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小球疾病教学

肾小球疾病教学


2020/11/18
9
㈢ 血尿: 镜下血尿:新鲜尿离心后沉渣镜 RBC≥3个/HP 1h 尿 RBC计数≥10万 12h尿RBC计数≥50万 肉眼血尿:洗肉水样,血样或有血凝快
病因: ①泌尿系疾病(肾炎,结石,肿瘤,炎症,损伤,药 物损伤,过敏等)
②邻近器官疾病波及本系统
③全身性疾病:出血性疾病
④功能性出血:运动性出血
2020/11/18
8
【肾脏疾病评估】
一 、病程估计:急性或慢性 二 、尿液检查:
㈠ 蛋白尿:蛋白量持续≥150mg/天, 排除“假性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24h白蛋白排泄率30~300mg/d
㈡ 管型尿 :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固(尿蛋白性质和浓度、 尿液酸碱度以及尿量) 清晨尿标本
病因:肾小球或肾小管性疾病,炎症、药物刺激使粘蛋 白分泌增多
2020/11/18
21
发病机制
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 免疫机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肾
小球疾病的始发机制,在此基础上炎症细 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 炎症介质(补体、血管活性胺、生物活性 肽等)参与下,最后导致肾小球损伤和产 生临床症状。
2020/11/18
22
(一)体液免疫
1.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沉积
四 急性肾衰和急进性肾衰竭综合征
五 慢性肾衰竭综合征:任何原因导致地进行性,不可逆转的
2020/11/18
肾单位丧失及肾功能损害。
13
【肾脏疾病防治原则 】 治疗原则:去除诱因,一般治疗,抑制免疫及炎症反应,
防治并发症,延缓肾脏疾病进展和肾脏替代治疗。
一、肾小球病理及免疫发病机制研究和对慢性肾衰竭发病机 制及有关病理生理研究 ,为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创造了条件, 促进了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和新型免疫调节剂等的合理 应用。
尿;重者呈少尿性肾功能衰竭
2022002/101//1181/18
4646
临床表现
表现 ▪ 血尿 ▪ 蛋白尿 ▪ 大量蛋白尿 ▪ 水肿 ▪ 高血压 ▪ 少尿 ▪ 严重循环充血 ▪ 氮质血症
3232
概念 一组不同病因所至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
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临床以血尿、少尿、浮 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
绝大多数为链球菌感染后所致,称之为急性链球 菌感染后肾炎。
202200/112/108 /11/18
3333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 炎
Acute post- 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 (APSGN)
分子屏障: 电荷屏障:
2020/11/18
27
2、血尿 尿沉渣红细胞>3个/HP 血尿来源鉴别:
采用新鲜尿沉渣相差显微镜 ➢肾小球源性血尿——变形RBC血尿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均一形态正常RBC血尿
机理:肾小球基底膜断裂,RBC通过该裂缝时, 受血管内压力挤出时受损,受损的红细胞其后 通过肾小管各段又受不同渗透压和pH作用。
2020/11/18
脏层上皮细胞 基底膜 内皮细胞
系膜细胞
7
二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肾小球滤过的原尿180L/天,电解质成分与血浆相似,
而尿量仅1500ml/天,99%以上的水和电解质被肾小管重 吸收。
三 、肾脏和激素 血管活性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族,激肽类系统
非血管活性激素:1a-羟化酶,促红细胞生成素。
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在血循环中形成CIC,CIC沉积或被肾小球 捕捉,激活炎症介质后导致肾炎的产生。
一般认为肾小球系膜区和(或)内皮下IC 常是CIC的发病所在。
2020/11/18
23
2.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血循环中游离抗体(或抗原)与肾小球固 有抗原(如肾小球基底膜抗原或脏层上皮 细胞糖蛋白)或已种植于肾小球的外源性 抗体(或抗原)相结合,在肾局部形成IC, 导致肾炎。
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IC常是原位IC的发 病所在。
2020/1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8
24
(二)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在某些类型肾炎发病机制中起到重 要作用。
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可 释放血管通透性因子;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小球内常可发现较 多的单核细胞。
2020/11/18
25
(三)炎症反应
炎症介导系统可分为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 炎症细胞产生炎症介质,炎症介质又趋化、 激活炎症细胞,各种炎症介质又相互促进和 制约。
肾小球疾病
▪ 1、掌握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及各 型的特点。
▪ 2、熟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及肾 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
2020/11/18
1
➢肾不仅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也是一个 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2020/11/18
2
2020/11/18
3
肾脏的结构
肾单位(nephron)是组成肾脏结 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535
▪ A组β溶血二性、链病球因菌学 ▪ 特定的“致肾炎菌株” ▪ 继发于咽喉炎(12型)或皮肤感染(49型)
202200/112/108 /11/18
3636
三、病理生理
v 循环免疫复合物 v 原位免疫复合物 v 链球菌神经氨酸酶
2022002/101//1181/18
3737
三、病理生理
➢炎症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等
➢炎症介质:生物活性肽、生物活性酯、血管 活性胺、补体、酶、细胞黏附分子等
2020/11/18
26
临床表现
1、蛋白尿 尿蛋白定量>150mg/d 尿蛋白定性阳性
若尿蛋白定量>3.5g/d ,称大量蛋白尿多 见于肾病综合征 机理:肾小球滤过膜屏障破坏
链球菌致肾炎株
循环免疫复合物
原位免疫复合物
激活补体及各类炎症物资
肾小球炎性病变
其它因素
内皮细胞肿胀、系膜细胞增生 肾小球基底膜破坏
毛细血管官腔闭塞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肾小球滤过面积下降
GFR下降
氮质血症、尿毒症
球管失衡
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 水肿、高血压、心力衰竭
少尿、无尿
20220020/1/111//1188
2020/11/18
20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
▪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latent glomerulonephritis) ▪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2020/11/18
28
3、水肿 基本病理:水钠潴留
A、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正常 球管失衡 B、有效血容量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活性
抗利尿激素
2020/11/18
29
4、高血压 又称肾性高血压 机理 A:钠、水潴留 → 容量依赖型高血压
以收缩压↑为主 B:肾素分泌增多→ 肾素依赖型高血压
PASM染色 ×100 ECPGN
4141
病理
2022002/101//1181/18
HE×1000 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在油镜下观察可见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4242
病理
Masson×1,000 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即驼峰(Hump)
2022002/101//1181/18
2020/11/18
18
(三)肾移植 : 成功肾移植可恢复正常肾功能(包括内分 泌和代谢功能)。长期需用免疫抑制剂。新型免疫抑制剂应 用,肾移植存活率明显改善。
七、中西医结合治疗 “ 辩证施治 ”为肾脏疾病提供了又一治疗手段,大黄、雷
公藤,黄芪等制剂作用也已得到很多的实验研究证实。 某些中草药(如关木通等)具有肾毒性已得到重视。
11
三、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 指肾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血浆中某一物质的能力。单纯以血
肌酐反映GFR不够准确。
四、影像学检查:
超声显像、静脉尿路造影、CT、肾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 等。
五、肾活检
为了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或判断预后,又无肾穿刺禁忌证时 可行肾活检
2020/11/18
12
【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
2020/11/18
15
三、减少尿蛋白治疗 由于蛋白尿本身对肾的有害作用,故不仅要重视病因治疗
减少尿蛋白,也要重视对症治疗,直接减少尿蛋白排泄。
四、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等广泛应用使CRF者症 状及生活质量改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降脂 和抗凝治疗在一些肾脏疾病患者中也显示一些独特的治疗作 用。
以舒张压↑为主 C:肾内降压物质分泌减少:激肽释放酶—
激肽 ,前列腺素
2020/11/18
30
5、肾功能损害
急进性肾炎 部分急性肾炎 慢性肾炎、肾综
急性肾衰竭 一过性肾损害 慢性肾衰竭
2020/11/18
31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2022002/101//1181/18
2020/11/18
4
2020/11/18
肾脏的结构-肾单位
肾小球 glomerulus 肾小体
肾小囊

单 位
近端小管 曲部
直部
肾小管 tubule
细段
降支细部 升支细部
远端小管 曲部 直部
5
2020/11/18
相关主题