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慈善组织基金会公开募捐资格相关问题分析2017

关于慈善组织基金会公开募捐资格相关问题分析2017

关于慈善组织基金会公开募捐资格相关问题分析
一、登记、监管部门的咨询反馈
经咨询基金会登记部门上海市社团管理局、基金会管理部门上海市民政局基金会管理处(以下合称“基金会登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有关基金会公开募捐问题,获悉如下情况:
1、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分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

但目前实践中,上海市新设基金会均申请成为慈善组织,适用《慈善法》的规定,不再适用《基金会管理条例》关于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的划分。

2、慈善组织基金会本身不区分公开募捐或非公开募捐,但慈善组织基金会登记成立满两年、满足相应条件后,可申请取得公开募捐资格,从而进行公开募捐活动。

二、公开募捐的界定
根据《慈善法》规定,公开募捐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募捐行为,定向募捐为面向特定对象的募捐行为。

经咨询基金会登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公开募捐和定向募捐不以募捐对象人数为区分标准,而以募捐对象的性质及募捐方式为区分标准。

三、公开募捐资格的申请及条件
1、公开募捐资格的申请
根据《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

依法登记满二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

慈善组织符合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的条件的,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不符合条件的,不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并书面说明理由。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自登记之日起可以公开募捐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由民政部门直接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2、公开募捐资格的条件
根据《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规定,依法登记或者认定为慈善组织满二年的社会组织,申请公开募捐资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根据法律法规和本组织章程建立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理事会能够有效决策,负责人任职符合有关规定,理事会成员和负责人勤勉尽职,诚实守信;(2)理事会成员来自同一组织以及相互间存在关联关系组织的不超过三分之一,相互间具有近亲属关系的没有同时在理事会任职;(3)理事会成员中非内地居民不超过三分之一,法定代表人由内地居民担任;(4)秘书长为专职,理事长(会长)、秘书长不得由同一人兼任,有与本慈善组织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5)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慈善组织有三名以上监事组成的监事会;(6)依法办理税务登记,履行纳税义务;(7)按照规定参加社会组织评估,评估结果为3A及以上;(8)申请时未纳入异常名录;(9)申请公开募捐资格前二年,未因违反社会组织相关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没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行为的。

四、具有公开募捐资格后的特殊规定
经检索相关规定及咨询基金会登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是否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够开展公开募捐,若高金基金会按规定获得公开募捐资格后,可开展公开募捐活动,但同时应按照《慈善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规定履行更多的管理及披露义务。

1、章程的修改
经咨询基金会登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慈善组织基金会设立时的章程应选用慈善组织基金会章程示范文本中“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表述”,在获得公开募捐资格后,应对章程进行修改,将“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表述”修改为“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表述”,具体区别如下:
2、开展公开募捐的法律规制
根据《慈善法》规定:(1)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制定募捐方案;(2)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在募捐活动现场或者募捐活动载体的显著位置,公布募捐组织名称、
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募捐方案、联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询方法等。

根据《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规定:(1)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应当依法制定募捐方案;(2)慈善组织应当在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十日前将募捐方案报送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3)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应当按照本组织章程载明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确定明确的募捐目的和捐赠财产使用计划;应当履行必要的内部决策程序;应当使用本组织账户,不得使用个人和其他组织的账户;应当建立公开募捐信息档案,妥善保管、方便查阅;(4)不符合规定条件或连续六个月不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由登记的民政部门纳入活动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告;(5)违反规定的,由民政部门可以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

此外,根据《慈善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

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与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应当依法签订书面协议,使用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名义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募捐活动的全部收支应当纳入该慈善组织的账户,由该慈善组织统一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并承担法律责任。

五、结语
根据检索及咨询情况,目前慈善组织基金会在设立时不作公开募捐、非公开募捐的区分,申请设立时的章程中相应条款应按示范文本“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表述”进行表述。

在慈善组织基金会登记满两年后,可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但需对章程进行修改,包括但不限于规定理事会成员中来自同一组织以及相互间存在关联关系组织的比例、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慈善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或者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70%等,同时,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应严格按照《慈善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规定、接受民政部门监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