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 13情绪
测谎器图示
测谎器图示
测谎器图示
测谎器图示
• 根据生理反应的变化及问题解答和词语联想的反应综合 考查。 • 1992年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和1993年3月10日有关 测谎器在中国的报道。准确率达95% • 测谎器可提供判案的线索,但不能提供判决的根据。
情绪的种类
• 喜、怒、哀、惧 • 几种原始情绪 • 1.快乐 • 2.愤怒 • 3.恐惧 • 4.悲哀
情绪表达(emotional expression)
• 是指个体将其情绪表露于外,并藉以达到与他人沟通的 目的。 • 情绪表达: • 语言文字、图画符号、身体活动等,均可由之达成情绪 表达的目的。
面部表情
• 情绪表达以面部的肌肉活动为主。 • 人类的面部表情从几岁开始? • 四个月的婴儿,即可表现快乐、厌恶、愤怒、痛苦、惊 奇等不同情绪。 • 六个月左右出现恐惧的情绪(Izard, 1982)。
Emotions
情绪状态
• 即情绪的存在方式,也就是不考虑情绪内容的情况下,只根据情绪 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持续性等特征,来分析情绪。这样可 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紧张和焦虑等几种状态。 • 1.心境 •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 状态。心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具有弥散性,使人以同 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
Emotion
• 知与情——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 知:感知、记忆、思维与想象 • 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伴随着情绪体验 • 从某种意义上讲,情绪情感可能比认识更重要,因为它 直接关系到生活的目的,直接关系到生活的品质。我们 说生活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幸福就是一种情感体验;
Emotion
• 你过得好不好?你快乐吗? • 生活品质、质量、工作生活质量 • 认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手段,是为幸福生活服务的。 只是在少数情况下认识本身是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真理, 但在这种情况下,也是说认识活动本身是让人愉快的。 • 所以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 夫。”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
• (3)社会性的笑: • 在四个月以前的婴儿,见到人会笑是不加选择的;见到 熟面孔会笑,见到生面孔也笑。到了四个月以后,婴儿 只对熟面孔笑,对生面孔不但不笑,而且会出现面部疑 惧的表情。婴儿此时的笑已带有社会的意义了(Stern, 1974)。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
• 幼儿在何时能辨识别人的面部表情?对此问题的答案是 三岁左右。一般三岁的幼儿,至少能按别人面部表情而 了解当事人所表达快乐、愤怒与悲哀三种情绪(Stifte r & Fox,1986)。
Emotion
• 2.情绪与需要和动机密切相关,刺激以需要为中介而引 起情绪。 • 凡是符合个体需要的事物,就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 •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 否则就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绪。 • 宝玉的洞房花烛夜和金榜题名时所引起的就是否定的情 绪。
Emotion
• 3.情绪是一种身心一体的反应,往往伴随着生理的变化。 • 一定的情绪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内脏器官、内分泌腺和神经系统的生 理变化,如血压高低的变化、呼吸速率的变化、肠胃运动的变化、 瞳孔大小的变化等生理反应。 • 这些变化往往是人的意识难以控制的。 • 这就是测谎器(lie detector)的心理学依据。
• 达尔文在其名著《人与动物的表情》(1872)一书中认为, 人与动物的表情,均系进化而来的遗传性行为,是动物 在适应环境中自然保留下来的。发怒时咬牙切齿,是因 为露出牙齿可以吓唬敌人。害怕时缩成一团是为了隐蔽 自己,不让敌人发现。
情绪表达:遗传VS学习
• 达尔文曾随英国皇家海军环游世界,在南洋诸岛部落社 会中,观察不同文化之下的不同种族的人,其基本情绪 (喜、怒、哀、惧等)的面部表情,各种族间是一致的。
情绪理论(theory of emotion)
• 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 • 詹姆士在1884年提出一种“反常识”的理论。按一般常 识的说法:人因为伤心所以哭;因为快乐所以笑;因为 恐惧所以颤栗。 • 詹姆士对情绪的解释,持相反的看法:人是因为笑所以 才快乐;因为哭所以伤心;因为颤栗所以恐惧。
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
面部表情
• 心理学家发现,面部不同部位的肌肉,在表达不同情绪的时候所起 的作用不同。 • 心理学家将各种不同表情的照片,分割成前额、眉眼、口部三截, 让受试者分别用来辨别快乐、悲哀、恐惧、愤怒、惊愕、厌恶等六 种不同的情绪,结果发现:不同情绪的表达,分别由面孔的不同部 位来决定;悲哀情绪显现在眼睛,快乐与厌恶表现在嘴部,惊愕的 表情由前额显示,而愤怒的情绪则表现在面孔全部(Boucher & E kman,1975)
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
• 兰格认为情绪是心脏活动和血管变化的结果。他说,假如让一个恐 惧的人脉搏平稳,目光坚定,脸色安祥,动作敏捷而果断,语气强 有力,那么他的恐惧还剩下什么呢? • 詹姆士—情绪理论对刺激情境、生理变化、情绪经验三者间关系的 解释,如图。 • 詹姆士—情绪理论,也引起了争议和更多的研究。因此,有了不同 的情绪理论。
面部表情
肢体语言
• 所谓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 而代替语文,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言之,肢体语言 也包括面部表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 意义。 • 如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控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 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当事人以此等肢体活动表达情绪, 别人也可由之辨识出当事人用其肢体所表达的心境
Emotion
• 温度计上的39,对于母亲和孩子;警笛声对于逃犯和良民;股票跌 停对于股民和非股民;鸟语花香或感时花溅泪 。 • 这是由不同的评价系统造成的,而不同的评价系统往往是由不同的 需要或愿望决定的。 • 产生情绪情感的原因是客观事物,但情绪情感反映的是客体对主体 的意义,即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客观刺激物本身。
个人空间
• 与人际距离相似的另一现象,是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个 人为了保持其心理上的安全感,会不自觉地与别人保持相当距离, 甚至企图在其周围划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不希望别人侵入。 • 这实际是一种防卫,防卫外人侵入其个人空间时带来不安的情绪。
• 由肢体动作表达情绪时,当事人经常并不自知。
Emotion
• 1.情绪是由一定的刺激引起的。 • 2.情绪与需要和动机密切相关,刺激以需要为中介而引 起情绪。 • 3.情绪是一种身心一体的反应,往往伴随着生理的变化。
emotion
• 情绪是由一定的刺激引起的,但仅仅用刺激解释情绪是 不够的,同样的刺激会引起绝然不同的情绪。 • 同样是面对夕阳: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感伤的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悲凉的 •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则是豪迈的。
Emotions
情绪表达:遗传VS学习
情绪表达:遗传VS学习
布什总统的表情
情绪表达:遗传VS学习
• 达尔文认为,动物与人类进化而来的遗传性表情,可视之为同一属 种的生存能力,此种能力帮助它们生存,适应环境。 • 但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认为情绪表达是学习的结果。 • 基本的情绪表达是遗传的,全人类共同的。但表达的强烈程度的差 异、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可能是学习的结果。 • 如中国古代教育女孩子笑不露齿。
What are Emotions?
• Emotion
• Complex pattern of changes made in response to a situation pe rceived to be personally significant
•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 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情绪与生理性的需要是否满足有 关,或与低级的心理过程相联系(感知觉);而情感与社会性需要 是否满足相联系。情绪为人和动物共有,但人的情绪具有社会性。 情感时人类特有。
肢体语言
• 要被试,分别向别人说假话和说真话,观察被试的身体 表现。发现被试说假话时会不自觉地与对方保持较远的 距离,而且显得身体向后靠,肢体的活动较少,但面部 笑容反而增多(Mehrabian,1971)。 • 就是说当人说真话的时候,身体会与对方靠近;当人说 假话的时候,身体会离对方较远。
情绪表达:遗传VS学习
• 詹姆士认为:情绪并非由外在刺激所引起,情绪是由身 体上生理变化所引起。 • 稍后,丹麦生理学家兰格(Karl G.Lange,1834~190 0),在1885年提出类似的情绪理论。后人将两人的理 论合一,称为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James-Lange t heory of emotion)。
面部表情
• 面部表情能在多大程度上由意识控制?内心不快乐,能 否表现出快乐? • 实验,试图验证能否刻意表达笑容(Ekman,1980)。 • 让被试观赏两部内容截然不同的电影;一部是引人发笑 的娱乐片,另一部是令人厌恶的纪录片。
面部表情
• 在观赏之前,研究者要求被试合作,无论看到的是可笑的或是可厌 的镜头时,都尽可能表现出笑容,而且尽量尝试做到真实地笑,不 是假装的笑。 • 当受试者观赏电影时,研究者经由特殊装置,在被试不知不觉中, 拍摄下他们面部的表情。 • 实验结果发现,内外不一的情绪表达很难做到,真心的笑与勉强的 笑,在照片上很容易识别。
人际距离
• 人类学家早就观察发现,人与人之间在面对面的情境中,常因彼此 间情感的亲疏不同,而不自觉地保持不同的距离,此种因情感亲疏 而表现的人际间距离的变化,在心理学上际距离的变化,是由双方当事人沟通时,在肢体语言上的 一种情感性的表示;彼此熟悉者,就亲近一点,彼此陌生时,就保 持距离。如一方企图向对方接近,对方将不自觉地后退,仍然维持 相当的距离。
情绪状态
• 2.激情 • 强烈而又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 3.紧张 • 紧张是人在某种压力环境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 的情绪反应 • 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张或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极度紧张 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