁—铸铁 0.5 木—钢 0.3~0.4 钢质车轮—钢轨 0.05 钢质车轮—木面
1.5~
2.5 软钢—钢 0.5 木—木 0.5~0.8 淬火钢珠—钢
0.01
软木—软木
1.5
轮胎—路面 2~10
例4—1 试分析重力为F P 的车轮(图4—10),在轮心受水平力F 作用下的滑动条件、滚动条件。
图4—10 例4—1图
解 车轮共受到重力F P 、水平推动力F 、地面法向支承力F N 、摩擦力F s 以及滚动摩阻力偶矩M ,如图4—10所示。
车轮的滑动条件为
P s N s F f F f F =≥滑
s f 为静摩擦因数。
车轮的滚动条件为
P
F M R F δ=≥m ax 滚,即
P
F R
F δ
≥
滚
δ为滚动摩阻。
一般情况下,s
f R <<δ
,所以使车轮的滚动比滑动省力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