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静安区高考一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2020届静安区高考一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静安区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40分,1至8题每小题3分,9至12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面物理量及其对应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符号,正确的是()(A )力,kg (B )磁感应强度,B (C )电场强度,C/N (D )功率,W答案:D解析:力的国际单位符号是N (牛顿);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符号是T (特斯拉);电场强度的国际单位符号是N/C (牛每库);功率的国际单位符号是W (瓦特),故选D 。

2、关于静电场的等势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相互垂直(B )两个电势不同的等势面可能相交(C )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场强度一定相等(D )将一负电荷从电势较高的等势面移至电势较低的等势面,电场力做正功答案:A解析: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故等势面一定处处垂直于电场线,A 选项正确;等势面若相交说明是同一个等势面,故两个电势不同的等势面不可能相交;等势面上的电场强度大小关系不可判断;若将负电荷从高电势点移到低电势点,根据电势能公式q E P ϕ=可知电势能增大,电场力做负功。

(或qU W =,q <0而U >0,故电场力做负功)3、一个质量为0.2kg 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 /s 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v ,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功的大小为W ,则()(A )∆v =0,W =0(B )∆v =0,W =7.2J (C )∆v =12m /s ,W =0,(D )∆v =12m /s ,W =7.2J答案:C解析:速度是矢量,变化量的运算是矢量的运算;若规定小球反弹的方向为正,则s m s m s m v /12)/6(/6=--=∆;碰撞前后小球的速度大小不变,动能未变,根据功能关系可知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不做功,故选C 。

4、如图所示,一只小鸟沿着弯曲的树枝A 点缓慢爬行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A )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B )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C )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D )树枝对小鸟的弹力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对小鸟受力分析可知小鸟受到自身重力和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由于小鸟缓慢爬行始终保持受力平衡的状态,故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始终等于重力保持不变,选项A 、B 错误;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可分为弹力和摩擦力,在从A 到B 的过程中,树枝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先减小后增大,在树枝水平时弹力最大等于小鸟重力,故此过程中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C 选项正确。

5、从比萨斜塔上释放一个铁球,使其自由下落,t 表示下落时间,h 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则铁球在下落过程中,能正确描述其动能E k 变化规律的图像是()答案:D解析:设铁球从比萨斜塔上离地高H 处自由下落,则铁球下落的高度h H h -=';在自由落体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故)('h H mg mgh E k -==,D 选项正确。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知2'21gt h =,故22'21t mg mgh E k ==,动能随时间成二次增加,A 、C 选项错误。

6、如图所示电路,闭合电键,电压表示数为U ,电流表示数为I ;若电阻R 1断路,则两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为()(A )I 变大,U 变小(B )I 变小,U 变大(C )I 和U 都变大(D )I 和U 都变小答案:C解析:首先要明确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的是哪一部分的电压和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路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的是R 2和R 3这条支路上的电流;当R 1断路时,外电阻增大,路端电压增大;路端电压增大,R 2和R 3两端的电压增大故电流表示数增大;即两电表示数均变大,故选C 。

7、如图,P 为桥墩,A 为靠近桥墩漂浮的叶片,波源S 连续振动,形成水波,此时叶片A 静止不动。

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可用的方法是()(A )提高波源频率(B )提高波源周期(C )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D )增加波源距桥墩的距离答案:B解析: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则需要水波能绕过桥墩传到A ,即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频率增大则波长减小,波源振动周期增大即频率减小能增加波长,故选B 。

增大或减小波源到桥墩的距离不改变水波的波长,故方法不可取。

(注:f v vT /==λ)8、两个固定的等量异号点电荷所产生电场的等势面如图中虚线所示,一带负电的粒子从A 点沿图示方向射入电场,仅在静电力的作用下穿越电场区域,最后离开电场,则粒子在电场中()(A )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B )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C )做直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D )做直线运动,电势能不变答案:A解析:首先根据等量异号点电荷产生电场的等势面判断出正电荷位于上方,负电荷位于下方(越靠近正电荷电势越高,越靠近负电荷电势越低),因此带负电的粒子将向正电荷偏转,运动轨迹为曲线,电场力先做正功,电势能变小;而后离开电场时,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变大。

故粒子在电场中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选A 。

9、某人用长绳将一重物从井口送到井下,前二分之一时间物体匀速下降,后二分之一时间物体匀减速下降,到达井底时速度恰好为0,两段时间重物克服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 1和W 2,则()(A )21W W >(B )21W W =(C )21W 2W <(D )21W 2W =答案:C解析:首先明确前后二分之一的时间内重物的位移大小关系,假设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则前2t内的平均速度为v ,后2t 的平均速度为2v(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算术平均值),故先后两短时间内重物的位移之比S 1:S 2=2:1;在重物匀速运动时,绳拉力T 1=G ;重物匀减速下降时加速度向上,故T 2-G=ma ,T 2>G 即T 2>T 1、T 1<T 2;根据TS FS W ==克可知21W 2W <,故选C 。

(无法判断W 1和W 2的大小关系,因为a 大小未知,请读者考虑)10、如图所示,A 、B 两盏电灯的额定电压都为110V ,额定功率分别为A P =25W ,B P =100W .把它们接到220V 的电路上,下面四种接法中,两灯不可能正常发光的是()答案:A解析:根据电灯电功率RU P 2=可知额定电压相等时,额定功率越大,电灯的电阻越小,故R A >R B ;看选项中的电路图,A 选项是B 灯与电阻箱并联后再与A 灯串联,根据电阻越并越小可知并联后并联电阻一定小于R A ,故B 灯不可能与A 灯分得相同的电压,U A 必大于U B ,故选A 。

11、甲是运行在赤道上空距地面高度约为5.6R (R 为地球半径)的地球同步卫星,乙是运行在距地面高度约为2.3R 的圆形轨道上的卫星。

设甲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固定在赤道附近地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 3,则a 1、a 2、a 3的大小关系为()(A )a 1>a 2>a 3(B )a 3>a 1>a 2(C )a 3>a 2>a 1(D )a 2>a 1>a 3答案:D解析:甲为地球同步卫星,角速度与固定在赤道附近的物体相同,根据r a 2ω=可知31a a >;甲乙均为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ma r Mm GF ==2万,加速度2rGMa =可知卫星运动轨道半径越大,其加速度越小,故12a a >;所以312a a a >>,故选D 。

12、如图,通电导线MN 与单匝矩形线圈abcd 共面,位置靠近ab 且相互绝缘。

当MN 中电流突然减小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为I ,线圈所受安培力的合力为F ,则I 和F 的方向为()(A )I 顺时针,F 向左(B )I 顺时针,F 向右(C )I 逆时针,F 向左(D )I 逆时针,F 向右答案:B解析:根据通电直导线在导线左右两边产生磁场的对称性可知,当MN 位于线圈abcd 的对称轴上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小(为0);现MN 中的电流减小,故通过线圈abcd 的磁通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abcd 的受力使线圈向右运动以增大线圈的磁通量,故F 向右。

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线圈中磁通量方向垂直纸面向里,MN 电流减小时,磁通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abcd 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故选B 。

(也可先根据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再用左手定则判断ab 和cd 的受力)二、填空题(共20分)13、下表列出某种型号轿车的部分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车以最大功率和最高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_;假定轿车所受阻力恒定,若轿车保持最大功率行使,当轿车载重200kg 、速度达到10m/s 时,加速度为___________。

净重/kg 1000发动机排量/L 2.2最高时速/km·h -11800—100km/h 的加速度时间/s9.9最大功率/kw150答案:3000N 、10m/s 2解析: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时,阻力大小等于牵引力,根据Fv P =可知f=F=v P =sm W/6.3180101503⨯=3000N当速度v =10m/s 时,F=vP=1.5×104N ,F-f =ma ,注意汽车总质量m =1.2×103kg 解得a =10m/s 214、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当波传到x =1.0m 处的P 点时开始计时,该时刻波形如图所示,t =0.9s 时,观察到质点P 第三次到达波峰位置,P 点振动的周期为_________s ;t =1.6s 时,x =2.25m 处的质点Q 的位移为_________cm 。

答案:0.4、-5解析:根据“上下坡”法,沿着波传播方向看去P 点处于“下坡”,向上振动;经0.25个周期后第一次到达波峰,故第三次到达波峰经历的时间为2.25T=0.9s ,解得周期T=0.4s ;根据波形图可知波长λ=1m ,故波速v =λ/T=2.5m/s 、PQ=1.25m ,故波由P 传播到Q 需要时间∆t=PQ/v =0.5s ,故在t =1.6s 时,Q 点振动了1.1s ,即432个周期,起振方向向上,故在t =1.6s 时处于波谷位置,位移为-5cm 。

15、如图所示,实线表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一个正电荷的运动轨迹,比较轨迹上的a 、b 两点,_________点的电势较高;正电荷在_________点的动能较大。

答案:a 、b解析:根据运动轨迹,可知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向左(受力指向轨迹凹侧),故场强方向向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